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的形成方法及连接结构的电缆技术

技术编号:270963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34
一种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的形成方法以及连接结构的电缆。连接结构包括电缆和连接对象。电缆包括两根导线和覆盖并捆扎两根导线的绝缘体。绝缘体包括分别覆盖导线的两个覆盖部。连接对象包括基部和加压构件。基部具有接受部和电缆保持部。电缆具有被保持部和被加压部。被保持部由电缆保持部保持。被加压部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在加压构件与接受部之间被夹持并加压。被加压部的绝缘体包括联接带。联接带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将两个覆盖部彼此联接。联接带包括中间突出部并形成有中间槽。中间突出部和中间槽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彼此相反的位置。在横向方向上,被加压部中的两根导线之间的距离比被保持部中的两根导线之间的另一距离长。离比被保持部中的两根导线之间的另一距离长。离比被保持部中的两根导线之间的另一距离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的形成方法及连接结构的电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电缆和连接对象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例如,JPH11-224540A(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配置为连接至例如配电盘的连接对象的电缆,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
[0003]参照图16,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缆90包括两根电线92和覆盖并捆扎两根电线92的护套(绝缘体)94。电线92中的每一者包括导线922和覆盖导线922的绝缘覆盖部924。电缆90形成有位于两根电线92之间的两个间隙96。根据专利文献1,当电缆90连接至连接对象时,切割器98将两根电线92彼此分离。
[0004]根据专利文献1,当捆扎有两根电线(导线)的电缆连接至连接对象时,需要将导线彼此分离。然而,将如此分离的两根导线彼此分开所需距离布置是繁琐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两根导线彼此分开所需距离并且能够保持导线间的所需距离的连接结构。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电缆和连接对象的连接结构。电缆包括两根导线和覆盖并捆扎两根导线的绝缘体。绝缘体包括两个覆盖部。覆盖部分别覆盖导线。连接对象包括基部和加压构件。基部具有附接面、接受部、两个焊盘、电缆保持部。焊盘分别对应于导线。接受部设置在附接面上。焊盘中的每一者设置在附接面上,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接受部的前方。电缆保持部位于接受部的后方。加压构件附接至基部并且位于电缆保持部的前方。电缆具有被保持部和被加压部。被保持部由电缆保持部保持。被保持部的绝缘体包括突出部并形成有分隔槽。突出部和分隔槽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横向方向上位于两个覆盖部之间,并且在垂直于前后方向和横向方向两者的上下方向上位于彼此相反的位置。突出部沿向上或向下的突出方向突出。分隔槽沿突出方向凹进。被加压部在上下方向上在加压构件与接受部之间被夹持并加压。被加压部的绝缘体包括联接带。联接带在横向方向上将两个覆盖部彼此联接。联接带包括中间突出部并形成有中间槽。中间突出部和中间槽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彼此相反的位置。中间突出部沿突出方向突出。中间槽沿突出方向凹进。被加压部的中间突出部与加压构件和接受部中的一者接触,并且被加压部的两个覆盖部与加压构件和接受部中的至少剩余一者接触。导线中的每一者具有从覆盖部露出的露出部。露出部中的每一者连接至焊盘中的相应一者。在横向方向上,被加压部中的两根导线之间的距离比被保持部中的两根导线之间的另一距离长。
[0007]如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缆的被保持部的结构可见,在电缆连接至连接对象之前,电缆的绝缘体除两个覆盖部之外,还包括位于两个覆盖部之间的突出部和分隔槽。如此形成的电缆可如下所述弹性变形。首先,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电缆的分隔槽的壁部分地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切口。然后,将电缆布置成使得突出部向上或向下突出。接着,将加压构
件附接至基部,并且使形成有切口的电缆的被加压部在上下方向上在加压构件与接受部之间被夹持并加压。如此夹持的被加压部的突出部弹性变形以在横向方向上扩展,从而形成联接带。同时,两个覆盖部在由联接带彼此联接的同时,在横向方向上彼此远离地移动。
[0008]根据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仅通过在电缆中形成部分切口并通过上下夹持并加压电缆,即可使两根导线在不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彼此分开所需距离。另外,可以使两根导线保持彼此分开所需距离。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使两根导线彼此分开所需距离并且能够保持导线间的所需距离的连接结构。
[0009]通过研究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说明并参照附图,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并且更完整地理解其结构。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其中连接结构的电缆连接至连接结构的连接对象。
[0011]图2是示出图1的连接结构处于连接对象的加压构件被拆卸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0012]图3是示出图2的连接结构由虚线A包围的部分的立体图。
[0013]图4是示出图1的连接结构沿IV-IV线截取的剖视图,其中IV-IV线垂直于前后方向并经过加压构件的前后方向的中间。
[0014]图5是示出图4的连接结构由点划线B包围的部分的剖视图,其中以虚线示出电缆的被保持部中的导线的位置。
[0015]图6是示出图1的连接结构沿VI-VI线截取的剖视图,其中VI-VI线垂直于前后方向并经过连接对象的电缆保持部的前后方向的中间,其中放大示出电缆中的一者的被保持部的内部构件,并且在放大视图中以虚线示出电缆的被加压部的轮廓。
[0016]图7是示出形成图1的连接结构的形成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0017]图8是示出图4的连接结构由虚线C包围的部分的端视图,其中连接结构处于图7的形成方法的形成步骤进行的状态,并且电缆的外部构件被移除。
