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1,3,4-噁二唑的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0937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药领域,公开了一种含1,3,4-噁二唑的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应用,该类衍生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化合物制备方法简单,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应用于防治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应用于防治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应用于防治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1,3,4-噁二唑的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含1,3,4-噁二唑的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同时涉及该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还涉及该类衍生物在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每年因植物病原微生物侵染农业经济作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当前,化学防治在治理植物病原微生物的流行爆发方面发挥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杀菌剂的持续性使用,部分杀菌剂品种逐渐显现出对非靶标生物毒性较大、作用靶点相对单一和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因此,研制具有高效、对靶标生物专一性好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杀菌剂对保障农业增产稳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0003]喹唑啉-4(3H)-酮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活性亚结构片段被广泛应用在杀菌剂的创制工作中。例如,阿巴康唑和氟喹唑即被开发为抑制病原真菌几丁质生物合成的广谱抑菌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喹唑啉-4(3H)-酮结构的3位引入希夫碱(J.Agric.Food Chem.2013,61:9575-9582;Eur.J.Med.Chem.2014,77:65-74;Chem.Pap.2016,70:1521-1528.)、1,2,4-三唑(Chem.Pap.2016,70:983-993;Chin.J.Org.Chem.2018,38:531-538.)、1,2,4-三唑并[1,5-a]嘧啶(Mol.Divers.2018,22:1-10.)和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唑(J.Saudi.Chem.Soc.2018,22:101-109.)等含氮结构后所得化合物对植物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0004]另一方面,含有1,3,4-噁二唑活性基团的化合物因具有杀虫、抑真菌、抑细菌和抗病毒等较为广谱的农业生物活性而逐渐受到农药创制工作者的青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1,3,4-噁二唑衍生物对烟草青枯菌(J.Agric.Food Chem.2012,60:1036-1041.)、番茄青枯菌(Bioorg.Med.Chem.Lett.2014,24:1677-1680.)、柑橘溃疡病菌(Mol.Diver.2018,22:791-802)和水稻白叶枯菌(Chem.Pap.2017,71:1953-1960.)、对黄瓜灰霉病菌(Chin.J.Pestic.Sci.2004,6(3):71-73)、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Chin.J.Org.Chem.2014,34:1447-1451)等植物病原细菌与真菌表现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0005]综上,喹唑啉-4(3H)-酮类化合物和1,3,4-噁二唑类化合物对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对发现新型农药先导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为创制对植物病原微生物具有高效广谱抑制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本专利技术将喹唑啉-4(3H)-酮与1,3,4-噁二唑结构通过硫醚结构片段进行有机结合,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对植物病原微生物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新型含1,3,4-噁二唑的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1,3,4-噁二唑的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含一种含1,3,4-噁二唑的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
的制备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3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衍生物的用途。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通式(I)所示结构的一种含1,3,4-噁二唑的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
[0010][0011]在式(I)中,所述各个基团具有如下所述的定义:
[0012]R1选自下列1~4个基团:氢原子、卤素、C1~C6烷基、含1~3个卤素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硝基;
