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活性炭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8993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蜂窝活性炭处理装置,其包括气管、电源、绝缘壳、柔性导电层和蜂窝活性炭,绝缘壳的内腔形成用于放置柔性导电层和蜂窝活性炭的炭腔,柔性导电层的侧壁能够贴紧蜂窝活性炭;电源能够为柔性导电层和蜂窝活性炭供电;炭腔的两端分别与气管连通。能够对吸附有VOCs的活性炭进行有效的脱附,便于重复利用、保证经济性并适于推广。保证经济性并适于推广。保证经济性并适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窝活性炭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蜂窝活性炭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活性炭吸附浓缩+燃烧处理含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物)的废气已经成为当今有机废气处理的主流工艺,蜂窝活性炭由于其形状规整,方便装填,使用压降低等优点更是受到了广泛应用。
[0003]常规工艺中,含VOCs的废气经过蜂窝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理,通过活性炭吸附废气,当吸附饱和后,活性炭脱附再生,将废气吹脱后催化燃烧,转化为无害物质,再生后的活性炭继续使用。
[0004]理论上,提高吸附剂的温度可以实现吸附质的脱附,因此采用加热活性炭的方法可以实现吸附质的脱附,即热脱附。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开发,根据不同的加热介质,热脱附已经发展成为热空气、热惰性气体、过热水蒸气、微波加热以及电加热等多种热脱附方法,并成为目前活性炭脱附的主要工业方法。由于VOCs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因此热脱附适合于活性炭中VOCs的脱附。
[0005]尽管热脱附方式较容易在工业上应用,但不同的热脱附方法都存在一些不同的缺点,热空气和惰性气体加热时存在气固间的热交换,热量损失大,脱附能量衰减太快,尾部气体温度达不到脱附要求,另外通过热空气间接加热活性炭受炭床结构影响,一旦炭床内部流场分布不均,就会存在部分活性炭无气流通过,无法加热脱附,导致局部未脱附。过热水蒸气不仅存在热空气加热的问题,还存在加热时严重影响活性炭的重复利用,而微波加热存在加热深度不够的问题。
[0006]电脱附利用活性炭具有的导电性,直接对活性炭进行通电,利用焦耳定律使得活性炭直接发热,从而实现有机物的脱附。而实际应用中存在加热极板与活性炭接触不良、导电性差、加热不均匀等问题,导致电加热脱附难以推广。
[0007]因此,如何对吸附有VOCs的蜂窝活性炭进行有效的脱附,便于重复利用、保证经济性并适于推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蜂窝活性炭处理装置,能够对吸附有VOCs的活性炭进行有效的脱附,便于重复利用、保证经济性并适于推广。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蜂窝活性炭处理装置,其包括气管、电源、绝缘壳、柔性导电层和蜂窝活性炭,所述绝缘壳的内腔形成用于放置所述柔性导电层和所述蜂窝活性炭的炭腔,所述柔性导电层的侧壁能够贴紧所述蜂窝活性炭;所述电源能够为所述柔性导电层和所述蜂窝活性炭供电;所述炭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管连通。
[0010]当蜂窝活性炭对含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物)的废气进行吸附后,可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蜂窝活性炭处理装置对其进行脱附处理,电源为柔性
导电层和蜂窝活性炭供电,柔性导电层和蜂窝活性炭均为导电材质,从而使得蜂窝活性炭自身能够加热,当空气沿气管流动并经过炭腔时,能够带走蜂窝活性炭表面的吸附质(VOCs),从而实现热脱附。
[0011]即便是各蜂窝活性炭在制作时,由于磨具等原因造成的彼此之间存在尺寸偏差,由于柔性导电层是柔性的、可变形的,该柔性导电层能够与各蜂窝活性炭贴紧,保证了柔性导电层和各蜂窝活性炭之间的电连接,当电源在供电时,能够同时对各蜂窝活性炭供电,柔性导电层与蜂窝活性炭接触良好是为了保证每块蜂窝活性炭的各个点位电流分布均匀,防止出现局部电流过大导致局部热量过高,进而保证热脱附的效果。
[0012]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热脱附,是通过对蜂窝活性炭本身进行通电加热,相较于通过热空气和惰性气体、过热水蒸气等方法来说,可有效避免热损失时,提高热效率,同时,各蜂窝活性炭的脱附情况均匀,保证脱附效果,利于后期重复利用,进而提高经济性,适于推广。
[0013]也就是说,该蜂窝活性炭处理装置可用于对含有VOCs的废气进行吸附,也可以通过电源供电,以对蜂窝活性炭进行加热,并对吸附后的蜂窝活性炭进行脱附,该蜂窝活性炭处理装置可以实现在不影响吸附的情况下,使蜂窝活性炭得到较好效果的脱附再生,重复利用性好、经济性好。
