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星专利>正文

装配式负压隔离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0460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负压隔离舱,将负压隔离病房的必要配置容纳于一个六面体舱体内,所述舱体形成独立的建筑装配单元,可以整体装入或移出建筑体系,所述舱体还可以分解运输,并通过构件的灵活组合和简单改装实现使用功能的切换,其室内墙面采用光洁且耐冲洗的材料并与家具融合为一体,其空调系统采用内循环回风并设置独立调温装置,其排污系统增加了污水预消毒环节。本负压隔离舱可以在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突发时帮助医用隔离建筑体系迅速扩张规模,可以随疫情的转移进行空间的机动,其使用功能实现了兼顾平时和疫时的“平战结合”,其室内环境更易清洁,其空调系统在安全的前提下改善了节能指标和舒适性,其排污系统弥补了防疫漏洞。疫漏洞。疫漏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负压隔离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离设施,尤其是一种收治呼吸道传染病人的医用隔离设施。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收治呼吸道传染病人的医用隔离设施主要是负压隔离病房。但是,现有负压隔离病房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缺陷:
[0003]一、难以有效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突发。现有负压隔离病房通常采用传统建筑模式建成,其规模具有确定性。由于平时呼吸道传染病人数量少,负压隔离病房的规模一般也比较小;而一旦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突发造成患者数量激增,负压隔离病房的数量就会严重不足。目前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突发的办法是紧急建设临时性负压隔离病房。但是,由于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突发伊始即势头凶险,在临时性负压隔离病房建设从决策到建成运行期间,仍然需要社会付出巨大代价。而且,由于毕竟是紧急建设,临时性负压隔离病房难以在各方面都达到高标准。当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特别严重时,还有可能采用设立方舱医院的办法来应对。方舱医院是将本来具有其它功能的大跨度建筑改造为可以容纳尽量多床位的临时隔离场所,以防止呼吸道传染病在社会上蔓延的紧急措施。方舱医院缺陷明显,因为它不能实现设施内部众多病床之间的隔离,更难实现内部环境的负压效果。临时性负压隔离病房和方舱医院的产生进一步证明了一般的负压隔离病房无法有效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突发,只得采取紧急措施来尽量弥补损失。
[0004]二、难以有效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地域转移。在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发展阶段,由于各地对疫情的防控力度不均衡,可能会出现疫情的地域转移,即一地的疫情已经接近结束,而另一地的疫情刚刚开始。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在现有负压隔离病房条件下,会出现一地在拆除临时性负压隔离病房,而另一地在建设新的临时性负压隔离病房的现象,已形成的医疗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地利用。
[0005]三、难以做到兼顾平时和疫时的“平战结合”。为了形成负压隔离环境,负压隔离病房一般在平面布局上采用双走廊模式、从而将呼吸道传染病人的活动区域和医护人员的活动区域分隔开,还需要采用运行成本高昂且不一定舒适的空调手段确保内部空气的负压效果。而普通医用或民用设施在平面布局上普遍采用单走廊模式、从而使室内空间获得更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在空调选型上则更为重视其节能指标和舒适性。负压隔离病房与其它设施的这种不易调和的差异造成负压隔离病房难以做到“平战结合”的缺陷。这种缺陷导致的结果是:在疫情期间,一方面负压隔离病房资源紧缺、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普通医用和民用设施则大量空置;在疫情过后,大量临时性负压隔离病房由于无法再利用只得拆除,浪费了社会资源。
