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9532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背光模块盒座,包含一框架,及一组装于该框架上的金属背板,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包括二前后延伸且左、右间隔的金属第一框条,及二前、后间隔地跨接于该第一框条两相反端间的金属第二框条,该背板是组接靠抵于第一框条顶面与第二框条顶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透过一体成型的金属框条的结构设计,可适用于生产不同大小的背光模块盒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盒座,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背光模块盒座。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的蓬勃发展,液晶显示装置已逐渐取代传统阴极管电视或显示装置,而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块盒座是相当重要的构件,一般背光模块盒座除了用以处理光线的光学模片外,另外的主要结构为模块框架与发光体单元,一般框架的四框边大多是由四框条组成,而该框架大多是采用塑胶一体射出成型来大量制造,但此种制造方式的主要缺点是,一种射出成型模具仅能制造一预定大小的框架,当要生产不同大小的液晶显示装置时,制造商必须针对各大小规格开设不同模具,相对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偏高,而影响市场竞争力,且因塑胶材料容易变形,所以框架结构再制造搬运过程中易变形损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生产不同大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金属背光模块盒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背光模块盒座,包含一框架,及一组装于该框架上的金属背板,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包括二前后延伸且左、右间隔的金属第一框条,及二前、后间隔地跨接于该第一框条两相反端间的金属第二框条,该背板是组接靠抵于第一框条顶面与第二框条顶面。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背光模块盒座的一较佳实施例立体图;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的一框架左上方的局部立体分解放大图;图4是图2的框架左上方的一辅助夹接件与一限位夹接件组接的俯视图;图5是图1的左侧视剖面图;图6是类似图2的视图,说明一背板的板体表面未突设散热鳍片时的情况。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背光模块盒座的较佳实施例适用于搭配一发光单元8使用,该发光体单元8包括二左右延伸且前、后间隔的直立电路基板81、二分别自其中一电路基板81顶侧电连接地往上延伸的驱动电路板82,及多个左、右间隔地电连接于电路基板81间的发光体83,发光体83可以是灯管或发光二极管。该背光模块盒座包含一矩形框架2,及一覆盖于该框架2上的背板7。该框架2包括二前后延伸且左右间隔平行的第一框条3、二前后间隔地跨接于第一框条3两相反端间的第二框条4、二相向组接固定于第一框条3上的辅助夹接件5,及二相向组接于第二框条4上并相向夹抵辅助夹接件5的限位夹接件6。框条3、4的结构相同,都是由金属经由同一模具一体挤压成型制成,两者差异仅在于长度大小的不同,为方便说明以下仅针对第一框条3结构进行详述。在本实施例中,框条3、4都是由铝金属制成,每一第一框条3的两相反直立端面30是分别与其外侧面呈45°角地由外往内相向延伸。且该第一框条3具有一前后延伸的直立主框板31,及上、下间隔地突设于该主框板31内侧面的一限位板32与一突板33。该主框板31具有一长板状直立主体部311、及一自该主体部311顶端往外突伸的长板状嵌接部312,且该嵌接部312具有一自其内侧面顶缘凹陷至该主体部311顶面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缺槽313,及一凹陷于其底面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嵌接槽314。