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膜分离纳滤回收废润滑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976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芯膜分离纳滤回收废润滑油装置,包括:原料罐、第一输送泵、过滤器组、第二输送泵、离心除渣器、加热器、纳滤分离器、中间储罐组、循环泵、脱色滤油机和成品罐,各部件之间通过管道顺序连接。本芯膜分离纳滤回收废润滑油装置结构简单,布置合理,通过过滤器、离心除渣器和纳滤分离器之间的配合,可以有效去除废润滑油内包含的各类颗粒杂质和重金属污染物,并且通过设置脱色滤油机可以使得成品油的外观色泽更佳,可以提升再生油的整体质量。的整体质量。的整体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芯膜分离纳滤回收废润滑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芯膜分离纳滤回收废润滑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1年消耗润滑油达710万吨,产生废润滑油600万吨以上,废油不易溶解,直接废弃对环境破坏力极大,传统回收方式再生效率低、二次污染、能耗高、工艺复杂或投资大。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润滑油消耗国,废润滑油中70~90%的成分可以通过回收、再生进行再利用,以每年仅回收400万吨废润滑油计算,再生润滑油市场能够达到400亿元以上。润滑油的化学组成复杂,它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环烷芳香烃,以及这些烃的含氧、含硫和含氮衍生物的混合物,再加上适量的添加剂成分,从化学组成上来看,润滑油基础油碳原子数为20~70,分子量在250~1000之间,或者更高,而基础油在润滑油中的比例约为95%,以传统的酸性白土法、蒸馏、精制加氢等回收方法生产出的再生油,色泽差,重金属污染物如:铜、铅、铁和铬等含量高,并不能满足高端市场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芯膜分离纳滤回收废润滑油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再生油内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且外观色泽好。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芯膜分离纳滤回收废润滑油装置,包括:原料罐、第一输送泵、过滤器组、第二输送泵、离心除渣器、加热器、纳滤分离器、中间储罐组、循环泵、脱色滤油机和成品罐,所述原料罐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第一输送泵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输送泵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过滤器组的进料口,所述过滤器组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二输送泵的进料口,所述第二输送泵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离心除渣器的进料口,所述离心除渣器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加热器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加热器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纳滤分离器的进料口,所述纳滤分离器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中间储罐组的进料口,所述中间储罐组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脱色滤油机的进料口,所述脱色滤油机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成品罐的进料口,所述中间储罐组的循环口通过管道与循环泵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加热器的进料口。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实际工作时,废润滑油装载在原料罐中均质存储,然后通过第一输送泵输送至过滤器组内对废润滑油内含有的颗粒物杂质进行过滤,经过过滤后的废润滑油通过第二输送泵输送至离心除渣器内,通过离心作用进一步去除废润滑油内的重质杂质,经过离心除渣器除杂后的废润滑油随后进入加热器进行加热,然后输送至纳滤分离器内去除铜、铅、铁和铬等重金属污染物,并且通过循环泵可以实现对废润滑油进行反复的过滤,直到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达标后,再输送至脱色滤油机内进行脱色,得到外观色泽好的润滑油,最后输送至成品罐内存储。
[0006]优选的,本芯膜分离纳滤回收废润滑油装置还包括残渣池,所述过滤器组、离心除
渣器和纳滤分离器的排渣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残渣池。过滤器组、离心除渣器和纳滤分离器滤除的杂质统一输送至残渣池收集后,统一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0007]优选的,所述过滤器组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其中第一过滤器为隔板过滤器,第二过滤器为细网过滤器,可以对废润滑油内的杂质分类过滤,过滤效果更佳。
[0008]优选的,所述中间储罐组由两个并联设置的第一中间储罐和第二中间储罐组成,通过设置两个并联分布的中间储罐便于成品油和循环油的分类存储及操作。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芯膜分离纳滤回收废润滑油装置结构简单,布置合理,通过过滤器、离心除渣器和纳滤分离器之间的配合,可以有效去除废润滑油内包含的各类颗粒杂质和重金属污染物,并且通过设置脱色滤油机可以使得成品油的外观色泽更佳,可以提升再生油的整体质量。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中部分结构示意图Ⅰ。
