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件的注塑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908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的注塑成型工艺,以黑色高光ABS复合材料作为注射材料,采用设置有贴近型腔的随形水道的注塑模具,将注塑模具预热至1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件的注塑成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的注塑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树脂是五大合成树脂之一,其抗冲击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及电气性能优良,还具有易加工、制品尺寸稳定、表面光泽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电子电器、仪器仪表、纺织和建筑等工业领域。
[0003]但纯ABS表面硬度较低,容易划伤,而且不能满足汽车内饰件对于高光泽度的需求。为了提高光泽度,一般是采用喷漆的手段实现内饰零部件高光、亚光等表面效果。但是喷漆工艺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流程复杂,注塑毛坯件后,需要增加运输,预处理,涂装,运输等基本环节,部分喷漆工艺需底漆、面漆、UV固化漆等多道生产工序。其次每个制件生产产生的缺陷由于已经喷涂过油漆,无法回收再利用,造成环境污染;再次,油漆中存在大量的有机溶剂,其中溶剂大多为苯或甲苯类芳香族溶剂,对操作工人的身体或产生危害,同时也产生环境问题。因此免喷涂的ABS/PMMA合金应运而生,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入金属颜料提高光泽度。
[0004]CN201510546137.1公开了一种免喷涂、无流痕A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专利技术点在于使用了高流动性的ABS和PMMA,并加入金属颜料或珠光颜料提高光泽度和珠光效果。但是高流动性意味着硬度的牺牲,因此复合材料的硬度较低。
[0005]CN201010213189.4公开了一种电子电器用高光高硬度防尘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组成重量百分比为:ABS树脂40%-75%,PMMA树脂23%-60%,黑色色粉0.05%-0.5%,润滑剂0.3%-1%,抗氧剂0.1%-0.3%,防尘助剂0.3%-2%。该专利技术虽然也描述可以免喷涂,但是并未说明是否可以充分避免流痕的产生,而且在ABS和PMMA用量比例接近1:1时硬度也仅为2H,硬度也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的注塑成型工艺,得到的汽车内饰件黑色高光泽,更具有时尚科技感,也具有较高的硬度,不容易划伤。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汽车内饰件的注塑成型工艺,以黑色高光ABS复合材料作为注射材料,采用设置有贴近型腔的随形水道的注塑模具,将注塑模具预热至120-130℃后进行注塑,注塑时控制模具温度为150-170℃,注塑完成后冷却,即制得汽车内饰件;
[0009]所述黑色高光ABS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0010][0011]所述核壳结构改性剂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0012](1)将纳米炭黑、偶联剂和乙醇水溶液按80-90:1-2:100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反应后,进行过滤干燥,得到改性纳米炭黑;
[0013](2)在20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加入2-5重量份的改性纳米炭黑、40-6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5-1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0.1-0.3重量份的引发剂和3-5重量份的乳化剂搅拌混合,升温至65-75℃,反应1-3h,然后加入10-2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6-8重量份的丙烯腈、4-6重量份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0.1-0.3重量份的引发剂,保温继续反应2-4h,最后进行喷雾干燥,即得到所述的核壳结构改性剂。
[0014]本专利技术的核壳结构改性剂以黑色的纳米炭黑为核,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的聚合物作为内壳,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聚合物作为外壳。纳米炭黑作为色素可以赋予内饰件黑色的色彩,同时作为无机填充料,可以提升内饰件的硬度;内壳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奠定内壳高硬度的基础,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促进甲基丙烯酸甲酯对改性纳米炭黑的交联包覆;外壳虽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但加入了丙烯腈单体,可以提高核壳结构改性剂与ABS树脂的相容性,还加入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利用乙氧基的柔顺分子链提高外壳的柔软性,使核壳结构改性剂具有较好的熔融流动性,从而避免注塑的流痕产生。此外,本专利技术采用设置有贴近型腔的随形水道的注塑模具,可以满足快速升温和快速降温的需求,有利于无痕塑料制件的制作。
[0015]其中,所述ABS树脂在220℃/10kg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20-40g/10min。本专利技术采用的ABS树脂对于流动性的要求并不高,降低熔融指数同时也可以弥补机械性能上的损失。
[0016]其中,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所述乙醇水溶液的乙醇体积分数为80%-85%。硅烷偶联剂kh550可以改善纳米炭黑的表面性能,提高纳米炭黑与有机分子的相容性,利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再纳米炭黑表面聚合包覆。
[0017]其中,所述纳米炭黑的粒径D50为20-30nm。该粒径范围的纳米炭黑显示出优异的光学性能,经过包覆改性处理后,可以提高内饰件的光泽度,同时也易于进行改性分散,提高内饰件的机械性能。
[0018]其中,所述引发剂为BPO。
[0019]其中,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OP-10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乳化剂由十二烷基硫酸钠和OP-10按照重量比2:1的比例组成,可以提高颗粒的悬浮稳定性,利于形成大小均匀的胶粒,可以更显著地提升内饰件的性能。
[0020]其中,所述增容剂为EMA和/或MBS。EMA具有与ABS中丁二烯结构相似的乙烯基以及
甲基丙烯酸甲酯,MBS同样也具有丁二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因此二者均可以显著提高本专利技术ABS树脂和核壳结构改性剂的相容性。优选地,所述增容剂由EMA和MBS按照重量比1:2-3的比例混合而成,相对于纯EMA或纯MBS,内饰件的光泽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说明对核壳结构改性剂分散性最佳。
[0021]其中,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钙、乙撑双硬脂酰胺和滑石粉中的至少一种。
[0022]其中,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按重量比1:1的比例组成。
[0023]其中,所述阻燃剂由聚磷酸铵和氢氧化铝按重量比2-3:1的比例组成。
[0024]其中,注塑的注射压力为85%-95%,注射速度为15%-25%。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6]1、本专利技术的核壳结构改性剂以黑色的纳米炭黑为核,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的聚合物作为内壳,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聚合物作为外壳。纳米炭黑作为色素可以赋予内饰件黑色的色彩,同时作为无机填充料,可以提升内饰件的硬度;内壳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奠定内壳高硬度的基础,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促进甲基丙烯酸甲酯对改性纳米炭黑的交联包覆;外壳虽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但加入了丙烯腈单体,可以提高核壳结构改性剂与ABS树脂的相容性,还加入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利用乙氧基的柔顺分子链提高外壳的柔软性,使核壳结构改性剂具有较好的熔融流动性,从而避免注塑的流痕产生。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件的注塑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以黑色高光ABS复合材料作为注射材料,采用设置有贴近型腔的随形水道的注塑模具,将注塑模具预热至120-130℃后进行注塑,注塑时控制模具温度为150-170℃,注塑完成后冷却,即制得汽车内饰件;所述黑色高光ABS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所述核壳结构改性剂通过如下方法制得:(1)将纳米炭黑、偶联剂和乙醇水溶液按80-90:1-2:100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反应后,进行过滤干燥,得到改性纳米炭黑;(2)在20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加入2-5重量份的改性纳米炭黑、40-6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5-1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0.1-0.3重量份的引发剂和3-5重量份的乳化剂搅拌混合,升温至65-75℃,反应1-3h,然后加入10-2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6-8重量份的丙烯腈、4-6重量份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0.1-0.3重量份的引发剂,保温继续反应2-4h,最后进行喷雾干燥,即得到所述的核壳结构改性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的注塑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ABS树脂在220℃/10kg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20-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建荣电子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