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轮胎内表面贴附带状构件的贴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0354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50
提供能够将吸音材料等带状构件可靠地牢固地贴附于轮胎内表面的带状构件的贴附装置及方法。将带状构件(B)以卷绕状态进行保持的保持体(2)和桨叶(3)配置于轮胎(T)的内部,通过反复进行接合动作和放出动作而将依次放出的预定长度的放出部分(Ba)压接接合于内表面(Ta),所述接合动作是将从卷绕状态的带状构件(B)朝向内表面(Ta)放出的预定长度的放出部分(Ba)在使轮胎(T)的轮胎周向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使桨叶(3)向内表面(Ta)接近移动来进行按压而将其压接接合于内表面(Ta)的动作,所述放出动作是在接合动作之后使桨叶(3)从内表面(Ta)离开移动、使轮胎(T)沿轮胎周向旋转、并且形成从卷绕状态的带状构件(B)朝向内表面(Ta)放出的新的预定长度的放出部分(Ba)的动作。的新的预定长度的放出部分(Ba)的动作。的新的预定长度的放出部分(Ba)的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向轮胎内表面贴附带状构件的贴附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向轮胎内表面贴附带状构件的贴附装置及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向轮胎内表面可靠地牢固地贴附吸音材料等带状构件的贴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充气轮胎中,作为产生噪音的原因之一,存在由填充于轮胎内部的空气的振动引起的空腔共鸣音。该空腔共鸣音由于在使轮胎滚动了时胎面部因路面的凹凸而振动,胎面部的振动使轮胎内部的空气振动而产生。作为降低这样的噪音的对策,在轮胎内表面的轮胎周向上贴附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带状的吸音材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状海绵材料(吸音材料)的贴附方法及装置中,将以贴附长度预先切断了的带状海绵材料卷绕成涡旋状而形成的卷绕体安装于海绵保持框。然后,在使带状海绵材料的一端附着于胎面内表面的状态下使轮胎旋转,一边从海绵保持框依次取出带状海绵材料,一边利用贴附辊使其粘接于胎面内表面。由于使贴附辊相对于带状海绵材料一边滚动一边进行按压,因此,当增大按压力时,会对带状海绵材料施加多余的拉伸力而容易破断。因此,是不利于利用贴附辊强力地按压带状海绵材料的方法,要想将带状海绵材料相对于胎面内表面牢固地贴附,存在改善的余地。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682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向轮胎内表面可靠地牢固地贴附吸音材料等带状构件的带状构件的贴附装置及方法。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向轮胎内表面贴附带状构件的贴附装置是向轮胎的内表面贴附带状构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附装置具备:保持体,所述保持体将所述带状构件以卷绕状态进行保持;支承臂,所述支承臂将该保持体配置于所述轮胎的内部;桨叶(英文:paddle),所述桨叶配置于所述轮胎的内部并相对于所述内表面接近及离开;导出驱动部,所述导出驱动部将保持于所述保持体的带状构件朝向所述内表面放出;以及旋转驱动部,所述旋转驱动部使所述轮胎相对于配置于所述轮胎的内部的所述保持体相对地沿轮胎周向旋转,所述贴附装置构成为,反复进行接合动作和放出动作,而将依次放出的预定长度的放出部分压接接合于所述内表面,所述接合动作是将利用所述导出驱动部从卷绕状态的所述带状构件朝向所述内表面放出的预定长度的所述放出部分通过在使所述轮胎相对于所述保持体的相对的轮胎周向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使所述桨叶向所述内表面接近移动来进行按压而将其压接接合于所述内表面的动作,所述放出动作是在该接合动作之后使
所述桨叶从所述内表面离开移动、利用所述旋转驱动部使所述轮胎相对于所述保持体相对地沿轮胎周向旋转、并且形成利用所述导出驱动部从卷绕状态的所述带状构件朝向所述内表面放出的新的预定长度的所述放出部分的动作。
[0011]本专利技术的向轮胎内表面贴附带状构件的贴附方法是向轮胎的内表面贴附带状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带状构件以卷绕状态进行保持的保持体和相对于所述内表面接近及离开的桨叶配置于所述轮胎的内部,反复进行接合动作和放出动作,而将依次放出的预定长度的放出部分压接接合于所述内表面,所述接合动作是将从卷绕状态的所述带状构件朝向所述内表面放出的预定长度的所述放出部分通过在使所述轮胎相对于配置于所述轮胎的内部的所述保持体的相对的轮胎周向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使所述桨叶向所述内表面接近移动来进行按压而将其压接接合于所述内表面的动作,所述放出动作是在该接合动作之后使所述桨叶从所述内表面离开移动、使所述轮胎相对于所述保持体相对地沿轮胎周向旋转、并且形成从卷绕状态的所述带状构件朝向所述内表面放出的新的预定长度的所述放出部分的动作。