[0012]图3是本技术中部分结构示意图Ⅱ。
[0013]图中:1、原料罐;2、第一输送泵;3、第一过滤器;4、第二过滤器;5、第二输送泵;6、离心除渣器;7、残渣池;8、加热器;9、纳滤分离器;10、第一中间储罐;11、第二中间储罐;12、循环泵;13、脱色滤油机;14、成品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一种芯膜分离纳滤回收废润滑油装置
[0015]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芯膜分离纳滤回收废润滑油装置,包括:原料罐1、第一输送泵2、过滤器组、第二输送泵5、离心除渣器6、残渣池7、加热器8、纳滤分离器9、中间储罐组、循环泵12、脱色滤油机13和成品罐14,其中原料罐1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第一输送泵2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输送泵2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过滤器组的进料口,所述过滤器组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过滤器3和第二过滤器4,其中第一过滤器3为隔板过滤器,第二过滤器4为细网过滤器,通过第一过滤器3和第二过滤器4可以实现对废润滑油内的杂质分类过滤,过滤效果更佳,所述第二过滤器4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二输送泵5的进料口,所述第二输送泵5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离心除渣器6的进料口,所述离心除渣器6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加热器8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加热器8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纳滤分离器9的进料口,所述纳滤分离器9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中间储罐组的进料口,所述中间储罐组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脱色滤油机13的进料口,中间储罐组由两个并联设置的第一中间储罐10和第二中间储罐11组成,通过设置两个并联分布的中间储罐便于成品油和循环油的分类存储及操作,脱色滤油机13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成品罐14的进料口,所述中间储罐组的循环口通过管道与循环泵12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循环泵12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加热器8的进料口;其中第一过滤器3、第二过滤器4、离心除渣器6和纳滤分离器9的排渣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残渣池7,通过残渣池7对废润滑油中滤除的杂质统一收集后,统一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0016]本实施例中,实际工作时,废润滑油装载在原料罐1中均质存储,然后通过第一输送泵2输送至第一过滤器3和第二过滤器4内对废润滑油内含有的颗粒物杂质进行过滤,经过过滤后的废润滑油通过第二输送泵5输送至离心除渣器6内,通过离心作用进一步去除废润滑油内的重质杂质,经过离心除渣器6除杂后的废润滑油随后进入加热器8进行加热,然后输送至纳滤分离器9内去除铜、铅、铁和铬等重金属污染物,通过纳滤分离器9的膜分离纳滤过程,还可以清除大部分的氧化物和失效添加剂,通过循环泵12还可以实现对废润滑油进行反复的过滤,直到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达标后,再输送至脱色滤油机13内进行脱色,得到外观色泽好的润滑油,最后输送至成品罐内存储。
[0017]本芯膜分离纳滤回收废润滑油装置结构简单,布置合理,通过第一过滤器3、第二过滤器4、离心除渣器6和纳滤分离器9之间的配合,可以有效去除废润滑油内包含的各类颗粒杂质和重金属污染物,并且通过设置脱色滤油机13可以使得成品油的外观色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膜分离纳滤回收废润滑油装置,包括:原料罐、第一输送泵、过滤器组、第二输送泵、离心除渣器、加热器、纳滤分离器、中间储罐组、循环泵、脱色滤油机和成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罐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第一输送泵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输送泵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过滤器组的进料口,所述过滤器组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二输送泵的进料口,所述第二输送泵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离心除渣器的进料口,所述离心除渣器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加热器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加热器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纳滤分离器的进料口,所述纳滤分离器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中间储罐组的进料口,所述中间储罐组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脱色滤油机的进料口,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斌高忠本汪晖吴天龙利进卓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环境保护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