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的固定结构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832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面板的固定结构,用以搭配一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设于一背光模块之上,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二透明基板、一驱动电路阵列、一液晶层以及一密封件,该驱动电路阵列、该液晶层以及该密封件设于该第一透明基板与该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其中,该第二透明基板对应该背光模块。该液晶面板的固定结构包括一框体以及一弹性体。该弹性体连接该框体,其中,该弹性体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接触位置位于该密封件的上方,并位于该框体与该第一透明基板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面板的固定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面板玻璃翘曲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参照图1a,其显示现有的显示器1,包括液晶面板10、固定结构20、支撑框30、光学板材40以及背光模块50。参照图1b,其显示显示器1组合后的部分截面图,其中,光学板材40设于背光模块50之上,支撑框30设于该光学板材40以及背光模块50之上,液晶面板10设于支撑框30之上,且固定结构20压覆固定液晶面板10。在现有的显示器1中,固定结构20的功能在于保护液晶面板10,并且,减少液晶面板10因本身的自重而产生的翘曲现象。参照图1c,其显示图1b中的A部分放大图。液晶面板10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11、一第二透明基板12、一驱动电路阵列13、一液晶层14以及一密封件15。该驱动电路阵列13、该液晶层14以及该密封件15设于该第一透明基板11与该第二透明基板12之间,其中,该第二透明基板12对应该背光模块50。固定结构20包括框体22以及弹性体21,弹性体21贴附于该框体22的下表面。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贴附时对齐方便的理由,弹性体21是沿框体22的内缘23而贴附。然而,由于弹性体21的压着点位于液晶层14的上方,因此会造成第一透明基板11与第二透明基板12间的间距(cell gap)改变,造成液晶层在暗态表现时会有漏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即为了欲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液晶面板的固定结构,用以搭配一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设于一背光模块之上,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二透明基板、一驱动电路阵列、一液晶层以及一密封件,该驱动电路阵列、该液晶层以及该密封件设于该第一透明基板与该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其中,该第二透明基板对应该背光模块。该液晶面板的固定结构包括一框体以及一弹性体。该弹性体连接该框体,其中,该弹性体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接触位置位于该密封件的上方,并位于该框体与该第一透明基板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弹性体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接触位置位于该密封件的上方,而该密封件的结构强度足以支撑固定结构的压力,避免固定结构压迫液晶层而改变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二透明基板间的间距(cell gap)。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器以及固定结构解决液晶面板因本身的自重而产生的翘曲现象,并同时避免固定结构压迫液晶层而产生的暗态漏光。附图说明图1a为显示现有的显示器示意图;图1b为现有显示器组合后的部分截面图;图1c为图1b中的A部分放大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器组合后的部分截面图;图4为图3中的B部分放大图;图5为固定结构的仰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变形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显示器; 10~液晶面板;11~第一透明基板; 12~第二透明基板;13~驱动电路阵列; 14~液晶层;15~密封件; 16~截面中心;17~内侧面; 20~固定结构;21~弹性体; 22~框体;23~内缘; 30~支撑框;40~光学板材; 50~背光模块;100~显示器;120~固定结构;121~弹性体;122~框体; 123~截面中心。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2,其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器100,包括液晶面板10、固定结构120、支撑框30、光学板材40以及背光模块50。参照图3,其显示显示器100组合后的部分截面图,其中,光学板材40设于背光模块50之上,支撑框30设于该光学板材40以及背光模块50之上,液晶面板10设于支撑框30之上,且固定结构120压覆固定液晶面板10。参照图4,其显示图3中的B部分放大图。液晶面板10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11、一第二透明基板12、一驱动电路阵列13、一液晶层14以及一密封件15。该驱动电路阵列13、该液晶层14以及该密封件15设于该第一透明基板11与该第二透明基板12之间,其中,该第二透明基板12对应该背光模块50。固定结构120包括框体122以及弹性体121,弹性体121贴附于该框体122的下表面。其中,该弹性体121位于该框体122与该第一透明基板11之间,且该弹性体121与该第一透明基板11的接触位置位于该密封件15的上方。弹性体121的材质可以为橡胶或是塑料。在图4的实施例中,该弹性体121的截面中心123位于该密封件15的截面中心16上方。即,该弹性体与该密封件于同一铅垂面上的中心位置,是在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弹性体121与该第一透明基板11的接触位置位于该密封件15的上方,而该密封件15的结构强度足以支撑固定结构120的压力,避免固定结构120压迫液晶层14而改变第一透明基板11与第二透明基板12间的间距(cell gap)。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器100以及固定结构120解决液晶面板10因本身的自重而产生的翘曲现象,并同时避免固定结构120压迫液晶层14而产生的暗态漏光。参照图5,其显示固定结构120的仰视图,其中,弹性体121为长条状的橡胶或是塑料材料,并贴附于框体122的下表面。框体122的下表面上并形成有对准部124,弹性体121沿该对准部124贴附。当组装该显示器100时,首先,提供液晶面板10、固定结构120、支撑框30、光学板材40以及背光模块50。接着,组合该液晶面板10、支撑框30、光学板材40以及背光模块50,然后组装结合该固定结构与该液晶面板,其中,该固定结构120压覆于该液晶面板10的密封件的上方。在一实施例中,该对准部124为一线状纹路,并对准于该密封件15面对于该液晶面板中心的侧边上,而该弹性体121面对于该液晶面板中心的一侧,是对准该线状纹路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对准部124为一凹槽,该凹槽是对准于该密封件15形成,而该弹性体121的一面则容设于该凹槽,另一面则贴合于该液晶面板上。参照图6,其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变形例,其中,该密封件15包括一内侧面17,该内侧面17接触该液晶层14,该弹性体121的截面中心123位于该内侧面17的上方。即,该弹性体的铅垂面上中心位置位于该密封件的侧边上,且该侧边为该密封件面对于该液晶面板的一侧。在本专利技术中,该弹性体121的截面中心123可以位于内侧面17与密封件15的截面中心16之间的任何位置。虽然结合以上具体的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专利技术,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此项技术者,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仍可作一些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面板的固定结构,用以搭配一液晶面板,且该液晶面板周缘具有一密封件,该液晶面板的固定结构包括一框体,盖覆于该液晶面板周缘上;以及一弹性体,设置于该该框体及该液晶面板间,其中,该弹性体与该液晶面板的接触位置位于该密封件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固定结构,其中,该弹性体与该密封件在同一铅垂面上的中心位置,在位于同一铅垂线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固定结构,其中,该弹性体的铅垂面上中心位置位于该密封件的侧边上,且该侧边为该密封件面对于该液晶面板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固定结构,其中该框体面对于该液晶面板的内面上具有一对准部,而该对准部大致对应于该密封件的位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固定结构,其中该对准部为一线状纹路,并对准于该密封件面对于该液晶面板中心的侧边上,而该弹性体面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面板的固定结构,用以搭配一液晶面板,且该液晶面板周缘具有一密封件,该液晶面板的固定结构包括:一框体,盖覆于该液晶面板周缘上;以及一弹性体,设置于该该框体及该液晶面板间,其中,该弹性体与该液晶面板的接触位置位于该密封件 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昌和周晖凯赖冠州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