[0018]图9是示出图8的连接结构的端视图,其中连接结构处于形成步骤结束的状态。
[0019]图10是示出图8的连接结构的端视图,其中连接结构处于图7的形成方法的布置步骤结束的状态。
[0020]图11是示出图8的连接结构的端视图,其中连接结构处于图7的形成方法的附接步骤开始的状态。
[0021]图12是示出图8的连接结构的端视图,其中连接结构处于附接步骤进行的状态。
[0022]图13是示出图8的连接结构的端视图,其中连接结构处于附接步骤结束的状态。
[0023]图14是示出图5的连接结构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其中截面线垂直于前后方向并经过加压构件的前后方向的前端,并且连接结构处于附接步骤进行的状态。
[0024]图15是示出图5的连接结构的另一变形例的剖视图,其中截面线垂直于前后方向并经过加压构件的前后方向的前端。
[0025]图16是示出专利文献1的电缆的立体图。
[0026]虽然本专利技术容许各种变形和替代形式,但是在附图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并将在文中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的是,附图和详细说明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
限制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是相反,本专利技术旨在涵盖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形、等同形式和替代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结构10包括四根电缆20和连接对象50。电缆20具有彼此相同的结构,并以彼此相同的方式连接至连接对象50。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例如,电缆20可具有彼此不同的结构。此外,连接结构10的电缆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以上。
[0028]以下,将对电缆20中的一者的结构进行说明。以下说明适用于根据本实施例的电缆20中的每一者。
[0029]本实施例的电缆20包括内部构件30和外部构件40。内部构件30是电缆20的内部结构,并且沿预定方向、即电缆20的延伸方向延伸。外部构件40在垂直于预定方向的电缆截面中覆盖内部构件30。内部构件30的端部从外部构件40露出。
[0030]本实施例的外部构件40是卷绕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括电缆和连接对象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电缆包括两根导线,以及覆盖并捆扎所述两根导线的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包括两个覆盖部;所述覆盖部分别覆盖所述导线;所述连接对象包括基部和加压构件;所述基部具有附接面、接受部、两个焊盘、电缆保持部;所述焊盘分别对应于所述导线;所述接受部设置在所述附接面上;所述焊盘中的每一者设置在所述附接面上,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接受部的前方;所述电缆保持部位于所述接受部的后方;所述加压构件附接至所述基部,并且位于所述电缆保持部的前方;所述电缆具有被保持部和被加压部;所述被保持部由所述电缆保持部保持;所述被保持部的所述绝缘体包括突出部并形成有分隔槽;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分隔槽在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两个覆盖部之间,并且在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横向方向两者的上下方向上位于彼此相反的位置;所述突出部沿向上或向下的突出方向突出;所述分隔槽沿所述突出方向凹进;所述被加压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在所述加压构件与所述接受部之间被夹持并加压;所述被加压部的所述绝缘体包括联接带;所述联接带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将所述两个覆盖部彼此联接;所述联接带包括中间突出部并形成有中间槽;所述中间突出部和所述中间槽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位于彼此相反的位置;所述中间突出部沿所述突出方向突出;所述中间槽沿所述突出方向凹进;所述被加压部的所述中间突出部与所述加压构件和所述接受部中的一者接触,并且所述被加压部的所述两个覆盖部与所述加压构件和所述接受部中的至少剩余一者接触;所述导线中的每一者具有从所述覆盖部露出的露出部;所述露出部中的每一者连接至所述焊盘中的相应一者;并且在所述横向方向上,所述被加压部中的所述两根导线之间的距离比所述被保持部中的所述两根导线之间的另一距离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基部具有两个侧部;所述侧部分别对应于所述覆盖部;所述接受部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两个侧部之间;所述侧部中的每一者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远离所述附接面延伸;所述被加压部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两个侧部之间;并且
所述被加压部的所述覆盖部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侧部中的相应一者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接受部和所述加压构件中的一者设置有突起;并且所述突起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被加压部的所述两个覆盖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中间突出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远离所述接受部突出,并且与所述加压构件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中间突出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朝向所述接受部突出,并且与所述接受部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被保持部具有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电缆截面,在所述电缆截面中,所述分隔槽仅位于由通过所述两根导线的中心点的假想直线竖直划分的两个区域中的一者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田健太郎杉井良启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