[0012]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交替地反复进行所述接合动作和所述放出动作,在所述接合动作中,将朝向轮胎的内表面放出的带状构件的预定长度的放出部分在使所述轮胎相对于配置于所述轮胎的内部的所述保持体的相对的轮胎周向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利用所述桨叶进行按压而将其压接接合于所述内表面,因此能够以不对该放出部分施加多余的拉伸力的方式充分按压。在所述放出动作中,使所述桨叶从所述内表面离开移动,使所述轮胎相对于所述保持体相对地沿轮胎周向旋转,并且通过从卷绕状态的所述带状构件朝向所述内表面放出而形成新的预定长度的放出部分,因此能够避免在该动作时向新的放出部分施加多余的拉伸力。因此,能够避免带状构件的损伤并且牢固地接合于所述内表面。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以轮胎正面观察例示配置有本专利技术的贴附装置的轮胎的内部的说明图。
[0015]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3是以轮胎侧面观察例示图1的轮胎的内部的说明图。
[0017]图4是例示将图3的带状构件的放出部分安设于轮胎的内表面的状态的说明图。
[0018]图5是例示对图4的放出部分的接合动作的说明图。
[0019]图6是例示在接在图5的接合动作之后进行的放出动作的说明图。
[0020]图7是例示接在图6的放出动作之后进行的接合动作的说明图。
[0021]图8是将配置有贴附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内部放大而以轮胎正面观察例示的说明图。
[0022]图9是侧面观察轮胎内部来例示图8的实施方式的接合动作的说明图。
[0023]图10是例示接在图9的接合动作之后进行的放出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向轮胎内表面贴附带状构件的贴附装置及方法进行说明。
[0025]图1~图3所例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向轮胎内表面贴附带状构件的贴附装置1的实施方式在向轮胎T的内表面Ta(以下,称为轮胎内表面Ta)贴附吸音材料等带状构件B时使用。该内表面Ta是与轮胎T的胎面的内周侧相当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带状构件B的一面的粘接面由脱模纸P覆盖。图中的单点划线CL表示轮胎T的轮胎轴。在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带状构件B。
[0026]贴附装置1具备将带状构件以卷绕成涡旋状的状态进行保持的保持体2、将该保持体2配置于轮胎内部的支承臂11、配置于轮胎T的内部的桨叶3、放出保持体2的导出驱动部5、使轮胎T以轮胎轴CL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驱动部6、以及控制构成贴附装置1的各种部件(机构)的动作的控制部10。该贴附装置1还具有将内表面Ta调节为预定温度范围的调温机构9。
[0027]保持体2具有圆盘状的保持板2a,在该保持板2a的一面突出设置有保持轴2b及桨叶轴3a。通过将保持轴2b插通于以脱模纸P为外周侧并卷绕成涡旋状的带状构件B的中央部,从而将卷绕状态的带状构件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于保持体2。在保持板2a还设置有对从带状构件B剥离的脱模纸P进行卷取的卷取部7。
[0028]支承臂11与立设在配置于轮胎T的外部的基座12上的柱12a连接。柱12a能够相对于基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向轮胎内表面贴附带状构件的贴附装置,是向轮胎的内表面贴附带状构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附装置具备:保持体,所述保持体将所述带状构件以卷绕状态进行保持;支承臂,所述支承臂将该保持体配置于所述轮胎的内部;桨叶,所述桨叶配置于所述轮胎的内部并相对于所述内表面接近及离开;导出驱动部,所述导出驱动部将保持于所述保持体的带状构件朝向所述内表面放出;以及旋转驱动部,所述旋转驱动部使所述轮胎相对于配置于所述轮胎的内部的所述保持体相对地沿轮胎周向旋转,所述贴附装置构成为,反复进行接合动作和放出动作,而将依次放出的预定长度的放出部分压接接合于所述内表面,所述接合动作是将利用所述导出驱动部从卷绕状态的所述带状构件朝向所述内表面放出的预定长度的所述放出部分通过在使所述轮胎相对于所述保持体的相对的轮胎周向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使所述桨叶向所述内表面接近移动来进行按压而将其压接接合于所述内表面的动作,所述放出动作是在该接合动作之后使所述桨叶从所述内表面离开移动、利用所述旋转驱动部使所述轮胎相对于所述保持体相对地沿轮胎周向旋转、并且形成利用所述导出驱动部从卷绕状态的所述带状构件朝向所述内表面放出的新的预定长度的所述放出部分的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轮胎内表面贴附带状构件的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所述桨叶与所述保持体连接,所述保持体和所述桨叶一体地相对于所述内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幸久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