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压拓扑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63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升压拓扑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压拓扑电路,包括电感Ls、晶体管IGBT1、晶体管IGBT2、负载和燃料电池电堆,晶体管IGBT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感Ls的一端和晶体管IGBT2的集电极电连接,晶体管IGBT1的集电极与负载的正极电连接,晶体管IGBT2的发射极分别与燃料电池电堆的负极和负载的负极电连接,电感Ls的另一端与燃料电池电堆的正极电连接,通过设置电感Ls、晶体管IGBT1、晶体管IGBT2、负载和燃料电池电堆,使得在晶体管IGBT1和晶体管IGBT2的开通状态近似零电压开通,从而降低了晶体管IGBT1和晶体管IGBT2的开通损耗,提高了电路整体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压拓扑电路
本技术涉及升压拓扑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升压拓扑电路。
技术介绍
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一个重要的方向,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由于氢燃料电池输出电特性比较软,大功率输出的情况下,输出电压低电流大的特点,需要一款升压变比高的直流变换器。目前升压DC-DC直流变换器采用非隔离的BOOST升压拓扑,里面需要升压电感、晶体管IGBT、二极管和电容等组成,虽然拓扑简单,但是整体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晶体管IGBT开通和关断损耗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晶体管IGBT的开通损耗的升压拓扑电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升压拓扑电路,包括电感Ls、晶体管IGBT1、晶体管IGBT2、负载和燃料电池电堆,所述晶体管IGBT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感Ls的一端和晶体管IGBT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IGBT1的集电极与负载的正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IGBT2的发射极分别与燃料电池电堆的负极和负载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电感Ls的另一端与燃料电池电堆的正极电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感L,所述电感L的一端与燃料电池电堆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与电感Ls的另一端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感L为升压电感。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一端分别与晶体管IGBT1的集电极和负载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IGBT2的发射极和负载的负极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感Ls为饱和电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电感Ls、晶体管IGBT1、晶体管IGBT2、负载和燃料电池电堆,使得在晶体管IGBT1和晶体管IGBT2的开通状态近似零电压开通,从而降低了晶体管IGBT1和晶体管IGBT2的开通损耗,提高了电路整体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升压拓扑电路的拓扑结构;标号说明:1、负载;2、燃料电池电堆。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升压拓扑电路,包括电感Ls、晶体管IGBT1、晶体管IGBT2、负载和燃料电池电堆,所述晶体管IGBT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感Ls的一端和晶体管IGBT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IGBT1的集电极与负载的正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IGBT2的发射极分别与燃料电池电堆的负极和负载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电感Ls的另一端与燃料电池电堆的正极电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电感Ls、晶体管IGBT1、晶体管IGBT2、负载和燃料电池电堆,使得在晶体管IGBT1和晶体管IGBT2的开通状态近似零电压开通,从而降低了晶体管IGBT1和晶体管IGBT2的开通损耗,提高了电路整体的效率。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感L,所述电感L的一端与燃料电池电堆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与电感Ls的另一端电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电感L,能够进一步降低了晶体管IGBT1和晶体管IGBT2的开通损耗,提高了电路整体的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电感L为升压电感。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一端分别与晶体管IGBT1的集电极和负载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IGBT2的发射极和负载的负极电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电容C1,能够对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平滑滤波,能够防止电压过冲和瞬时过压对晶体管IGBT1和晶体管IGBT2的影响,以及还能够稳定直流母线上电压。进一步的,所述电感Ls为饱和电感。从上述描述可知,电感Ls采用饱和电感,能够提高整机的效率。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请参照图1,一种升压拓扑电路,包括电感Ls(电感值为mH级)、晶体管IGBT1(型号为FF600R12ME4,生产厂家为INFINEON)、晶体管IGBT2(型号为FF600R12ME4,其生产厂家为INFINEON)、负载1和燃料电池电堆2(采用功率为30KW的燃料电池电堆,其生产厂家为Hydrogenics),所述晶体管IGBT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感Ls的一端和晶体管IGBT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IGBT1的集电极与负载1的正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IGBT2的发射极分别与燃料电池电堆2的负极和负载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电感Ls的另一端与燃料电池电堆2的正极电连接。请参照图1,所述升压拓扑电路还包括电感L(电感值为180uH),所述电感L的一端与燃料电池电堆2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与电感Ls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L为升压电感。请参照图1,所述升压拓扑电路还包括电容C1(电容值为500uF),所述电容C1的一端分别与晶体管IGBT1的集电极和负载1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IGBT2的发射极和负载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电感Ls为饱和电感。上述的升压拓扑电路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对晶体管IGBT1的工作过程详细地说明进而阐述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在0-t1阶段:此阶段处于晶体管IGBT1初始状态,此时晶体管IGBT1的门极处于负电压,晶体管IGBT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用Vce表示)等于输入电压(Vin),此时流过晶体管IGBT1的电流(用Ic表示)为零;在t1-t2阶段:此阶段处于晶体管IGBT1的导通过程,此时由于晶体管IGBT1的门极处于高电平,晶体管IGBT1的门极开始打开,Vce开始下降,此时由于电感Ls的初始磁导率很高,导致初始状态的电感Ls的电感值很高;由于电感Ls的电感值很高,电流经过电感L和电感Ls后近似断路,所以Ic几乎为零;在t2-t3阶段:此阶段处于晶体管IGBT1导通过程,此阶段随着电感Ls的电感值变小,Ic逐渐增大,当电感Ls的电流达到饱和电流值时,电感Ls会立即饱和,此时晶体管IGBT1处于零电压开通(ZVS)状态,晶体管IGBT1开通损耗为零。在t3-t4阶段:此阶段处于晶体管IGBT1开通状态,此阶段为晶体管IGBT1完全打开,通过输入电压给电感L充电蓄能;在t4-t5阶段:此阶段为晶体管IGBT1关断过程,此时晶体管IGBT1的门极处于负电压驱动,流过晶体管IGBT1的电流Ic逐渐减小,Vce逐渐上升到输出电压;在t5-t6阶段:此阶段处在晶体管IGBT1截止状态,此时晶体管IGBT1完全断开,流过晶体管IGBT1的电流Ic为零;综合上述,整个电路稳态运行就是t1-t6循环的过程,从t1-t3阶段可得晶体管IGBT1的导通过程为近似零电压开通,导通损耗几乎为零,从而使电路整体的效率提高。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升压拓扑电路,通过设置电感Ls、晶体管IGBT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压拓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感Ls、晶体管IGBT1、晶体管IGBT2、负载和燃料电池电堆,所述晶体管IGBT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感Ls的一端和晶体管IGBT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IGBT1的集电极与负载的正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IGBT2的发射极分别与燃料电池电堆的负极和负载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电感Ls的另一端与燃料电池电堆的正极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压拓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感Ls、晶体管IGBT1、晶体管IGBT2、负载和燃料电池电堆,所述晶体管IGBT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感Ls的一端和晶体管IGBT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IGBT1的集电极与负载的正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IGBT2的发射极分别与燃料电池电堆的负极和负载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电感Ls的另一端与燃料电池电堆的正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拓扑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感L,所述电感L的一端与燃料电池电堆的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金铃雷添财卢晓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雪人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