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负压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761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负压过滤系统,包括压滤箱及其顶部固定连接的初滤箱和沉淀箱,所述初滤箱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过滤装置技术领域。该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负压过滤系统,可实现不停歇抽排初滤箱初滤后污水的效果,且利用电动推杆提供驱动力,相对于使用泵,可更稳定的施加压力,也方便调节抽排速度,维持高效的过滤效果,通过设置滤斗配合侧面的滤膜来实现对初滤后污水的精滤,可有效保证过滤质量,同时可使滤渣集中在中间,而设置净水排出管可在需要排除废渣时直接打开排出,无需拆卸取出滤斗进行清理,清理更简单方便,大大节省了维护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负压过滤系统
本技术涉及过滤装置
,具体为一种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负压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过滤是一大类单元操作的总称。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过滤的方式很多,使用的物系也很广泛,固-液、固-气、大颗粒、小颗粒都很常见。过滤是在推动力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下悬浮液(或含固体颗粒发热气体)中的液体(或气体)透过介质,固体颗粒及其他物质被过滤介质截留,从而使固体及其他物质与液体(或气体)分离的操作。现有的过滤装置一般都是使用滤膜、滤网等过滤构件对污水等进行过滤,但在一个密闭的设备内进行过滤,经过一段时间后,过滤构件表面会累积不等的滤渣,一般需要打开设备进行清理,较为麻烦,尤其是较为浑浊的污水等,需要频繁的清理,大大影响工作效率。中国专利CN206777967U公开了一种刮排式负压过滤系统,通过设置输纸机构输送滤纸,实现在往复传送过程中进行过滤和清理滤渣的动作,但使用滤纸进行过滤,存在过滤效果低的问题,且长时间使用易破损,而使用过滤效率高的滤网,其表面的滤渣则难以保证彻底的清除,可能会堵塞在网孔内,因此使用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负压过滤系统,解决了现有的过滤装置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滤后,过滤构件表面会累积不等的滤渣,一般需要打开设备进行清理,较为麻烦,大大影响工作效率,而有些刮排式过滤系统存在过滤材质难以选择,使用具有局限性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负压过滤系统,包括压滤箱及其顶部固定连接的初滤箱和沉淀箱,所述初滤箱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沉淀箱的右侧连通有进水方管,所述沉淀箱左侧的中间连通有底端延伸至初滤箱顶部的溢流管,所述初滤箱的前后两侧均连通有底端延伸至压滤箱内部的导流管。所述压滤箱内腔底部左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塞筒,且活塞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压滤箱内腔底部右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贯穿活塞筒右端并与活塞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筒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导流管底端连通的进水单向阀,两个所述活塞筒相对一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出水单向阀,且四个出水单向阀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压滤箱的左侧贯穿固定连接有滤膜箱,且滤膜箱的右侧与连接管的左端连通。所述滤膜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斗,且滤斗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滤膜,所述滤斗左侧的中心连通有废渣排出管,所述滤膜箱左侧的后侧连通有净水排出管,且废渣排出管和净水排出管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手动阀。优选的,所述初滤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排渣槽,所述初滤箱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主动辊和从动辊,且主动辊和从动辊的表面之间传动连接有滤网式输送带,所述初滤箱内壁的前后两侧之间且位于滤网式输送带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接水框,且接水框前后两侧的底部均与导流管的顶端连通。优选的,所述初滤箱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初滤箱内壁前后两侧的左下角之间转动连接有刮板,且刮板的左侧与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刮板的顶部与滤网式输送带的表面抵触。优选的,所述压滤箱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出气口通过充气管与主动辊的前端转动连通,所述主动辊的表面开设有排气槽,所述主动辊的内表面且位于排气槽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一叶轮,且多组第一叶轮之间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沉淀箱的内部通过隔板分为左右两空腔,所述沉淀箱右侧内腔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叶轮,且第二叶轮的高度高于溢流管的顶端。