[0006]四、室内环境表面不易彻底清洁。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气溶胶等途径附着在环境表面上,并在环境表面长时间存活;因此,医用隔离设施室内环境表面的清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现有负压隔离病房的室内墙面一般采用在建筑隔断的基材上抹灰再刷涂料的传统装修工艺进行处理,墙面容易附着微粒物且不耐冲洗;此
外,室内家具与墙面之间卫生死角多,也使得室内环境表面不易彻底清洁。
[0007]五、空调系统能耗高且舒适度低。负压隔离病房的空调系统是形成病房内的空气负压环境、从而阻断呼吸道疾病传染的主要手段。现有负压隔离病房的空调系统一般采用直排式或回风式的全空气集中式系统,直排式将所有送入室内的新风在使用后排出室外,这种方式安全性好,但是能耗巨大;回风式将部分使用过的新风收集起来,再通过主管道送回室内,如此循环往复,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节能指标,但是容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源在不同病房之间的交叉感染。因此,现有负压隔离病房一般采用在疫情期间启用直排式、疫情过后再切换到回风式的方法。但是,无论在疫情期间还是疫情过后,回风式系统对于收治呼吸道传染病人的医用隔离设施来说始终具有安全隐患,要克服这个安全隐患就只能坚持采用直排式系统,这就意味着要付出高昂的能耗代价。此外,全空气集中式空调系统只能进行整体温度控制,无法实现单独房间的独立调温,在舒适度上存在缺陷。
[0008]六、排污系统存在防疫漏洞。还有研究结果表明,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有可能存活于传染病人的排泄物中,并通过建筑排污系统进行传播。目前,负压隔离病房的污水由室内座便器排出后,先通过很长一段排污主管道再排入化粪池和污水处理站进行消毒处理。由于污水在排污主管道中尚未经过消毒处理,而排污主管道又为不同病房所共用,因而这一环节存在防疫漏洞,诸多情况(例如水封失灵或管道密封不严)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克服现有收治呼吸道传染病人的医用隔离设施难以有效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突发和地域转移、难以做到兼顾平时和疫时的“平战结合”、室内环境表面不易彻底清洁、空调系统能耗高且舒适度低和排污系统存在防疫漏洞等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负压隔离舱,将负压隔离病房的必要配置容纳于一个六面体舱体内,所述舱体形成独立的建筑装配单元,可以整体装入或移出建筑体系,所述舱体还可以分解运输,并通过构件的灵活组合和简单改装实现使用功能的切换,其室内墙面采用光洁且耐冲洗的材料并与家具融合为一体,其空调系统采用内循环回风并设置独立调温装置,其排污系统增加了污水预消毒环节。
[0010]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1]一种装配式负压隔离舱,为六面体舱体,其内部包含室内空间,所述室内空间包括病房、缓冲间和卫生间;其中病房位于一侧,缓冲间和卫生间并列位于另一侧;病房向污染走廊开第一外门,缓冲间向半污染走廊开第二外门,所述污染走廊为病人通行的走廊,所述半污染走廊为医护人员通行的走廊,污染走廊和半污染走廊分别位于舱体两端,形成双走廊的房间布局模式;病房和卫生间之间开第一内门,病房和缓冲间之间开第二内门;缓冲间内的第二外门和第二内门具备互锁功能且具备应急解锁功能;病房与半污染走廊相邻墙面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为不可开启的密闭窗;相同墙面还设有洁物传递窗,所述洁物传递窗为两端分别设有具有互锁功能的内外开启扇的密闭箱体;病房与污染走廊相邻墙面设第一采光窗;病房内设一张或几张移动病床和病人收纳柜,靠近床头的墙面设医疗气体设备带;缓冲间内设污衣柜、洁衣柜和医生洗手装置,所述医生洗手装置设自动感应龙头;卫生间内设病人洗手装置、座便器、淋浴房和污物暂存柜,卫生间与污染走廊相邻墙面设污物传
递窗,所述污物传递窗为两端分别设有具有互锁功能的内外开启扇的密闭箱体;所述室内空间的空气通过空调系统进行控制,使之相对周边环境形成负压、并在各区域之间形成有序的负压梯度和定向空气流,同时通过连接压差传感器的空调智能控制系统对空气压差值进行持续监控和自动调节;病房内设置主送风口、次送风口和第一排风口,其中主送风口设于医护人员常规站位的顶棚上,次送风口设于床尾方向的顶棚上,第一排风口设于床头方向的墙壁下方且与主送风口分别位于移动病床两侧;缓冲间内设第一送风口和第二排风口,其中第一送风口设于第二外门方向的顶棚上,第二排风口设于第二内门方向的顶棚上;卫生间内设第三排风口,不设送风口,第三排风口设于座便器方向的顶棚上,卫生间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负压隔离舱,为六面体舱体(1),其内部包含室内空间;所述室内空间包括病房(4)、缓冲间(5)和卫生间(6),其中病房(4)位于一侧,缓冲间(5)和卫生间(6)并列位于另一侧;病房(4)向污染走廊(2)开第一外门(7),缓冲间(5)向半污染走廊(3