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候热轧H型钢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042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候热轧H型钢生产方法,属于金属材料生产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钢坯加热:坯料在加热炉内的均热温度为12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候热轧H型钢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生产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耐候热轧H型钢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建筑、桥梁、铁路等领域越来越多地采用免涂装耐候热轧H型钢,从安全性、美观性和经济性角度考虑,对产品的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耐候钢添加Cr、Ni、Cu等元素,增强表面氧化层致密度和与基体结合力,以达到阻碍腐蚀深入基体的目的。这极大限制了常规热轧流程中的喷水除磷效果,坯料表面的炉生氧化铁皮遗留至万能轧制阶段,在往复轧制过程中被压入基体,导致形成凹坑、麻烦等缺陷,影响产品外观。此外,对于特殊用途产品,表面缺陷需要进行修磨、焊补,深度较大和面积较大的缺陷则需要切废,增加生产成本。据统计,近些年生产的耐候热轧H型钢,因氧化铁皮压入造成的表面质量一次不合格比例最高达到23%,占表面质量缺陷总数比例的75%。随着市场对产品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其判定标准进一步加严,如不改变现状,不合格比例将大幅提升,对高效生产带来了挑战。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5192282,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H型钢热轧生产方法,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H型钢热轧生产方法,方法包括钢坯加热、高压水除磷、开坯轧制、可逆式万能轧机轧制等工序,其中,钢坯加热步骤中加热炉的均热温度为1250~1320℃,炉内坯料间隔为500~1500mm;开坯轧制过程中增加1~3个轻压下立轧道次;可逆式万能轧机轧制工序前和工序后增加压缩气体吹扫步骤,该申请案通过提高加热炉的均热温度,增加炉内坯料间隔,可增加炉生氧化铁皮中Fe2O3和Fe3O4厚度。由上述加热方法产生的炉生氧化铁皮呈疏松态,更易被高压水除磷装置去除;并增加立轧道次去除轧件腹板氧化铁皮,提高成品表面质量。但行业内仍需要更为多样化更为有效的生产方式,对于热轧H型钢的加工质量追求未曾停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热轧H型钢容易因氧化铁皮压入造成表面缺陷的不足,拟提供一种耐候热轧H型钢生产方法,在不进行工艺大幅调整的条件下,显著减少轧件表面的氧化铁皮残留,进而降低耐候热轧H型钢因氧化铁皮压入造成缺陷的发生概率,提升产品表面质量一次合格率。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耐候热轧H型钢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钢坯加热:坯料在加热炉内的均热温度为1220℃-1260℃,均热时间为120-160min;
[0010]S2、开坯预轧制:坯料出加热炉后进行不低于2道次的开坯预轧制,采用先立轧后平轧方式,道次压下量不低于10mm;终轧温度控制为1050℃~1150℃;
[0011]S3、喷水除磷;
[0012]S4、吹扫清洁后进入万能轧制。
[0013]研究表明,炉生氧化铁皮从内层往外层的组成分别是FeO、Fe3O4和Fe2O3。其中,最内层的FeO层组织致密,性质较粘,其与钢材基体结合力较强,是最难去除的氧化层;Fe3O4层组织相对疏松,割裂氧化层的表层和内层,阻止应力向内层集中,限制了除磷效果;Fe2O3层组织疏松,脆性较大。本专利技术实践发现,提高均热温度或延长均热时间,将促进O原子向基体扩散,导致FeO层增厚,增强了其与基体间的结合力,降低喷水除磷及轻压下破碎氧化层的效果。对于耐候热轧H型钢,由于Ni、Cu、Si元素含量较高,进一步增强了FeO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以及Fe3O4层割裂作用。此时,若采用常规先喷水、再破碎的方法,无法有效去除FeO层,不仅在开坯轧制阶段就有大量氧化铁皮被压入,在万能轧制前无法吹扫干净,反而损害了产品表面质量。
