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石油运输技术领域的一种石油长输管路加药降凝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混药管,混药管的两端均连通有石油管,石油管通过固定座与底板固定连接,底板顶部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加热器、顶部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混料箱,混药管包括管体,管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腔,管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与加热腔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管体内腔的中轴线位置设置有内管,内管的两端均通过连接管与加热腔连通,该石油长输管路加药降凝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持续的对石油管道内的石油加降凝剂,且石油和降凝剂的混合效果好,进而提高石油整体的降凝效果,有利于石油在长输管路中运输。油在长输管路中运输。油在长输管路中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油长输管路加药降凝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运输
,具体为一种石油长输管路加药降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输油管道系统,即用于运送石油及石油产品的管道系统,主要由输油管线、输油站及其他辅助相关设备组成,是石油储运行业的主要设备之一,也是原油和石油产品最主要的输送设备,与同属于陆上运输方式的铁路和公路输油相比,管道输油具有运量大、密闭性好、成本低和安全系数高等特点。输油管道的管材一般为钢管,使用焊接和法兰等连接装置连接成长距离管道,并使用阀门进行开闭控制和流量调节。输油管道主要有等温输送、加热输送和顺序输送等输送工艺。
[0003]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5859614U、授权公告日为2017-01-04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石油长输管路加药降凝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流量计、加热装置、降凝剂溶解装置与计量泵,本技术通过与石油长输管路连接,将管路中部分原油引入本技术的降凝剂溶解装置中,并通过加热装置对原油进行加热,使降凝剂完全溶解至原油中,另外,根据流量计与计量泵准确控制混合比例,最后再将混合后的原油输回至石油长输管路中,从而使石油长输管路中原油的凝固点和石油长输管路的最低启输量均得以降低,使得石油长输管路在低输量下依旧保持正常的平稳输送,使运行成本和管路能耗均得以控制,避免加热对石油长输管路造成损伤,保证了石油长输管路的使用寿命。
[0004]上述石油长输管路加药降凝装置将部分石油从主管道中分流出,再经过加热溶解降凝剂,最后回流至主管道中,但是这样会导致混有降凝剂的部分石油无法与主管道中的石油充分混合,导致石油整体的降凝效果较差,不利于石油在长输管路中运输。
[0005]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具体为一种石油长输管路加药降凝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油长输管路加药降凝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石油长输管路加药降凝装置将部分石油从主管道中分流出,再经过加热溶解降凝剂,最后回流至主管道中,这样会导致混有降凝剂的部分石油无法与主管道中的石油充分混合,导致石油整体的降凝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油长输管路加药降凝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混药管,所述混药管的两端均连通有石油管,所述石油管通过固定座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顶部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加热器、顶部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混料箱;
[0008]所述混药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腔,所述管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与加热腔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管体内腔的中轴线位置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的两端均通过连接管与加热腔连通,所述管体的内壁与内管的表面之间形成混药
腔,所述管体的中部贯穿固定有与混药腔连通的加药管,所述内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加药管左侧的第一螺旋叶以及位于加药管右侧的第二螺旋叶;
[0009]所述加热器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液泵,所述第二液泵的输入端与加热器连通、输出端与通过第二连通管与进液管连通,所述出液管通过第三连通管与加热器的右端连通,所述混料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液泵,所述第一液泵的输入端贯穿至混料箱内腔的底部、输出端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加药管连通。
[0010]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石油长输管路加药降凝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旋叶包括两个螺旋段,且两个螺旋段的旋向相反。
[0011]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石油长输管路加药降凝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混料箱呈横向的圆筒状,所述混料箱的上侧连通有进料口,所述混料箱上设置有搅拌机构。
[0012]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石油长输管路加药降凝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混料箱侧边中心处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至混料箱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与混料箱转动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搅拌杆。
[0013]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石油长输管路加药降凝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混药管的两端均通过法兰分别与两个石油管固定连接。
[0014]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石油长输管路加药降凝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在石油管表面的固定环,固定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石油管道的中部截断安装混药管,通过加药管持续的对流动的石油加药,当石油经过第一螺旋叶时,石油沿着第一螺旋叶翻动,进而处于第一螺旋叶位置加热腔和内管内的热水或热油对该处的石油进行预加热;石油经过加药管时,降凝剂加入至石油中;降凝剂和石油经过第二螺旋叶时,降凝剂和石油沿着第二螺旋叶翻动,一方面让降凝剂和石油充分混合,另一方面更加有利于加热腔和内管内的热水或热油对降凝剂和石油进行加热,提高降凝剂和石油的混合效果;
[0016]其中,混药管中设置有加热腔和内管,热水或热油在其内流动时,能够从内外两侧对降凝剂和石油进行加热,加热效率更高,便于降凝剂和石油的混合;另外,在加药管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螺旋叶和第二螺旋叶,利用第一螺旋叶对石油翻动,以利于石油的预热,通过第二螺旋叶让降凝剂和石油一同翻动,更加有利于降凝剂和石油的混合;
[0017]该石油长输管路加药降凝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持续的对石油管道内的石油加降凝剂,且石油和降凝剂的混合效果好,进而提高石油整体的降凝效果,有利于石油在长输管路中运输。
[0018]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示意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混药管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混药管局部结构的主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混料箱结构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5]1-底板,2-混药管,201-加热腔,202-混药腔,21-管体,22-出液管,23-进液管,24-内管,25-连接管,26-加药管,27-第一螺旋叶,28-第二螺旋叶,3-石油管,4-固定座,5-混料箱,51-进料口,6-第一液泵,7-第一连通管,8-第二液泵,9-第二连通管,10-第三连通管,11-搅拌机构,111-驱动电机,112-转动轴,113-搅拌杆,12-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油长输管路加药降凝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混药管(2),所述混药管(2)的两端均连通有石油管(3),所述石油管(3)通过固定座(4)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顶部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加热器(12)、顶部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混料箱(5);所述混药管(2)包括管体(21),所述管体(2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腔(201),所述管体(21)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与加热腔(201)连通的进液管(23)和出液管(22),所述管体(21)内腔的中轴线位置设置有内管(24),所述内管(24)的两端均通过连接管(25)与加热腔(201)连通,所述管体(21)的内壁与内管(24)的表面之间形成混药腔(202),所述管体(21)的中部贯穿固定有与混药腔(202)连通的加药管(26),所述内管(2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加药管(26)左侧的第一螺旋叶(27)以及位于加药管(26)右侧的第二螺旋叶(28);所述加热器(12)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液泵(8),所述第二液泵(8)的输入端与加热器(12)连通、输出端与通过第二连通管(9)与进液管(23)连通,所述出液管(22)通过第三连通管(10)与加热器(12)的右端连通,所述混料箱(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志英,
申请(专利权)人:韦志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