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度检测装置及抽气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828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度检测装置及抽气系统,涉及变电站设备技术领域,达到了准确测定罐式断路器气室内部的真空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联通管道,所述联通管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联通口和第二联通口,且所述联通管道上还形成有第三联通口,其中,所述第二联通口用于与待抽气设备相联通;第一阀门,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联通口,另一端用于真空装置相连接;第一真空表,所述真空表设置于所述第三联通口;在检测状态下,所述第一阀门关闭,将所述联通管道与真空装置隔绝,所述第一真空表用于检测所述联通管道内部的真空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待抽气设备内部的真实真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度检测装置及抽气系统
本技术涉及变电站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度检测装置及抽气系统。
技术介绍
在停电改造项目中,经常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500KV罐式断路器安装,需要将SF6气体充注到罐式断路器的气室中,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对罐式断路器抽真空,通常情况下,真空度要求达到50Pa以下,不同的厂家真空度标准略有区别,将罐式断路器抽真空之后才能进行注气。其中罐式断路器气室单向容积约为6立方米,如果采用普通的真空泵,普通真空泵的抽气速率为64立方米/小时,根据经验,单项气室达到真空度要求约为10个小时,若三相连续施工,将会占用更长的施工作业时间,不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目前针对500kV罐式断路器的安装,施工单位基本都选用抽气速率更大的真空机组来进行真空处理,其抽气速率为150-300立方米/小时,此时抽真空时间明显缩短,其中,在抽真空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观测断路器内部的真空度,以确定是否达到真空度要求,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真空表设置在真空机组中,由于真空机组的抽气速率过大,导致真空机组内部的真空度读数偏小,通常会达到8Pa一下,读数值相比较罐式断路器气室内部的实际真空度要小很多,因此会影响施工人员对罐式断路器气室内部的真空度的判断。如果要观测真是数据就要关闭真空机组,但是此时存在真空泵油倒入设备内部的风险,同时此时真空机组内部的真空表无法检测到断路器内部的真空度。因此如何准确测定罐式断路器气室内部的真空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度检测装置及抽气系统,主要目的是准确测定罐式断路器气室内部的真空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真空度检测装置,该真空度检测装置包括:联通管道,所述联通管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联通口和第二联通口,且所述联通管道上还形成有第三联通口,其中,所述第二联通口用于与待抽气设备相联通;第一阀门,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联通口,另一端用于真空装置相连接;真空表,所述真空表设置于所述第三联通口;在检测状态下,所述第一阀门关闭,将所述联通管道与真空装置隔绝,所述第一真空表用于检测所述联通管道内部的真空度。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具体地,还包括:第二真空表;所述联通管道上还设置有第四联通口;所述第二真空表设置于所述第四联通口。具体地,所述联通管道包括主管道与分支管道,所述主管道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联通口,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联通口,所述主管道上还设置有所述第三联通口和分支接口,所述分支管道通过所述分支接口联通于所述主管道,所述分支管道远离所述分支接口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四联通口,所述分支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五阀门位于所述分支接口与所述第四联通口之间。具体地,所述联通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二联通口,所述第二管道一端联通于所述第一管道远离所述第二联通口的一端,另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一联通口,所述第三管道一端联通于所述第一管道远离所述第一联通口的一端,另一端形成有第五联通口,所述第一阀门包括第一子阀门和第二子阀门,所述第一子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联通口,所述第二子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五联通口,所述第三联通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中任意一个。具体地,所述第一阀门为球阀。具体地,所述第一真空表为数字式压力表。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抽气系统,该抽气系统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度检测装置;真空装置,所述真空装置上形成有抽气口,所述真空度检测装置的第一阀门一端连接于所述真空度检测装置的第一联通口,另一端联通于所述抽气口。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具体地,还包括延伸管道,所述延伸管道一端与所述抽气口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阀门背离所述第一联通口的一端相连接。