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二广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拱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72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拱桥,包括第一拱形型钢,所述拱形型钢左右端部均设有拱桥支墩,所述拱形型钢上端面开有第一限位卡槽,所述第一限位卡槽槽内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前后端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板材和第一板材,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外侧面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型钢,所述第二拱形型钢下端面开有第二限位卡槽,所述第二拱形型钢上部填充有回填土,所述回填土上方设有路面层。该装配式钢结构拱桥,通过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搭接在拱形型钢上,能够将拱桥受到的力度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散作用,提高了拱桥的整体结构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拱桥
本技术涉及拱桥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拱桥。
技术介绍
拱桥,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arch在容器内的粉料层中如果形成能承受上方粉料的压力而不将此压力传递给下方的面,此面即称为拱桥。拱桥是向上凸起的曲面,其最大主应力沿拱桥曲面作用,沿拱桥垂直方向的最小主应力为零。目前,大部分中小型桥梁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然而钢筋混凝土桥梁造价高、施工周期长、砂石消耗大、不利环保。也有较少部分中小型桥梁是钢结构桥梁,但这些中小型桥梁以桁架结构为主,造价较高。随着材料科学与施工技术的进步,在道路施工中大量地采用金属和复合材料的波形板结构逐渐代替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例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3530868U公布了一种钢混组合的桥涵结构,其波形钢板由多块单层或双层弧形波纹钢板片连接或焊接组成,波形钢板外覆盖混凝土,虽然该专利具有重量轻、施工速度快等优点,但双层波形钢板仍存在抵抗荷载能力较小的难以克服,支撑强度不牢靠等的缺点。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拱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拱桥,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拱桥,包括第一拱形型钢,所述拱形型钢左右端部均设有拱桥支墩,所述拱形型钢上端面开有第一限位卡槽,所述第一限位卡槽槽内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前后端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板材和第一板材,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外侧面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型钢,所述第二拱形型钢下端面开有第二限位卡槽,所述第二拱形型钢上部填充有回填土,所述回填土上方设有路面层。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匀设于第一拱形型钢外侧面上端。优选的,所述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相互交错,相邻的所述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通过固定螺栓拼接,且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数量均不少于2个。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部填充回填土后再制作路面层。优选的,所述第一拱形型钢和第二拱形型钢沿拱桥高度方向垂直间隔布设,且第一拱形型钢和第二拱形型钢分别设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下端部和上端部。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卡槽和第二限位卡槽对称设置,且第一限位卡槽和第二限位卡槽槽内均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配式钢结构拱桥,通过设置第一板材、第二板材、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限位卡槽、第二限位卡槽、第一拱形型钢和第二拱形型钢结构,通过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搭接在第一拱形型钢上,能够将拱桥受到的力度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散作用,同时,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型钢,提高了拱桥的整体结构的强度,避免支撑强度不牢靠的缺点,达到提高拱桥承重能力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拱桥支墩、2拱形型钢、3第一板材、4第二板材、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限位卡槽、8回填土、9路面层、10第二拱形型钢、11第二限位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拱桥,包括第一拱形型钢2,所述拱形型钢2左右端部均设有拱桥支墩1,所述拱形型钢2上端面开有第一限位卡槽7,所述第一限位卡槽7槽内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均匀设于第一拱形型钢2外侧面上端。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前后端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板材4和第一板材3,所述第一板材3和第二板材4相互交错,相邻的所述第一板材3与第二板材4通过固定螺栓拼接,且第一板材3和第二板材4数量均不少于2个。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分别设于第二板材4和第一板材3的凸起处,且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分别通过插接的方式与第二板材4和第一板材3上。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为钢管。钢管有一定的支撑强度,能够提高拱桥的承重力。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外侧面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型钢10,所述第一拱形型钢2和第二拱形型钢10沿拱桥高度方向垂直间隔布设,且第一拱形型钢2和第二拱形型钢10分别设于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下端部和上端部。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分别卡于第二板材4和第一板材3的凹槽处,通过第二板材4和第一板材3的相互卡接,增加了拱桥的牢靠性,同时,下端通过第一拱形型钢2的支撑,使拱桥稳定性更高。第一板材3和第二板材4采用型钢板拼接而成,可以作为作为受力骨架,分散拱桥的受力,可显著提高其抗弯能力,另外,在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上端设置第二拱形型钢10使其受力向前后分散,从而使整体结构强度得到了保证。所述第二拱形型钢10下端面开有第二限位卡槽11,所述第一限位卡槽7和第二限位卡槽11对称设置,且第一限位卡槽7和第二限位卡槽11槽内均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所述第一限位卡槽7和第二限位卡槽11截面为半圆弧形状,更方便将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稳定卡接。在拱桥受力承重过程中,使拱桥稳定性更高。所述第二拱形型钢10上部填充有回填土8,所述回填土8上方设有路面层9。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上部填充回填土8后再制作路面层9。该装配式钢结构拱桥,通过设置第一板材3、第二板材4、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第一限位卡槽7、第二限位卡槽11、第一拱形型钢2和第二拱形型钢10结构,通过将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搭接在第一拱形型钢2上,能够将拱桥受到的力度通过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分散作用,同时,在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型钢10,提高了拱桥的整体结构的强度,避免支撑强度不牢靠的缺点,达到提高拱桥承重能力的效果。工作原理:拱桥在承受重力的过程中,首先,通过第一板材3和第二板材4、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的相互作用,能够将拱桥承受的重力向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分散,同时,在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型钢10,能够将承受力度向前后分散,避免力度集中,造成拱桥受力不均匀,同时,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卡于拱形型钢2上端的第一限位卡槽7内,增加了拱桥的支撑力度。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拱桥,包括第一拱形型钢(2),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型钢(2)左右端部均设有拱桥支墩(1),所述拱形型钢(2)上端面开有第一限位卡槽(7),所述第一限位卡槽(7)槽内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前后端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板材(4)和第一板材(3),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外侧面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型钢(10),所述第二拱形型钢(10)下端面开有第二限位卡槽(11),所述第二拱形型钢(10)上部填充有回填土(8),所述回填土(8)上方设有路面层(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拱桥,包括第一拱形型钢(2),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型钢(2)左右端部均设有拱桥支墩(1),所述拱形型钢(2)上端面开有第一限位卡槽(7),所述第一限位卡槽(7)槽内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前后端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板材(4)和第一板材(3),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外侧面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型钢(10),所述第二拱形型钢(10)下端面开有第二限位卡槽(11),所述第二拱形型钢(10)上部填充有回填土(8),所述回填土(8)上方设有路面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拱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均匀设于第一拱形型钢(2)外侧面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拱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二广
申请(专利权)人:吴二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