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67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包括第一后梁支座和第二后梁支座,第一后梁支座和第二后梁支座之间设置有摆动后梁和固定梁,所述摆动后梁的两端分别连有第一张力摆臂和第二张力摆臂,第一张力摆臂的上部通过第一张力支架组件、第一张力连杆组件与第一后梁支座转动定位连接,第一张力摆臂的下部连有第一驱动连杆组件。第二张力摆臂的上部通过第二张力支架组件、第一张力传感组件与第二后梁支座定位连接,第二张力摆臂的下部连有第二驱动连杆组件。该控制机构采用新型支撑结构,两点支撑可以使摆动后梁承受更大的经纱张力,并且易拆装不易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
本技术涉及织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喷水织机是采用喷射水柱牵引纬纱穿越梭口的无梭织机。现有技术中的喷水织机,采用悬臂消极式弹簧松经的后梁结构或悬臂式积极松经后梁结构。悬臂式后梁结构织造厚重织物时强度较低对设备整体的刚性要求较高,后梁支撑强度不足,经纱张力不稳定,织造质量难以保证,织造效率较低。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本技术的任务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消极式弹簧松经或积极松经后梁结构中悬臂支撑存在强度较低难以适应像充羽布或气囊需要较高张力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该控制机构采用新型支撑结构,两点支撑可以使摆动后梁承受更大的经纱张力,并且易拆装不易变形。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包括第一后梁支座和第二后梁支座,第一后梁支座和第二后梁支座之间设置有摆动后梁和固定梁,所述摆动后梁的两端分别连有第一张力摆臂和第二张力摆臂,第一张力摆臂的上部通过第一张力支架组件、第一张力连杆组件与第一后梁支座转动定位连接,第一张力摆臂的下部连有第一驱动连杆组件;第二张力摆臂的上部通过第二张力支架组件、第二张力传感组件与第二后梁支座定位连接,第二张力摆臂的下部连有第二驱动连杆组件。优选的,所述第一后梁支座与喷水织机内的第一墙板连接,并通过第一辅助支座与第一墙板定位连接,第一辅助支座作为第一后梁支座的辅助支撑;第二后梁支座与喷水织机内的第二墙板连接,并通过第二辅助支座与第二墙板定位连接,第二辅助支座作为第二后梁支座的辅助支撑;所述摆动后梁和固定梁均呈圆筒状,摆动后梁位于固定梁的斜上方,固定梁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梁轴承座与第一后梁支座的后部定位连接,固定梁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梁轴承座与第二后梁支座的后部定位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张力摆臂呈弧形板状,摆动后梁的一端通过第一后梁轴承组件与第一张力摆臂的中部连接;第一张力摆臂的下端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摆臂定位通孔;第一张力支架组件包括第一张力支架和第一支架支撑轴,第一支架支撑轴的一端与第一后梁支座的前上部连接,第一后梁支座前上部两侧设有安装孔支撑第一支架支撑轴两端,形成桥式支撑;第一张力支架的一端与第一支架支撑轴连接并且第一张力支架可绕第一支架支撑轴旋转;第一张力支架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摆臂支撑轴与第一张力摆臂的上部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张力连杆组件包括第一张力支杆,第一张力支杆的一端与第一张力支架的上端连接;第一张力支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后梁支座的前上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张力摆臂呈弧形板状,摆动后梁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后梁轴承组件与第二张力摆臂的中部连接;第二张力摆臂的下端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摆臂定位通孔;第二张力支架组件包括第二张力支架和第二支架支撑轴,第二支架支撑轴的一端与第二后梁支座的前上部连接,第二后梁支座前上部两侧设有安装孔支撑第二支架支撑轴两端,形成桥式支撑;第二张力支架的一端与第二支架支撑轴连接并且第二张力支架可绕第二支架支撑轴旋转;第二张力支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摆臂支撑轴与第二张力摆臂的上部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张力传感组件包括第二张力传感器连杆,第二张力传感器连杆的一端与第二张力支架的上端连接;第二张力传感器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后梁支座的前上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连杆组件为第一积极式驱动连杆结合件,第一积极式驱动连杆结合件包括第一积极式连接头;第一积极式连接头通过第一偏心套与喷水织机内的驱动轴连接;第一积极式连接头通过第一积极式连接杆连接有第一积极式连接尾杆,第一积极式连接尾杆通过第一尾杆轴承组件与第一摆臂定位通孔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连杆组件为第二积极式驱动连杆结合件,第二积极式驱动连杆结合件包括第二积极式连接头;第二积极式连接头通过第二偏心套与喷水织机内的驱动轴连接;第二积极式连接头通过第二积极式连接杆连接有第二积极式连接尾杆,第二积极式连接尾杆通过第二尾杆轴承组件与第二摆臂定位通孔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连杆组件为第一消极式驱动连杆结合件,第一消极式驱动连杆结合件包括第一消极连接支杆和第一消极连接支座,第一消极连接支座连接在第一后梁支座上;第一消极连接支杆的一端通过第一消极连接轴承组件与第一摆臂定位通孔连接,第一消极连接支杆的另一端部穿过第一消极连接支座后连接有第一弹簧限位组件,第一消极连接支座和第一弹簧限位组件之间的第一消极连接支杆外套有第一缓冲弹簧。