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空调用节能蓄冷式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816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央空调用节能蓄冷式热交换装置。所述中央空调用节能蓄冷式热交换装置包括储水箱;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固定安装在所述储水箱的内壁上;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设置在所述储水箱的一侧;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抽水泵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水箱内;第一盘管,所述第一盘管设置在所述储水箱外,所述第一盘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抽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盘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水箱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中央空调用节能蓄冷式热交换装置具有制冷效果利用率高、降温效果较长、使用性能提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央空调用节能蓄冷式热交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中央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中央空调用节能蓄冷式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中央空调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冷热源系统和多个空气调节系统组成,采用液体气化制冷的原理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的热负荷,制热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热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冷暖负荷。但是在中央空调的使用过程中,为了减省电力负荷和充分利用制冷系统,一般都会设有专用又节能的蓄冷式热交换装置,从而对中央空调的使用更加合理化、经济化和高效性能。现有技术中提出一种中央空调用节能蓄冷式热交换装置,包括进风口(1)、出风口(2)、风道盘管(3)、蓄冷箱(4)、保温层(5)、泵(6)、热交换盘管(7),其特征在于,蓄冷箱(4)一端设置进风口(1),另一端设置出风口(2),所述的蓄冷箱(4),其内壁设置有保温层(5),所述的蓄冷箱(4),其内部设置风道盘管(3)、泵(6),所述的风道盘管(3),其一端与所述的进风口(1)配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出风口(2)配合连接,所述的蓄冷箱(4),其底部设置有出水口、进水口,热交换盘管(7)设置于所述的蓄冷箱(4)底部,虽然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实用可靠,低能耗高效率和节能效果凸出的优点,但是该技术中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当中央空调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会一直对蓄冷箱内的水进行降温,但由于该使用新型中蓄冷箱内的水容量有限,在热交换盘管进行换热过程中,降温效果逐渐变低,且维持时间较短,很难更加充分的利用中央空调的制冷效果,使用性能较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中央空调用节能蓄冷式热交换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冷效果利用率高、降温效果较长、使用性能提升的中央空调用节能蓄冷式热交换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中央空调用节能蓄冷式热交换装置包括:储水箱;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固定安装在所述储水箱的内壁上;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设置在所述储水箱的一侧;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抽水泵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水箱内;第一盘管,所述第一盘管设置在所述储水箱外,所述第一盘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抽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盘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水箱内;蓄冷箱,所述蓄冷箱设置在所述储水箱的上方;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的内壁上;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二抽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的顶部;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抽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蓄冷箱内;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的一侧;出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的一侧;第二盘管,所述第二盘管设置在所述蓄冷箱内,所述第二盘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盘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道固定连接;双通管道,所述双通管道设置在所述储水箱和所述蓄冷箱之间,所述双通管道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储水箱内;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的底部,所述连接管的底端与所述双通管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水管,所述连接管上个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架接柱,所述架接柱的顶部与所述蓄冷箱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双通管道贯穿所述架接柱并与所述架接柱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两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盘管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衔接台,所述衔接台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抽水泵固定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中央空调用节能蓄冷式热交换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央空调用节能蓄冷式热交换装置,中央空调运转时,其产生的冷气便进入第二盘管内,继而对蓄冷箱内的水进行降温,随后通过出气管道排出,随后打开第一阀门,蓄冷箱内的水便进入储水箱内,随后再次启动第二抽水泵往蓄冷箱内灌入水源,继续进行降温工作,降至适当温度后,再将水排进储水箱内,如此反复,直至中央空调停止,或储水箱快满时即可,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能够持续对水温进行保温,保温效果较好,随后启动第一抽水泵,将储水箱内的水抽进第一盘管内,继而对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随后通过第一盘管的另一端进入储水箱内,如此反复,直至该循环水的水温变高即可停止热交换工作,制冷效果较好,能够对外界空气持续较长时间的降温,使用性能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中央空调用节能蓄冷式热交换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储水箱,2、第一保温层,3、第一抽水泵,4、进水管,5、第一盘管,6、蓄冷箱,7、第二保温层,8、第二抽水泵,9、抽水管,10、进气管道,11、出气管道,12、第二盘管,13、双通管道,14、连接管,15、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中央空调用节能蓄冷式热交换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中央空调用节能蓄冷式热交换装置包括:储水箱1;第一保温层2,所述第一保温层2固定安装在所述储水箱1的内壁上;第一抽水泵3,所述第一抽水泵3设置在所述储水箱1的一侧;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抽水泵3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4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水箱1内;第一盘管5,所述第一盘管5设置在所述储水箱1外,所述第一盘管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抽水泵3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盘管5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水箱1内;蓄冷箱6,所述蓄冷箱6设置在所述储水箱1的上方;第二保温层7,所述第二保温层7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6的内壁上;第二抽水泵8,所述第二抽水泵8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6的顶部;抽水管9,所述抽水管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抽水泵8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抽水管9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蓄冷箱6内;进气管道10,所述进气管道10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6的一侧;出气管道11,所述出气管道11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6的一侧;第二盘管12,所述第二盘管12设置在所述蓄冷箱6内,所述第二盘管12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道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盘管12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道11固定连接;双通管道13,所述双通管道13设置在所述储水箱1和所述蓄冷箱6之间,所述双通管道13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储水箱1内;连接管14,所述连接管14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6的底部,所述连接管14的底端与所述双通管道13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水管15,所述连接管14上个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排水管15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储水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架接柱,所述架接柱的顶部与所述蓄冷箱6固定连接。所述双通管道13贯穿所述架接柱并与所述架接柱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1的两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央空调用节能蓄冷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储水箱;/n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固定安装在所述储水箱的内壁上;/n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设置在所述储水箱的一侧;/n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抽水泵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水箱内;/n第一盘管,所述第一盘管设置在所述储水箱外,所述第一盘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抽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盘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水箱内;/n蓄冷箱,所述蓄冷箱设置在所述储水箱的上方;/n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的内壁上;/n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二抽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的顶部;/n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抽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蓄冷箱内;/n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的一侧;/n出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的一侧;/n第二盘管,所述第二盘管设置在所述蓄冷箱内,所述第二盘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盘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道固定连接;/n双通管道,所述双通管道设置在所述储水箱和所述蓄冷箱之间,所述双通管道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储水箱内;/n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的底部,所述连接管的底端与所述双通管道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央空调用节能蓄冷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水箱;
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固定安装在所述储水箱的内壁上;
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设置在所述储水箱的一侧;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抽水泵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水箱内;
第一盘管,所述第一盘管设置在所述储水箱外,所述第一盘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抽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盘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水箱内;
蓄冷箱,所述蓄冷箱设置在所述储水箱的上方;
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的内壁上;
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二抽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的顶部;
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抽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蓄冷箱内;
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的一侧;
出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固定安装在所述蓄冷箱的一侧;
第二盘管,所述第二盘管设置在所述蓄冷箱内,所述第二盘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盘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道固定连接;
双通管道,所述双通管道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陈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能安恒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