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沥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9496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沥水装置,包括外筒,具有腔室,其上开设有与腔室相连通的进料口;内筒,设于腔室的上部区域内,具有顶部敞口并与进料口相连通的内腔,所述内筒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有沥液孔;所述外筒的侧壁上设有与腔室相连通的开口,所述内筒自该开口处能抽拉地设于腔室内。此种将内筒从侧部抽拉的方式,相对于需向上将内筒自外筒中提出的方式,较为省力。省力。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沥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垃圾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沥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厨房垃圾中含水量较多的湿垃圾,通常需要对湿垃圾进行压滤以方便垃圾的储运和后续的处理,如专利号为CN201120007796.5(公告号为CN20196176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方便排放污水的垃圾桶》所示,包括桶体,桶体由沥水网分隔形成上部的固体垃圾桶和下部的污水收集桶,在固定垃圾桶内设有内桶,内桶的桶底开设有多个沥水网孔,在内桶的桶口两边设有提手;在污水收集桶的底部设有可接排污管的污水排放口。该垃圾桶可将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分开,并将液体垃圾通过排污管直接排放到下水道内,避免固液垃圾混合在一起腐烂,滋生细菌和异味;在清理固定垃圾时,也不用将整个垃圾桶倾倒,可直接提出内桶,将内桶里的固体垃圾倒出来便可,简单方便。
[0003]但是在倒固体垃圾时,需要向上提出内桶,较为费力,并且若内桶中垃圾较多,则提出内桶更加费力。
[0004]另外,目前的家用厨下直排式厨余垃圾处理器市场中占比很大,但是厨下直排式垃圾处理器直接将处理后的垃圾排入下水道,有堵塞下水道的风险,对市政管网与污水处理常带来一定的压力,故如何处理经垃圾处理器处理后的垃圾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将盛放固体垃圾的内筒较为省力的从外筒中移出的垃圾沥水装置。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垃圾沥水装置,包括/>[0007]外筒,具有腔室,其上开设有与腔室相连通的进料口;
[0008]内筒,设于腔室的上部区域内,具有顶部敞口并与进料口相连通的内腔,所述内筒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有沥液孔;
[000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侧壁上设有与腔室相连通的开口,所述内筒自该开口处能抽拉地设于腔室内。
[0010]为了防止抽拉内筒时手沾上垃圾,该垃圾沥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内筒相连的盖板,在内筒位于腔室的上部区域的状态下,所述盖板盖设在开口处。因为内筒在置于外筒中时,需将手伸入外筒中,尤其是在内筒侧壁上具有沥液孔的情况下,极易将垃圾沾在手上,而设置盖板能避免手直接接触垃圾,并且盖板在开口处,相对于位于外筒中,也便于抽拉。
[0011]结构简单地,所述盖板为内筒的其中一个侧壁,该侧壁为第一侧壁,所述沥液孔设于内筒的底壁和/或内筒的除第一侧壁外的其他侧壁上。如此无需再设置单独的部件作为盖板,减少涉及的部件。
[0012]为了进一步便于抽拉内筒,所述盖板的外壁上设有抓手。
[0013]为了在内筒置于外筒中时,能够将内筒定位在外筒中,所述外筒的外壁上邻近开
口处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转动设有能与盖板的外壁相抵或与盖板脱离的旋钮。这样当旋钮与盖板相抵时,内筒被定位;当旋钮与盖板脱离时,能够将内筒从外筒中拉出。
[0014]为了对旋钮的旋转角度进行限位,所述凸台上设有位于旋钮的转动路径上并能和旋钮相抵的限位部。
[0015]为了使得内筒能够搁置在外筒中,并且对内筒的移动轨迹进行导向,所述外筒的内壁上相对设有两个第一凸楞,每一第一凸楞均沿内筒的抽拉方向延伸,所述内筒的底壁架设在两个第一凸楞上。第一凸楞起到搁置内筒的作用,并且起到导向的作用。
[0016]为了进一步对内筒进行定位和导向,所述第一凸楞的上方间隔设有第二凸楞,所述内筒置于第一凸楞和第二凸楞之间。
[0017]为了使垃圾更容易落入内筒中,所述进料口设于外筒的侧壁上,所述进料口中穿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位于腔室内的端部向下弯折形成朝向内筒的弯折部,弯折部对垃圾起到导向的作用,且为了防止垃圾在弯折部处堵塞,所述弯折部和连接管的连接处为圆滑过渡连接。