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连杆组件为第二消极式驱动连杆结合件,第二消极式驱动连杆结合件包括第二消极连接支杆和第二消极连接支座,第二消极连接支座连接在第二后梁支座上;第二消极连接支杆的一端通过第二消极连接轴承组件与第二摆臂定位通孔连接,第二消极连接支杆的另一端部穿过第二消极连接支座后连接有第二弹簧限位组件,第二消极连接支座和第二弹簧限位组件之间的第二消极连接支杆外套有第二缓冲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消极式弹簧松经或积极松经后梁结构中悬臂支撑存在强度较低难以适应像充羽布或气囊需要较高张力的技术缺陷。本技术中,采用加强型桥式后梁结构满足厚重织物高张力要求。同时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即可以实现消极式松经压簧形式后梁控制机构也可以实现通过大箱输出轴提供动力的积极式松经机构,并且固定后梁可以方便的拆卸提升,方便上织轴操作,适用各种筘幅织机。上述后梁控制结构,采用新型支撑结构,包括可以两点支撑的桥式后梁支座及左右辅助支座。本技术中,采用新型张力传感器支撑结构,包括后梁支座、张力支架和上置的张力支杆杆。采用新型张力摆动支撑结构,包括摆臂支撑旋转中心和积极松经驱动连杆(或消极松经连杆)的铰接中心分别位于活动后梁旋转中心的上下两侧的摆动梁张力支臂,并且三点尽可能在一个平面内。本技术中的后梁控制结构,其为拆卸方便的压盖式固定梁结构,固定梁及后梁支撑可以方便的拆卸。附图说明为了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实施例1中的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的等轴测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的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中的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的等轴测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中的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的结构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包括第一后梁支座和第二后梁支座,第一后梁支座和第二后梁支座之间设置有摆动后梁和固定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后梁的两端分别连有第一张力摆臂和第二张力摆臂,第一张力摆臂的上部通过第一张力支架组件、第一张力连杆组件与第一后梁支座转动定位连接,第一张力摆臂的下部连有第一驱动连杆组件;/n第二张力摆臂的上部通过第二张力支架组件、第二张力传感组件与第二后梁支座定位连接,第二张力摆臂的下部连有第二驱动连杆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包括第一后梁支座和第二后梁支座,第一后梁支座和第二后梁支座之间设置有摆动后梁和固定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后梁的两端分别连有第一张力摆臂和第二张力摆臂,第一张力摆臂的上部通过第一张力支架组件、第一张力连杆组件与第一后梁支座转动定位连接,第一张力摆臂的下部连有第一驱动连杆组件;
第二张力摆臂的上部通过第二张力支架组件、第二张力传感组件与第二后梁支座定位连接,第二张力摆臂的下部连有第二驱动连杆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梁支座与喷水织机内的第一墙板连接,并通过第一辅助支座与第一墙板定位连接,第一辅助支座作为第一后梁支座的辅助支撑;
第二后梁支座与喷水织机内的第二墙板连接,并通过第二辅助支座与第二墙板定位连接,第二辅助支座作为第二后梁支座的辅助支撑;
所述摆动后梁和固定梁均呈圆筒状,摆动后梁位于固定梁的斜上方,固定梁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梁轴承座与第一后梁支座的后部定位连接,固定梁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梁轴承座与第二后梁支座的后部定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力摆臂呈弧形板状,摆动后梁的一端通过第一后梁轴承组件与第一张力摆臂的中部连接;第一张力摆臂的下端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摆臂定位通孔;
第一张力支架组件包括第一张力支架和第一支架支撑轴,第一支架支撑轴的一端与第一后梁支座的前上部连接,第一后梁支座前上部两侧设有安装孔支撑第一支架支撑轴两端,形成桥式支撑;第一张力支架的一端与第一支架支撑轴连接并且第一张力支架可绕第一支架支撑轴旋转;第一张力支架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摆臂支撑轴与第一张力摆臂的上部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力连杆组件包括第一张力支杆,第一张力支杆的一端与第一张力支架的上端连接;第一张力支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后梁支座的前上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力摆臂呈弧形板状,摆动后梁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后梁轴承组件与第二张力摆臂的中部连接;第二张力摆臂的下端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摆臂定位通孔;
第二张力支架组件包括第二张力支架和第二支架支撑轴,第二支架支撑轴的一端与第二后梁支座的前上部连接,第二后梁支座前上部两侧设有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培德冯文成张树杰高玉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天一红旗纺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