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压监测仪的检测装置的输入防反接电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0185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压监测仪的检测装置的输入防反接电路,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熔断器F、压敏电阻Rv1和Rv2、继电器K1、LM431高精度可调稳压器N1、延时电容C1、电阻R1、R2、R3、R4、R5、R6、二极管V1、V2、V5、齐纳二极管V3、PNP三极管V4、电容C2、C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输入电压的瞬变浪涌进行抑制;同时,该电路还具备输入极性的防反接功能,确保极性反接的情况下不会损坏。的情况下不会损坏。的情况下不会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压监测仪的检测装置的输入防反接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压监测仪的检测装置的输入防反接电路,属于电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功电压管理工作的日益规范化和严格化,电压合格率成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也是电能质量优劣的直接体现,而电压监测仪则是完成电压合格率统计的重要工具。根据推荐标准,电网需要大量的电压监测仪,以一个地级市供电局为例,电压监测仪的需求量一般在几千台,其检定成为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对电压监测仪的检定基本停留在手工阶段,检定人员的工作量大,但检测效率低、易出错。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完成对电压监测仪进行准确检测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实现数据对比、输出检测报告的自动化,提高检测效率和精确率。
[0003]电压监测仪的检测装置是一种专用、高可靠性的电压监测仪检验设备电压监测仪校验装置,是保障电压监测仪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电压监测仪校验效率的最佳手段。便携式电压监测仪的检测装置逐渐被电力工人在现场使用,便携式电压监测仪的检测装置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操作失误而出现反接的情况,导致便携式电压监测仪的检测装置烧毁,严重时甚至危害操作人员生命安全。此外,即使部分电压监测仪的检测装置设计了防反接电路,但是其对浪涌抑制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涉及的电路不仅能够抑制上电启动的浪涌电流,还能够对输入电压的瞬变浪涌进行抑制;同时,该电路还具备输入极性的防反接功能,确保极性反接的情况下不会损坏。
[0005]本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压监测仪的检测装置的输入防反接电路,包括熔断器F、压敏电阻Rv1和Rv2、继电器K1、LM431高精度可调稳压器N1、延时电容C1、电阻R1、R2、R3、R4、R5、R6、二极管V1、V2、V5、齐纳二极管V3、PNP三极管V4、电容C2、C3;输入Uin+与熔断器F的一端连接,熔断器F的另一端分别与压敏电阻Rv1、Rv2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继电器K1的第一端连接,压敏电阻Rv1、Rv2的另一端接输入Uin-,电阻R6的另一端接二极管V5的正极,二极管V5的负极分别接电容C3的另一端、继电器K1的第二端,且作为正输出端使用,继电器K1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分别接在二极管V2的正负极,二极管V2的正极分别与LM431高精度可调稳压器N1的第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延时电容C1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后均接地,二极管V2的负极接PNP三极管V4的集电极,LM431高精度可调稳压器N1的第二端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PNP三极管V4的基极、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PNP三极管V4的发射极、二极管V1的负极、电阻R1的一端连接,并连接辅助电源Ucc,LM431高精度可调稳压器N1的第三端分别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与齐纳二极管V3的正极连接,齐纳二极管
V3的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1的正极、电阻R1的另一端、延时电容C1的另一端,输入Uin-接地。
[0006]还包括EMI滤波及输入储能电路,继电器K1的第二端与EMI滤波及输入储能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压敏电阻Rv1、Rv2的另一端与EMI滤波及输入储能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对输入电压的瞬变浪涌进行抑制;同时,该电路还具备输入极性的防反接功能,确保极性反接的情况下不会损坏。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电路应用时所处位置示意图
[0009]图2是本技术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11]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电压监测仪的检测装置的输入防反接电路,包括熔断器F、压敏电阻Rv1和Rv2、继电器K1、LM431高精度可调稳压器N1、延时电容C1、电阻R1、R2、R3、R4、R5、R6、二极管V1、V2、V5、齐纳二极管V3、PNP三极管V4、电容C2、C3;输入Uin+与熔断器F的一端连接,熔断器F的另一端分别与压敏电阻Rv1、Rv2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继电器K1的第一端连接,压敏电阻Rv1、Rv2的另一端接输入Uin-,电阻R6的另一端接二极管V5的正极,二极管V5的负极分别接电容C3的另一端、继电器K1的第二端,且作为正输出端使用,继电器K1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分别接在二极管V2的正负极,二极管V2的正极分别与LM431高精度可调稳压器N1的第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延时电容C1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后均接地,二极管V2的负极接PNP三极管V4的集电极,LM431高精度可调稳压器N1的第二端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PNP三极管V4的基极、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PNP三极管V4的发射极、二极管V1的负极、电阻R1的一端连接,并连接辅助电源Ucc,LM431高精度可调稳压器N1的第三端分别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与齐纳二极管V3的正极连接,齐纳二极管V3的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1的正极、电阻R1的另一端、延时电容C1的另一端,输入Uin-接地。
[0012]还包括EMI滤波及输入储能电路,继电器K1的第二端与EMI滤波及输入储能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压敏电阻Rv1、Rv2的另一端与EMI滤波及输入储能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EMI滤波及输入储能电路可用于滤波和输入储能。
[001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0014]在电压监测仪检测装置中的输入防反接电路安装部位如图1所示;
[0015]如图2所示,熔断器用于输入电流异常时的保护;压敏电阻Rv1和Rv2用于输入瞬变浪涌电压的抑制吸收,选用两个并联主要是考虑增强其吸收能力;继电器K、电阻R6和二极管V5组成上电启动时的输入浪涌电流抑制和输入防反接功能电路。图中V3为齐纳二极管,N1为高精度可调稳压器LM431,V4为PNP三极管,C1为延时电容;它们与电阻共同组成继电器的延时控制电路,Ucc由辅助电源提供,一般只需要2~3W即可满足使用。这样,若在输入反接状态下,由于二极管V5的存在辅助电源无输入,因此不会产生为继电器供电的辅助电源Ucc,从而避免输入反接对检测装置后续造成损坏。而延时控制电路则可以保证在上电启动过程中对浪涌电流抑制的有效性,避免因继电器过早吸合带来二次浪涌。
[0016]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监测仪的检测装置的输入防反接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熔断器F、压敏电阻Rv1和Rv2、继电器K1、LM431高精度可调稳压器N1、延时电容C1、电阻R1、R2、R3、R4、R5、R6、二极管V1、V2、V5、齐纳二极管V3、PNP三极管V4、电容C2、C3;输入Uin+与熔断器F的一端连接,熔断器F的另一端分别与压敏电阻Rv1、Rv2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继电器K1的第一端连接,压敏电阻Rv1、Rv2的另一端接输入Uin-,电阻R6的另一端接二极管V5的正极,二极管V5的负极分别接电容C3的另一端、继电器K1的第二端,且作为正输出端使用,继电器K1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分别接在二极管V2的正负极,二极管V2的正极分别与LM431高精度可调稳压器N1的第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延时电容C1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后均接地,二极管V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丽鲁子豪孙云星沐欣欣普心一党军朋杨景程尹波李佳蓉普玮王建香鲁鹰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溪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