[0013]R2选自苯基、取代苯基、苯基甲基、取代苯基甲基、苯氧基甲基、取代苯氧基甲基、苯硫基甲基、取代苯硫基甲基、芳香杂环基,所述的取代苯基是指其苯环上含有1~5个下列基团:卤素、C1~C6烷基、含1-3个卤素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硝基,所述的芳香杂环是指含有1~3个O、N、S杂原子的五元或六元芳香杂环;
[0014]以上基团的定义中提及的卤素选自F、Cl、Br、I。
[0015]在式(I)中,所述各个基团具有如下所述的优选定义:
[0016]R1选自下列1~2个基团:氢原子、卤素、C1~C6烷基、C1~C6烷氧基;
[0017]R2选自取代苯基、取代苯基甲基、苯氧基甲基、取代苯氧基甲基、芳香杂环基,所述的取代苯基是指其苯环上含有1~3个下列基团:卤素、C1~C6烷基、C1~C6烷氧基、硝基,所述的芳香杂环是指含有1个O、N、S杂原子的五元芳香杂环;
[0018]以上基团的定义中提及的卤素选自F、Cl、Br。
[0019]在式(I)中,所述各个基团具有如下所述的进一步优选定义:
[0020]R1选自下列1~2个基团:氢原子、Cl、甲基、甲氧基;
[0021]R2选自取代苯基、取代苯基甲基、苯氧基甲基、取代苯氧基甲基、呋喃基,所述的取代苯基是指其苯环上含有1~3个下列基团:F、Cl、甲基、甲氧基、硝基。
[0022]在式(I)中,所述各个基团具有如表1中所述的更进一步优选定义:
[0023]R1选自氢原子、6-氯、8-甲基、6,7-二甲氧基;
[0024]R2选自4-氯苯基、4-硝基苯基、3,4,5-三甲氧基苯基、2-甲基苯甲基、4-氯苯甲基、4-氟苯甲基、苯氧基甲基、4-氯苯氧基甲基、4-氟苯氧基甲基、呋喃-2-基。
[0025]在式(I)中,所述各个基团具有如表1中所述的特别优选定义:
[0026]表1 化合物I的名称及结构
[0027][0028][0029][0030]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如通式(A)所示的一种含1,3,4-噁二唑的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I)的制备方法,在三乙胺(Et3N)存在下,含取代基R1的3-(2-溴乙基)喹唑啉-4(3H)-酮(II)与含取代基R2的1,3,4-噁二唑-2-硫醇(III)反应,生成一种含1,3,4-噁二唑的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I):
[0031][0032]其中在上述各结构式中:
[0033]R1、R2均具有如前所述的相应基团的定义。
[0034]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式(I)所示的一种含1,3,4-噁二唑的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的应用,该类衍生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可应用于防治植物真菌、植物细菌病害。
[0035]本专利技术式(I)的一种含1,3,4-噁二唑的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适合于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适合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小麦赤霉病、水稻白叶枯病。
[0036]有益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所示结构的一种含1,3,4-噁二唑的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其中,R1选自下列1~4个基团:氢原子、卤素、C1~C6烷基、含1~3个卤素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硝基;R2选自苯基、取代苯基、苯基甲基、取代苯基甲基、苯氧基甲基、取代苯氧基甲基、苯硫基甲基、取代苯硫基甲基、芳香杂环基,所述的取代苯基是指其苯环上含有1~5个下列基团:卤素、C1~C6烷基、含1-3个卤素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硝基,所述的芳香杂环是指含有1~3个O、N、S杂原子的五元或六元芳香杂环;以上基团的定义中提及的卤素选自F、Cl、Br、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1,3,4-噁二唑的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R1选自下列1~2个基团:氢原子、卤素、C1~C6烷基、C1~C6烷氧基;R2选自取代苯基、取代苯基甲基、苯氧基甲基、取代苯氧基甲基、芳香杂环基,所述的取代苯基是指其苯环上含有1~3个下列基团:卤素、C1~C6烷基、C1~C6烷氧基、硝基,所述的芳香杂环是指含有1个O、N、S杂原子的五元芳香杂环;以上基团的定义中提及的卤素选自F、Cl、Br。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1,3,4-噁二唑的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R1选自下列1~2个基团:氢原子、Cl、甲基、甲氧基;R2选自取代苯基、取代苯基甲基、苯氧基甲基、取代苯氧基甲基、呋喃基,所述的取代苯基是指其苯环上含有1~3个下列基团:F、Cl、甲基、甲氧基、硝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1,3,4-噁二唑的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R1选自氢原子、6-氯、8-甲基、6,7-二甲氧基;R2选自4-氯苯基、4-硝基苯基、3,4,5-三甲氧基苯基、2-甲基苯甲基、4-氯苯甲基、4-氟苯甲基、苯氧基甲基、4-氯苯氧基甲基、4-氟苯氧基甲基、呋喃-2-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1,3,4-噁二唑的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为如下所述化合物之一:3-(2-((5-(4-氯苄基)-1,3,4-噁二唑-2-基)硫基)乙基)喹唑啉-4(3H)-酮、3-(2-((5-(2-甲基苄基)-1,3,4-噁二唑-2-基)硫基)乙基)喹唑啉-4(3H)-酮、3-(2-((5-(4-氟苄基)-1,3,4-噁二唑-2-基)硫基)乙基)喹唑啉-4(3H)-酮、3-(2-((5-(4-氟苄基)-1,3,4-噁二唑-2-基)硫基)乙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4(3H)-酮、3-(2-((5-(4-氟苄基)-1,3,4-噁二唑-2-基)硫基)乙基)-6-氯喹唑啉-4(3H)-酮、3-(2-((5-((4-氯苯氧基)甲基)-1,3,4-噁二唑-2-基)硫基)乙基)喹唑啉-4(3H)-酮、
3-(2-((5-((4-氯苯氧基)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龙王晓斌胡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