[0018]为了便于滤液排出,所述腔室的位于内筒下方的区域为下部区域,所述外筒的底部设有与下部区域相连通的排液口,所述下部区域的至少局部的内壁面自上而下朝排液口倾斜。垃圾渗出来的水沿着倾斜的壁面流下,流水更顺利快速,减小堵塞的风险。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通过在外筒的侧部设置开口,使内筒自开口处能抽拉地设于外筒中,此种将内筒从侧部抽拉的方式,相对于需向上将内筒自外筒中提出的方式,较为省力。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的剖视图;
[0023]图4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中的外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4中的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6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如图1~7所示,本优选实施例的垃圾沥水装置包括外筒1、内筒2和盖板3,外筒1具有腔室11,腔室11自上而下分为上部区域111和下部区域112,且外筒1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开口13和进料口12,开口13和进料口12均与腔室11相连通。
[0029]内筒2设于腔室11的上部区域111内,且内筒2自开口13处能抽拉地设于腔室11内,该内筒2具有顶部敞口并与进料口12相连通的内腔21,内筒2的底壁和侧壁上均设有沥液孔22。
[0030]如图3~6所示,盖板3与内筒2相连,盖板3的外壁上设有抓手31,在内筒2位于腔室11的上部区域111的状态下,盖板3盖设在开口13处。因为内筒2在置于外筒1中时,需将手伸
入外筒1中,尤其是在内筒2侧壁上具有沥液孔22的情况下,极易将垃圾沾在手上,而设置盖板3能避免手直接接触垃圾,并且盖板3在开口13处,相对于位于外筒1中,也便于抽拉。
[0031]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中,盖板3为内筒2的其中一个侧壁,该侧壁为第一侧壁,沥液孔22设于内筒2的底壁和内筒2的除第一侧壁外的其他侧壁上,即第一侧壁上未设置沥液孔22。当然,也可单独再设置部件作为盖板3,但是就会涉及到的部件较多。
[0032]如图1~4所示,为了在内筒2置于外筒1中时,能够将内筒2定位在外筒1中,外筒1的外壁上邻近开口13的位置设有凸台4,凸台4上转动设有能与盖板3的外壁相抵或与盖板3脱离的旋钮41,凸台4上设有位于旋钮41的转动路径上并能和旋钮41相抵的限位部42,也可使旋钮4和盖板3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使旋钮4能相对盖板3定位。当旋钮41与盖板3相抵时,内筒2被定位,保证密封性;当旋钮41与盖板3脱离时,能够将内筒2从外筒1中拉出。
[0033]如图5所示,为了使得内筒2能够搁置在外筒1中,并且对内筒2的移动轨迹进行导向,外筒1的内壁上相对设有两个第一凸楞14,每一第一凸楞14均沿内筒2的抽拉方向延伸,第一凸楞14的上方间隔设有第二凸楞15,内筒2的底壁架设在两个第一凸楞14上,且内筒2整体置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沥水装置,包括外筒(1),具有腔室(11),其上开设有与腔室(11)相连通的进料口(12);内筒(2),设于腔室(11)的上部区域(111)内,具有顶部敞口并与进料口(12)相连通的内腔(21),所述内筒(2)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有沥液孔(2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侧壁上设有与腔室(11)相连通的开口(13),所述内筒(2)自该开口(13)处能抽拉地设于腔室(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内筒(2)相连的盖板(3),在内筒(2)位于腔室(11)的上部区域(111)的状态下,所述盖板(3)盖设在开口(13)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为内筒(2)的其中一个侧壁,该侧壁为第一侧壁,所述沥液孔(22)设于内筒(2)的底壁和/或内筒(2)的除第一侧壁外的其他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的外壁上设有抓手(3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外壁上邻近开口(13)处设有凸台(4),所述凸台(4)上转动设有能与盖板(3)的外壁相抵或与盖板(3)脱离的旋钮(41)。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新吴丽波田海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