)开第二外门(8),所述污染走廊(2)为病人通行的走廊,所述半污染走廊(3)为医护人员通行的走廊,污染走廊(2)和半污染走廊(3)分别位于舱体(1)两端,形成双走廊的房间布局模式;病房(4)和卫生间(6)之间开第一内门(9),病房(4)和缓冲间(5)之间开第二内门(10);缓冲间(5)内的第二外门(8)和第二内门(10)具有互锁功能且具有应急解锁功能;病房(4)与半污染走廊(3)相邻墙面设有观察窗(12),所述观察窗(12)为不可开启的密闭窗;相同墙面还设有洁物传递窗(13),所述洁物传递窗(13)为两端分别设有具有互锁功能的内外开启扇的密闭箱体;病房(4)与污染走廊(2)相邻墙面设有第一采光窗(15);病房(4)内设有一张或几张移动病床(18)和病人收纳柜(103),靠近床头的墙面设医疗气体设备带(19);缓冲间(5)内设污衣柜(20)、洁衣柜(21)和医生洗手装置(22),医生洗手装置(22)设自动感应龙头;卫生间(6)内设病人洗手装置(23)、座便器(24)、淋浴房(25)和污物暂存柜(104),卫生间(6)与污染走廊(2)相邻墙面设有污物传递窗(14),所述污物传递窗(14)为两端分别设有具有互锁功能的内外开启扇的密闭箱体;所述室内空间的空气通过空调系统进行控制,使之相对周边环境形成负压、并在各区域之间形成有序的负压梯度和定向空气流,同时通过连接压差传感器的空调智能控制系统对空气压差值进行持续监控和自动调节;病房(4)内设置主送风口(26)、次送风口(27)和第一排风口(30),其中主送风口(26)设于医护人员常规站位的顶棚(43)上,次送风口(27)设于床尾方向的顶棚(43)上,第一排风口(30)设于床头方向的墙壁下方且与主送风口(26)分别位于移动病床(18)两侧;缓冲间(5)内设第一送风口(28)和第二排风口(31),其中第一送风口(28)设于第二外门(8)方向的顶棚上(43),第二排风口(31)设于第二内门(10)方向的顶棚(43)上;卫生间(6)内设第三排风口(32),不设送风口,第三排风口(32)设于座便器(24)方向的顶棚(43)上,卫生间排风管(35)独立设置且直通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舱体(1)采用轻质、坚固的材料制成,与建筑体系相互独立并形成建筑装配单元,可以整体装入或移出建筑体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当病房(4)的进深足以设置三张或三张以上移动病床(18)时,在缓冲间(5)和卫生间(6)之间设储物间(94),所述储物间(94)内设病人收纳柜(103),病房(4)和储物间(94)之间开第三内门(11);储物间(94)内设第二送风口(29)和第四排风口(33),所述第二送风口(29)位于第三内门(11)远端的顶棚(43)上,第四排风口(33)位于第三内门近端的顶棚(4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的舱壁(106)及舱底(107)在内外侧舱壳(105)之间形成夹层空间,夹层空间内设横向和纵向的肋板(41),舱顶(42)与顶棚(43)之间设吊顶空间,舱壁(106)夹层内填充轻质隔音、保温材料;所述舱体(1)设有外接口,所述外接口包括送风管外接口(37)、排风管外接口(38)、卫生间独立排风管外接口(39)、给排水管和排污管外接口、强弱电管线外接口和医疗气体管线外接口;所述的送风管外接口(37)、排风管外接口(38)和卫生间独立排风管外接口(39)均采用风管法兰,所述的给排水管和排污管外接口均采用水管法兰,所述的强弱电外接口采用强电盘和弱电盘,所述的医疗气体管线外接口采用输气管法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舱体(1)由部件组装
成并可再次分解为部件以进行运输,所述的部件包括第一部件(47)、第二部件(48)、第三部(49)件、第四部件(50)、第五部件(51)和第六部件(52);其中,第一部件(47)、第二部件(48)、第三部件(49)和第四部件(50)将病房(4)分成两部分,分别包含了这两部分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第五部件(51)和第六部件(52)分别包含缓冲间(5)和卫生间(6)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还包含了第二外门(8)、第一内门(9)和第二内门(10)的门洞的上下部分,当第五部分(51)和第六部分(52)组装完成并形成完整的上述门洞后,才可进行门扇的安装;所述部件的外廓尺寸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公路运输包装件尺寸界限要求,即:长小于12.16米,宽小于2.5米,高度在装车后小于4米;所述部件在组装时采用可拆卸的组装方式相互连接,所述的可拆卸的组装方式为:相邻部件边缘形成阶梯状搭接端之一和搭接端另一,搭接端之一形成凹形槽(53),搭接端另一形成凸形条(54),所述凹形槽(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星李昊宇李昊轩
申请(专利权)人:李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