该限位板32是自该主体部311内侧面朝内斜上延伸,且上端部弯折朝向该主体部311,而与该主体部311相配合界定出一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插装槽320。该突板33是与该主体部311及限位板32底面相配合界定出一沿该主体部311长度方向延伸的夹槽330。而每一第二框条4的两相反直立端面40也是分别与其外侧面呈45°角地由外往内相向延伸,且对应具有一主框板41、一限位板42,及一突板43。该主框板41具有一主体部411,及一嵌接部412,该嵌接部412具有一缺槽413与一嵌接槽414。该限位板42与该主体部411相配合界定出一开口朝上的插装槽420,该突板43、限位板42与主体部411相配合界定出一夹槽430。辅助夹接件5与限位夹接件6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由金属经由同一模具一体挤压成型后,进行长度裁切、加工制成,两者的差异仅在于长度,及限位夹接件6的两相反端部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夹接件5与限位夹接件6都是由铝金属一体挤压成型制成,但实施时,夹接件5、6的材质不以此为限。每一辅助夹接件5的截面是呈L字型,且是前后延伸地组装于所对应第一框条3的主框板31上,并具有一沿嵌接部312的嵌装槽314长度方向延伸地插装于该嵌接槽314中的直立辅助侧板51,及一自该辅助侧板51底缘往内同体延伸并靠抵于主体部311底边的水平辅助底板52。每一限位夹接件6是左右延伸地组装于所对应第二框条4的主框板41上,并具有一沿嵌接部412的嵌接槽414长度方向延伸地插装该嵌接槽414中的直立限位侧板61、一自该限位侧板61底边往内延伸并靠抵于主体部411底边的水平限位底板62、二分别自该限位侧板61两相反端弯折朝向另一限位夹接件6延伸的直立夹板63,及二间隔地突设于该限位侧板61外侧面底缘的水平组接突板64。该限位底板62长度是与该限位侧板61等长,并具有一突设于该限位侧板61底边且靠抵于该主体部411底面而长度较限位侧板61短的水平靠抵部621,及二分别自靠抵部621两相反端往下弯折后并左、右相背延伸而顶面与主体部411相间隔的水平限位部622。该背板7包括一水平板体71,及多片间隔平行地突设于该板体71顶面的直立散热鳍片72。且该板体71具有二左、右间隔的穿孔710。在本实施例中,该背板7是由铝金属一体挤压成型制成,但实施时,该背板7的材质不以此为限。如图2~4所示,该框架2的框条3、4与夹接件5、6组接时,是分别将每一辅助夹接件5的辅助侧板51往上插装于所对应嵌插槽314中,并借由多个贯穿该辅助底板52的螺接件10,将该辅助底板52锁固于该主体部311底侧。并将每一限位夹接件6的限位侧板61往上插装于所对应嵌插槽414中,借由多个贯穿该限位底板62的螺接件11,将该限位底板62锁固于该主体部411底侧。接着,将第二框条4的端面40相向组接靠抵于第一框条3的端面30。由于框条3、4的两相反端面30、40是分别与其外侧面呈45°角地由外往内相向延伸,因此,辅助夹接件5的辅助底板52的两相反端部,及限位夹接件6的限位底板62的限位部622都会分别局部突伸出所对应端面30、40外,且因限位部622的顶面较低,所以框条3、4的端面30、40靠抵接合时,辅助底板52的两相反端部会分别限位靠抵于相邻的限位部622顶面,而限位夹接件6的夹板63会相向限位夹抵于辅助侧板51外侧面的两相反端部,进而使框条3、4组接在一起。如图2、3、5所示,该框架2组接完成后,便可将该发光体单元8与背板7依序组装于该框架2上。组接时,是先将该发光体单元8的电路基板81分别插装于第二框条4的插装槽420中,并限位靠抵于限位板42,此时,电路基板81两相反端会分别限位靠抵于主框板31的主体部311内侧面,而无法左右位移。然后,将该背板7的板体71的两穿孔710分别套置于驱动电路板82外,并覆盖发光体83地限位嵌入缺槽313、413中,而跨抵于主框板31、41的主体部311、411顶面,及电路基板81顶面。此时,该板体71的外周面是无法水平位移地限位靠抵于主框板31、41的嵌接部312、412内侧面。最后,再借由多个螺接件12将该板体71锁固于主体部311、411顶面,便完成组接。实施时,可视所欲采用的背光型态,例如直下式发光单元或侧光式发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盒座,包含一框架,及一组装于该框架上的金属背板,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包括二前后延伸且左、右间隔的金属第一框条,及二前、后间隔地跨接于该第一框条两相反端间的金属第二框条,该背板是组接靠抵于第一框条顶面与第二框条顶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秦仪陈琳铭苏建同王稳凯黄富宗
申请(专利权)人: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