具体地,所述抽气口包括第一抽气口和第二抽气口,所述延伸管道与所述真空度检测装置组成抽气支路,所述抽气支路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抽气支路各自的所述延伸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抽气口和所述第二抽气口相连接,两个所述抽气支路各自的所述第二联通口分别连接于待抽真空设备的两相气室。具体地,所述真空装置包括设备本体、抽气管道和第三阀门,所述抽气管道一端联通于所述设备本体,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抽气口,所述抽气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真空装置还包括第三真空表,所述第三真空表设置于所述抽气管道,且位于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设备本体之间。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真空度检测装置及抽气系统,真空装置通过断路器真空检测装置与待抽气设备相连接,其中,待抽气设备可以为罐式断路器,真空装置上设置有抽气口,抽气口可以通过延伸管道联通于第一阀门,在真空装置对断路器进行抽气时,真空装置持续工作,且第一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真空装置联通于联通管道,联通管道联通于断路器真空检测装置,真空装置与罐式断路器之间形成一通路,由于真空装置的抽真空的速率过快,因此,真空装置内部的真空度读数偏小,无法为施工人员提供有效依据。而本申请中可以将真空度检测装置设置于真空装置与待抽气设备之间,在施工人员需要读数时,可以将第一阀门关闭,此时,第一阀门将真空装置与联通管道隔绝,二者之间无法进行气体交换,即此时真空装置无法对待抽气设备真行抽气,此时,第一真空表能够获取联通管道内的真空度,同时,由于联通管道与待抽气设备相联通,因此联通管道内部的真空度即为待抽气设备内部的真空度,因此,第一真空表能够准确反映出待抽气设备中的真空度,为施工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因此本申请既能准确检测到待抽气设备中的真实真空度,还能够采用抽气速率较大的真空装置,保证施工进度。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度检测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度检测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联通管道,11-第一联通口,12-第二联通口,13-第三联通口,14-第四联通口,15-主管道,16-分支管道,17-第一管道,18-第二管道,19-第三管道,191-第五联通口,2-第一阀门,21-第一子阀门,22-第二子阀门,3-第一真空表,4-第二真空表,5-第二阀门,6-真空装置,61-设备本体,62-抽气管道,621-抽气口,63-第三阀门,64-第三真空表,7-延伸管道,8-待抽气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真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联通管道,所述联通管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联通口和第二联通口,且所述联通管道上还形成有第三联通口,其中,所述第二联通口用于与待抽气设备相联通;/n第一阀门,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联通口,另一端用于真空装置相连接;/n第一真空表,所述真空表设置于所述第三联通口;/n在检测状态下,所述第一阀门关闭,将所述联通管道与真空装置隔绝,所述第一真空表用于检测所述联通管道内部的真空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联通管道,所述联通管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联通口和第二联通口,且所述联通管道上还形成有第三联通口,其中,所述第二联通口用于与待抽气设备相联通;
第一阀门,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联通口,另一端用于真空装置相连接;
第一真空表,所述真空表设置于所述第三联通口;
在检测状态下,所述第一阀门关闭,将所述联通管道与真空装置隔绝,所述第一真空表用于检测所述联通管道内部的真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真空表;
所述联通管道上还设置有第四联通口;
所述第二真空表设置于所述第四联通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通管道包括主管道与分支管道,所述主管道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联通口,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联通口,所述主管道上还设置有所述第三联通口和分支接口,所述分支管道通过所述分支接口联通于所述主管道,所述分支管道远离所述分支接口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四联通口,所述分支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位于所述分支接口与所述第四联通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通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二联通口,所述第二管道一端联通于所述第一管道远离所述第二联通口的一端,另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一联通口,所述第三管道一端联通于所述第一管道远离所述第一联通口的一端,另一端形成有第五联通口,所述第一阀门包括第一子阀门和第二子阀门,所述第一子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联通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春宝李铁岭张兴郭再福马春江罗玉明齐泽力赵国航韩海龙李欢王千赫侯先智高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送变电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