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分离装置,包括固液分离装置,固液分离装置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相连通的第一导管、第一扩口、第二导管和第二扩口,第一导管上设有沿切线方向设置的进水口,第一导管中设有水流旋转导向装置,以接收从进水口进入的污水,第二扩口中设有污泥回收筒,污泥回收筒与第二扩口之间形成泥水上升通道,污泥回收筒上设有穿过第二扩口并与外部连通的污泥导出管。污水经过絮凝处理后从进水口切向进入第一导管中产生旋转运动,水流旋转导向装置引导旋转水流螺旋上升。污水通过泥水上升通道抵达第二扩口的顶部时,絮凝后形成的大颗粒污泥在重力作用下不断沉降,形成污泥过滤层,以拦截一定粒度大小的污泥,达到高效过滤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分离装置
本技术用于污水净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为了对污水进行处理,达到一定的排放或者回用要求,需采用污水过滤装置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现有技术中的污水过滤装置由外壳、进出水管和滤室组成,其采用上进下出的形式,将污水从顶部的进水管送入滤室中,污水经滤室中的滤料过滤后再从底部的出水管排出达标水。该方式进行的污水过滤存在以下缺点:滤料沉积,在反冲洗滤料时不易清洁干净,导致污水过滤效果不佳,过滤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高效分离装置,其采用下进污水上出清水的方式,利用泥水分离产生的污泥过滤层作为过滤介质,提高过滤效果和过滤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分离装置,包括固液分离装置,所述固液分离装置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相连通的第一导管、第一扩口、第二导管和第二扩口,所述第一导管上设有沿切线方向设置的进水口,所述第一导管中设有水流旋转导向装置,以接收从所述进水口进入的污水,所述第二扩口中设有污泥回收筒,所述污泥回收筒与所述第二扩口之间形成泥水上升通道,所述污泥回收筒上设有穿过所述第二扩口并与外部连通的污泥导出管。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罐体,所述固液分离装置位于所述罐体中,所述第二扩口抵住所述罐体的内壁,并将所述罐体分隔成污泥储藏腔和过滤腔,所述污泥储藏腔位于所述过滤腔的下方,所述污泥导出管穿过所述第二扩口后与所述污泥储藏腔连通,所述罐体设有与所述污泥储藏腔连通的连通管,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污泥储藏腔连通的污泥排放口,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出水口。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腔中设有悬浮滤料,所述过滤腔的顶部设有滤料拦截部件。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罐体于所述滤料拦截部件的上方设有第一过滤部件,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上设有多个第一滤帽,所述罐体于所述第一过滤部件的上方形成达标清水腔,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达标清水腔连通。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均与所述污泥储藏腔连通,所述连通管绕经所述过滤腔,所述连通管于所述过滤腔中设有多个沿长度分布的第三滤帽,所述第三滤帽的帽柄与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阀门,所述连通管上设有第一通水口。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腔中还设有滤料反冲洗装置,所述滤料反冲洗装置包括环状通水管和多个布水管,所述布水管沿周向间隔分布于所述环状通水管,所述布水管上设有第一冲洗口,所述环状通水管上设有第二通水口。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污泥储藏腔中设有污泥清洗管,所述污泥清洗管上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冲洗口,所述污泥清洗管上设有第三通水口,所述第一通水口、第二通水口和第三通水口均通过第二阀门连接引水管。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扩口上设有第二过滤部件,所述第二过滤部件上设有多个第二滤帽。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进水泵和化学反应装置,所述化学反应装置用于放入污水处理药剂,所述进水泵用于将泥水泵入所述化学反应装置中,所述化学反应装置通过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第三阀门。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水流旋转导向装置包括螺旋叶片。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对污水进行过滤时,污水经过絮凝处理后从进水口切向进入第一导管中,使得污水在第一导管中产生旋转运动,水流旋转导向装置引导旋转水流螺旋上升。污水经过第一扩口和第二扩口时,污水的流速均被降低,并在离心作用下通过泥水上升通道抵达第二扩口的顶部,此时,絮凝后形成的大颗粒污泥在重力作用下不断沉降,形成污泥过滤层,以拦截一定粒度大小的污泥,达到过滤的效果。此外,通过污泥导出管泄压,引起污泥回收筒中产生涡流,从而将第二扩口上的污泥过滤层的污泥吸入污泥回收筒中,并沿着污泥导出管排出,达到下排污泥上出清水的效果,提高过滤效果和过滤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的罐体和固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固液分离装置和第二过滤部件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滤料反冲洗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分离装置,包括固液分离装置,固液分离装置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相连通的第一导管11、第一扩口12、第二导管13和第二扩口14,第一导管11上设有沿切线方向设置的进水口111,使得污水从进水口111进入时能够形成旋转水流。第一导管11中设有水流旋转导向装置112,以接收从进水口111进入的污水,并引导高速旋转的污水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向上运动。污水在水流旋转导向装置112的引导下从第一导管11经过第一扩口12进行第一次减速,再从第二导管13进入第二扩口14中进行第二次减速,使得泥水抵达第二扩口14顶部时,大颗粒的污泥能够逐渐沉降,形成污泥过滤层。参见图2,第二扩口14中设有污泥回收筒141,污泥回收筒141与第二扩口14之间形成泥水上升通道142。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泥水只能从第二扩口14中的泥水上升通道142减速上升。污泥回收筒141上设有穿过第二扩口14并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液分离装置,所述固液分离装置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相连通的第一导管、第一扩口、第二导管和第二扩口,所述第一导管上设有沿切线方向设置的进水口,所述第一导管中设有水流旋转导向装置,以接收从所述进水口进入的污水,所述第二扩口中设有污泥回收筒,所述污泥回收筒与所述第二扩口之间形成泥水上升通道,所述污泥回收筒上设有穿过所述第二扩口并与外部连通的污泥导出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液分离装置,所述固液分离装置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相连通的第一导管、第一扩口、第二导管和第二扩口,所述第一导管上设有沿切线方向设置的进水口,所述第一导管中设有水流旋转导向装置,以接收从所述进水口进入的污水,所述第二扩口中设有污泥回收筒,所述污泥回收筒与所述第二扩口之间形成泥水上升通道,所述污泥回收筒上设有穿过所述第二扩口并与外部连通的污泥导出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罐体,所述固液分离装置位于所述罐体中,所述第二扩口抵住所述罐体的内壁,并将所述罐体分隔成污泥储藏腔和过滤腔,所述污泥储藏腔位于所述过滤腔的下方,所述污泥导出管穿过所述第二扩口后与所述污泥储藏腔连通,所述罐体设有与所述污泥储藏腔连通的连通管,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污泥储藏腔连通的污泥排放口,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中设有悬浮滤料,所述过滤腔的顶部设有滤料拦截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于所述滤料拦截部件的上方设有第一过滤部件,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上设有多个第一滤帽,所述罐体于所述第一过滤部件的上方形成达标清水腔,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达标清水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礼朋,
申请(专利权)人:罗礼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