[0014]可选地,所述炭腔的横截面内设有至少两排蜂窝活性炭,且相邻两排所述蜂窝活性炭之间设有一层柔性导电层。
[0015]可选地,还包括推力板和推力件,所述推力板设于所述炭腔内;所述推力件能够穿过所述绝缘壳的侧壁并推动所述推力板以使所述柔性导电层和所述蜂窝活性炭贴紧。
[0016]可选地,所述推力板为电极板,所述绝缘壳的侧壁设有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所述电源的电源线能够穿过所述第一绝缘端子并与所述电极板连通;所述推力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二绝缘端子并推动所述电极板。
[0017]可选地,所述电极板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设于所述炭腔相对的两侧,两个所述电极板能够在所述推力件的作用下夹紧所述柔性导电层和蜂窝活性炭。
[0018]可选地,所述绝缘壳的两侧对称设有所述第一绝缘端子;所述绝缘壳的两侧对称设有所述第二绝缘端子。
[0019]可选地,所述电极板设于所述绝缘壳的内壁和所述柔性导电层之间。
[0020]可选地,所述柔性导电层为炭纤维毡。
[0021]可选地,所述绝缘壳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壁的绝缘层。
[0022]可选地,所述绝缘层为酚醛纸板、酚醛棉布板、环氧玻璃布板或聚酰亚胺玻璃布。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蜂窝活性炭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中A-A的截面图。
[0025]附图1-2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6]1-气管;2-电源,21-电源线;3-绝缘壳,31-壳体,32-绝缘层;4-柔性导电层;5-蜂窝活性炭;6-电极板;71-第一绝缘端子,72-第二绝缘端子;8-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8]请参考图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蜂窝活性炭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截面图。
[00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蜂窝活性炭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该蜂窝活性炭处理装置包括气管1、电源2、绝缘壳3、柔性导电层4和蜂窝活性炭5,绝缘壳3的内腔形成用于放置柔性导电层4和蜂窝活性炭5的炭腔,柔性导电层4的侧壁能够贴紧蜂窝活性炭5;电源2能够为柔性导电层4和蜂窝活性炭5供电;炭腔的两端分别与气管1连通。
[0030]详细的讲,当蜂窝活性炭5对含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物)的废气进行吸附后,可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蜂窝活性炭处理装置对其进行脱附处理,电源2为柔性导电层4和蜂窝活性炭5供电,柔性导电层4和蜂窝活性炭5均为导电材质,从而使得蜂窝活性炭5自身能够加热,当脱附气体沿气管1流动并经过炭腔时,能够带走蜂窝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活性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1)、电源(2)、绝缘壳(3)、柔性导电层(4)和蜂窝活性炭(5),所述绝缘壳(3)的内腔形成用于放置所述柔性导电层(4)和所述蜂窝活性炭(5)的炭腔,所述柔性导电层(4)的侧壁能够贴紧所述蜂窝活性炭(5);所述电源(2)能够为所述柔性导电层(4)和所述蜂窝活性炭(5)供电;所述炭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管(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活性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炭腔的横截面内设有至少两排蜂窝活性炭(5),且相邻两排所述蜂窝活性炭(5)之间设有一层柔性导电层(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窝活性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力板和推力件,所述推力板设于所述炭腔内;所述推力件能够穿过所述绝缘壳(3)的侧壁并推动所述推力板以使所述柔性导电层(4)和所述蜂窝活性炭(5)贴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窝活性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板为电极板(6),所述绝缘壳(3)的侧壁设有第一绝缘端子(71)和第二绝缘端子(72);所述电源(2)的电源线(21)能够穿过所述第一绝缘端子(71)并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鸿庄烨李雅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