[0014]本专利技术反其道而行,首先通过降低坯料在加热炉内的均热温度,缩短均热时间,以减小FeO层厚度,然后不经喷水除磷,直接进行开坯预轧制,并采用立轧-平轧相结合,重点剥离、破碎FeO层,然后再结合高压喷水除磷、万能轧制前吹扫清洁等以有效减少轧件表面氧化铁皮残留。
[0015]具体地,本专利技术中均热温度为1220℃-1260℃,均热时间为120-160min,在适当降低均热温度、缩短均热时间以减少FeO层厚度的基础上,同时保障满足耐候热轧H型钢生产的基本要求;且本专利技术发现当温度高于1260℃,均热时间高于160min时,FeO层厚度显著增大,其占整体氧化层厚度比例超过60%,且Fe与Si形成的化合物在Fe3O4层富集程度增加,进一步割裂了外层和内层,使得喷水除磷的作用力不能从外层传递至内侧,氧化层去除难度大幅提升。
[0016]更进一步地,S1中坯料在加热炉内的均热温度为1225℃-1250℃,均热时间为125-150min。
[0017]更进一步地,S1中坯料在加热炉内的均热温度为1230℃-1245℃,均热时间为130-140min。
[0018]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中H型钢生产采用的异型坯横截面分为腹板100和翼缘101两个区域,h为腹板100内高高度,H为异型坯整体高度,L为翼缘101宽度,t1为腹板100的厚度,t2为翼缘101厚度。氧化层的硬度大、塑性差,而刚才基体在高温阶段塑性好。坯料先经立轧预变形,由于孔型限制,变形集中在腹板100区域,腹板100内高高度h减小而厚度t1增大,此时沿腹板100内高方向分布的氧化层与基体,因变形程度不同,在界面两侧形成压力差,促进养护层剥离;氧化层在变形过程中承受压应力,因脆性大发生破碎。然后将坯料翻转至图1所示方位进行平轧预轧制,此时的变形集中在翼缘101区域,翼缘101宽度L减小而厚度t2增大,剥离破碎了在翼缘101两侧沿宽度方向分布的氧化层。经过如此的先立轧再平轧的至少2道次预变形,有效剥离破碎了与基体直接接触的FeO层,而Fe2O3和Fe3O4层因脆性更大,已全部破碎、疏松。此时,大部分氧化层已自行脱落,仅有少量FeO层残留,且厚度较薄,为改善后续喷水除磷效果提供良好基础。
[0019]进一步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发现若不对钢坯进行至少2道次的预变形,则氧化层破碎
程度不足,不能充分破碎腹板100或翼缘101表面的氧化层;若压下量低于10mm,则氧化层与基体界面两侧的应力差不足,降低氧化层剥离破碎效果,导致残留的FeO层增多,甚至残留Fe3O4层,增大了后续除磷难度;若先进行平轧,则翼缘101外侧将突出呈小鼓形,坯料翻转立轧时,因与辊道接触面积小,且存在小鼓形,放置不稳,压下过程中会出现轧扭,进而引起后续轧制折叠或切肉,损害表现质量。本专利技术最终采用先立轧后平轧的至少2道次预轧制方式,控制道次压下量不低于10mm。
[0020]更进一步地,S2中坯料出加热炉后进行立轧-平轧共2道次预轧制,道次压下量分别为13-20mm、10-14mm。
[0021]更进一步地,S2中坯料出加热炉后进行立轧-平轧-平轧共3道次预轧制,道次压下量分别为14-18mm、12-14mm、10-12mm。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候热轧H型钢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钢坯加热:坯料在加热炉内的均热温度为1220℃-1260℃,均热时间为120-160min;S2、开坯预轧制:坯料出加热炉后进行不低于2道次的开坯预轧制,采用先立轧后平轧方式,道次压下量不低于10mm;终轧温度控制为1050℃~1150℃;S3、喷水除磷;S4、吹扫清洁后进入万能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候热轧H型钢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坯料在加热炉内的均热温度为1225℃-1250℃,均热时间为125-150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候热轧H型钢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坯料在加热炉内的均热温度为1230℃-1245℃,均热时间为130-140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候热轧H型钢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坯料出加热炉后进行立轧-平轧共2道次预轧制,道次压下量分别为13-20mm、10-14mm。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勐陈辉彦井成邢军汪杰彭林黄琦丁朝晖何军委沈千成吴保桥吴湄庄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