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滤材和具备该过滤器滤材的过滤器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9356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28
本公开的过滤器滤材具备聚四氟乙烯多孔质膜和透气性基材层,以5.3cm/秒的线速度使空气透过了时的压力损失P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过滤器滤材和具备该过滤器滤材的过滤器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器滤材和具备该过滤器滤材的过滤器单元。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用于去除空气中所含有的尘垢等的过滤器滤材,广泛使用了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等合成纤维的无纺布。对于使用了无纺布的过滤器滤材的一种,存在虽然具有较低的压力损失、但利用带电处理提高了捕集效率的驻极体滤材(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591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由于施加到纤维的表面的电荷失去,因此,驻极体滤材无法避免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导致的捕集效率的降低。
[0008]本专利技术以提供一种新颖的过滤器滤材为目的,该新颖的过滤器滤材是能够代替驻极体滤材的过滤器滤材,能够防止在驻极体滤材中不可避免的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导致的捕集性能的降低。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过滤器滤材,该过滤器滤材具备聚四氟乙烯(以下,记载为“PTFE”)多孔质膜和透气性基材层,
[0011]以5.3cm/秒的线速度使空气透过了时的压力损失PL
F
小于40Pa,
[0012]将被过滤气体的线速度设为5.3cm/秒、将捕集对象粒子的粒径设为0.3μm~0.5μm的范围时的捕集效率CE
F
是65%以上。
[0013]从别的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器滤材的过滤器单元。
[0014]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器滤材具有较低的压力损失和较高的捕集效率,能够代替驻极体滤材。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器滤材不利用带电处理而利用PTFE多孔质膜确保滤材的捕集性能,能够防止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导致的捕集效率的降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器滤材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0017]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器滤材中的PTFE多孔质膜侧的主面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0018]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器单元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0019]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器单元所具备的过滤器褶裥组的一个例子的立
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0021]在图1中表示本公开的过滤器滤材的一个例子。图1所示的过滤器滤材1具备PTFE多孔质膜2和透气性基材层3。PTFE多孔质膜2和透气性基材层3相互接合。在过滤器滤材1中,PTFE多孔质膜2位于最外层。
[0022]以5.3cm/秒的线速度使空气透过了时的过滤器滤材1的压力损失PL
F
小于40Pa。压力损失PL
F
也可以是35Pa以下、30Pa以下、25Pa以下,进而也可以是20Pa以下。
[0023]压力损失PL
F
能够如下这样评价。准备由具有同一形状的两个板构成的测定保持件。在各板形成有贯通孔(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和100cm2的有效透气面积)。接着,利用两个板夹持评价对象的过滤器滤材。以从与板的主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两个板的贯通孔一致的方式、且以过滤器滤材覆盖各板的贯通孔的开口的方式实施过滤器滤材的夹持。另外,以在各板与过滤器滤材之间不产生间隙的方式进行过滤器滤材的夹持。为了不产生间隙,也可以使用O形密封圈、双面粘合带等固定构件。在使用固定构件的情况下,设为通过贯通孔的空气的流动不被固定构件阻碍。接着,以空气仅通过贯通孔和位于贯通孔内的过滤器滤材的方式在连接有流量计和压力计(Manometer)的腔室安放保持件。接着,使保持件的一个面与另一个面之间产生压力差,空气开始向贯通孔和过滤器滤材流动。利用压力计测定通过贯通孔和过滤器滤材的空气的线速度作为流量计的测定值成为5.3cm/秒时的上述压力差(静压差)。针对1个滤材测定8次上述压力差,将其平均值设为作为评价对象的过滤器滤材的压力损失PL
F

[0024]将被过滤气体的线速度设为5.3cm/秒、将捕集对象粒子的粒径设为0.3μm~0.5μm的范围时的过滤器滤材1的捕集效率CE
F
是65%以上。捕集效率CE
F
也可以是70%以上、75%以上、80%以上、85%以上,进而也可以是90%以上。
[0025]捕集效率CE
F
能够如下这样评价。准备由具有同一形状的两个板构成的测定保持件。在各板形成有贯通孔(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和100cm2的有效透气面积)。接着,利用两个板夹持评价对象的过滤器滤材。以从与板的主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两个板的贯通孔一致的方式、且以过滤器滤材覆盖各板的贯通孔的开口的方式实施过滤器滤材的夹持。另外,以在各板与过滤器滤材之间不产生间隙的方式进行过滤器滤材的夹持。为了不产生间隙,也可以使用O形密封圈、双面粘合带等固定构件。在使用固定构件的情况下,设为通过贯通孔的空气的流动不被固定构件阻碍。接着,以空气仅通过贯通孔和位于贯通孔内的过滤器滤材的方式在连接有流量计和压力计(manometer)的腔室安放保持件。接着,使保持件的一个面与另一个面之间产生压力差,空气开始向贯通孔和过滤器滤材流动。接着,调整压力差,以使得通过贯通孔和滤材的空气的线速度作为流量计的测定值维持5.3cm/秒。接着,以4
×
108个/L以上的浓度使通过滤材的空气含有粒径0.3μm~0.5μm(平均粒径0.4μm)的聚α-烯烃粒子。之后,使用配置于测定保持件的下游的颗粒计数器而测定在通过滤材的空气含有的聚α-烯烃粒子的浓度,利用以下的式(1)求出作为评价对象的过滤器滤材的捕集效率CE
F

[0026]式(1):捕集效率CE
F
=[1-(下游侧的粒子浓度)/(上游侧的粒子浓度)]×
100(%)
[0027]过滤器滤材1是捕集效率较高、且压力损失较低的过滤器滤材。过滤器滤材1的PF(性能因子:Performance Factor)值是例如30以上,也可以是32以上、33以上、进而34以上。利用以下的式(2)由过滤器滤材1的压力损失PL
F
和捕集效率CE
F
求出PF值。
[0028]式(2):PF值={-lоg[(100-CE
F
)/100]/(PL
F
/9.8)}
×
100
[0029]典型而言,PTFE多孔质膜2由作为微细的纤维状构造体的无数的PTFE原纤维构成。PTFE多孔质膜2也可以具有与多个原纤维连接起来的PTFE的节点。典型而言,节点在PTFE多孔质膜的表面的放大像中观察为具有2μm2以上的面积的结节部。面积也可以是3μm2以上、5μm2以上、7μm2以上、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过滤器滤材,其具备透气性基材层和聚四氟乙烯多孔质膜即PTFE多孔质膜,以5.3cm/秒的线速度使空气透过了时的压力损失PL
F
小于40Pa,将被过滤气体的线速度设为5.3cm/秒、将捕集对象粒子的粒径设为0.3μm~0.5μm的范围时的捕集效率CE
F
是65%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滤材,其中,使用所述压力损失PL
F
和所述捕集效率CE
F
并利用以下的式求出的PF值是30以上,式:PF值={-lоg[(100-CE
F
)/100]/(PL
F
/9.8)}
×
10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器滤材,其中,所述PTFE多孔质膜位于最外层。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山志穗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