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电池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960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34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和一种电池制备方法。所述电池包括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第一卷芯组件,所述第一卷芯组件包括:一个以上堆叠排列的卷芯,所述卷芯包括卷芯本体以及位于所述卷芯本体上的卷芯极耳;以及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对折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互连且不共面,所述卷芯极耳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本申请所述电池,将连接片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作为激光焊区域(即第二连接部),另一部分作为超声焊区域(即第一连接部),两个区域独立进行焊接,并且,两个卷芯极耳分别同第二连接部上的不同区域进行激光焊接,降低了焊接的难度。降低了焊接的难度。降低了焊接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及电池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电池及电池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的扶持及引导,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更是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下一个十五年的发展愿景。如何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成为了下一个阶段的发展重点。
[0003]续航里程是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制约因素。针对续航里程的焦虑是这几年一直不变的话题。要想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就需要进一步的增加整车的带电量。相对于电池生产企业来说,就是需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更高能量密度、更高体积密度的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0004]行业主流的动力电池主要有方形、软包和圆柱等三种类型。其中,在现有的动力电池市场中,由于模组成组效率以及成本优势,方形电池的市场份额占到总装机量的85%。方形电池的电芯可以是卷绕结构或者叠片结构。
[0005]由于本身的结构特点,卷绕结构电芯无法像叠片结构电芯那样充分利用电芯内部的空间;对于大尺寸电芯,卷绕结构电芯的这个缺点尤为突出。所以在大尺寸电芯中应用叠片结构的卷芯是现有提升电芯能量密度设计的一个思路。
[0006]通常叠片卷芯在制成过程中极耳的层数是卷绕结构卷芯的2倍,而大尺寸电芯的叠片卷芯层数(极片的层数)往往超过50层。在现有的制成过程中,一方面,当两个卷芯极耳的搭接层数超过100层时,现有的超声焊接技术无法保证极耳的超声焊接质量;另一方面,当叠片的厚度较大时,卷芯极耳的长度会增加很多,影响卷芯极片段制成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括: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第一卷芯组件,所述第一卷芯组件包括:一个以上堆叠排列的卷芯,所述卷芯包括卷芯本体以及位于所述卷芯本体上的卷芯极耳;以及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对折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互连且不共面,所述卷芯极耳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卷芯极耳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不同部位。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二卷芯组件,所述第二卷芯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卷芯组件的结构对称。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互连且不共面包括: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对折部折叠。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电芯,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开口;以及盖板,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盖板上包括极柱,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至所述极柱。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卷芯极耳之间通过超声焊接进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极柱之间通过激光焊接进行连接。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卷芯极耳包括卷芯正极耳和卷芯负极耳,所述连接片包括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所述卷芯正极耳之间通过所述正极连接片连接,所述卷芯负极耳之间通过所述负极连接片连接。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连接片为单层铝片或铝合金片、或者为包括一层以上铝片或铝合金片的复合结构。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连接片的厚度不大于2mm。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连接片为单层铜片或铜合金片、或者为包括一层以上铜片或铜合金片的复合结构。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连接片的厚度不大于2mm。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被展平至同一平面,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被展平至同一平面时,所述连接片成T形或L形。
[0019]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池制备方法,包括:生成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对折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互连且不共面;生成卷芯,所述卷芯包括卷芯本体以及位于所述卷芯本体上的卷芯极耳;将一个以上所述卷芯的卷芯极耳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生成第一卷芯组件;生成第二卷芯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卷芯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卷芯组件的结构对称;提供盖板,所述盖板包括极柱;以及将所述第一卷芯组件和所述第二卷芯组件装配至所述盖板,其中所述连接片的第一连接部连接至所述极柱。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85
°
~95
°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制备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卷芯组件和所述第二卷芯组件沿所述连接片的对折部对折,使所述连接片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折叠;提供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容置腔;将所述第一卷芯组件和所述第二卷芯组件放入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以及将所述盖板装配至所述壳体。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一个以上所述卷芯的卷芯极耳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包括:将一个以上所述卷芯的卷芯极耳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不同部位。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卷芯极耳之间通过超声焊接进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极柱之间通过激光焊接进行连接。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卷芯极耳包括卷芯正极耳和卷芯负极耳,所述连接片包括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所述卷芯正极耳之间通过所述正极连接片连接,所述卷芯负极耳之间通过所述负极连接片连接。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连接片为单层铝片或铝合金片、或者为包括一层以上铝片或铝合金片的复合结构。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连接片的厚度不大于2mm。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连接片为单层铜片或铜合金片、或者为包括一层以上铜片或铜合金片的复合结构。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连接片的厚度不大于2mm。
[0029]综上,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以及一种电池制备方法。本申请所述电池包括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第一卷芯组件。所述第一卷芯组件包括一个以上堆叠排列的卷芯以及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对折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将所述一个以上堆叠排列的卷芯的卷芯极耳连接起来,所述第一连接部再将所述电芯同所述电池的盖板上的极柱连接起来。这样,利用连接片就实现了卷芯极耳同极柱之间的连接。
[0030]所述连接片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互联但不共面;特别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多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对折部折叠;这样,在实现将卷芯极耳同极柱连接的同时,不浪费壳体内部的空间。
[0031]第一卷芯组件中的一个以上卷芯的卷芯极耳分别连接至第二连接部上的不同区域,这样,所述一个以上卷芯(比如卷芯600-1和卷芯600-2)的卷芯极耳不需要叠加起来进行焊接,降低了焊接的难度。以两个卷芯为例,如果现有的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第一卷芯组件,所述第一卷芯组件包括:一个以上堆叠排列的卷芯,所述卷芯包括卷芯本体以及位于所述卷芯本体上的卷芯极耳;以及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对折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互连且不共面,所述卷芯极耳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极耳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不同部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二卷芯组件,所述第二卷芯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卷芯组件的结构对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互连且不共面包括: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对折部折叠。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电芯,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开口;以及盖板,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盖板上包括极柱,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至所述极柱。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卷芯极耳之间通过超声焊接进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极柱之间通过激光焊接进行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极耳包括卷芯正极耳和卷芯负极耳,所述连接片包括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所述卷芯正极耳之间通过所述正极连接片连接,所述卷芯负极耳之间通过所述负极连接片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连接片为单层铝片或铝合金片、或者为包括一层以上铝片或铝合金片的复合结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连接片的厚度不大于2mm。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连接片为单层铜片或铜合金片、或者为包括一层以上铜片或铜合金片的复合结构。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连接片的厚度不大于2mm。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被展平至同一平面,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被展平至同一平面时,所述连接片成T形或L形。13.一种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成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威曹启飞周滢杰金虎权郭恒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新敏雅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领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