优选的,所述沉淀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絮凝剂箱,且絮凝剂箱的顶部卡接有防尘盖,所述絮凝剂箱的底部开设有上漏料口,所述转轴的顶端延伸至沉淀箱右侧内腔的顶部且固定连接有转盘,且转盘的内部开设有下漏料口,转盘的内部与絮凝剂箱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相对应的磁块,所述沉淀箱的内壁且位于转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沉淀箱右侧内腔左壁的顶部且位于支撑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向右下角倾斜的斜板。优选的,所述沉淀箱左侧的中间连通有第一出水管,且第一出水管的左端延伸至滤网式输送带的顶部,所述沉淀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水管,且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上均固定连接有阀门。优选的,所述沉淀箱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注水管,且注水管的一端与进水方管的顶部连通,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抽水管,所述沉淀箱正面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管道挂钩。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负压过滤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负压过滤系统,通过在初滤箱的前后两侧均连通有底端延伸至压滤箱内部的导流管;压滤箱内腔底部左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塞筒,且活塞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压滤箱内腔底部右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贯穿活塞筒右端并与活塞的中心固定连接,活塞筒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导流管底端连通的进水单向阀,两个活塞筒相对一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出水单向阀,且四个出水单向阀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压滤箱的左侧贯穿固定连接有滤膜箱,且滤膜箱的右侧与连接管的左端连通,通过设置活塞筒、活塞和电动推杆与相关单向阀和管道的配合,可实现不停歇抽排初滤箱初滤后污水的效果,且利用电动推杆提供驱动力,相对于使用泵,可更稳定的施加压力,也方便调节抽排速度,维持高效的过滤效果。(2)、该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负压过滤系统,通过在滤膜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斗,且滤斗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滤膜,滤斗左侧的中心连通有废渣排出管,滤膜箱左侧的后侧连通有净水排出管,且废渣排出管和净水排出管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手动阀,通过设置滤斗配合侧面的滤膜来实现对初滤后污水的精滤,可有效保证过滤质量,同时可使滤渣集中在中间,而设置净水排出管可在需要排除废渣时直接打开排出,无需拆卸取出滤斗进行清理,清理更简单方便,大大节省了维护时间。(3)、该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负压过滤系统,通过在初滤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排渣槽,初滤箱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主动辊和从动辊,且主动辊和从动辊的表面之间传动连接有滤网式输送带,初滤箱内壁的前后两侧之间且位于滤网式输送带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接水框,且接水框前后两侧的底部均与导流管的顶端连通,初滤箱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簧,初滤箱内壁前后两侧的左下角之间转动连接有刮板,且刮板的左侧与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刮板的顶部与滤网式输送带的表面抵触,压滤箱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气泵,气泵的出气口通过充气管与主动辊的前端转动连通,主动辊的表面开设有排气槽,主动辊的内表面且位于排气槽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一叶轮,且多组第一叶轮之间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利用传动中的滤网式输送带,可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同时可将滤渣带到左侧进行分离,可持续进行过滤工作,通过设置弹簧将刮板压在滤网式输送带表面,可将滤渣从滤网式输送带表面刮除,同时设置气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负压过滤系统,包括压滤箱(1)及其顶部固定连接的初滤箱(2)和沉淀箱(3),所述初滤箱(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3)的右侧连通有进水方管(31),所述沉淀箱(3)左侧的中间连通有底端延伸至初滤箱(2)顶部的溢流管(32),所述初滤箱(2)的前后两侧均连通有底端延伸至压滤箱(1)内部的导流管(21);/n所述压滤箱(1)内腔底部左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塞筒(11),且活塞筒(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12),所述压滤箱(1)内腔底部右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3),所述电动推杆(13)的输出端贯穿活塞筒(11)右端并与活塞(12)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筒(1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导流管(21)底端连通的进水单向阀(14),两个所述活塞筒(11)相对一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出水单向阀(15),且四个出水单向阀(15)之间通过连接管(16)连通,所述压滤箱(1)的左侧贯穿固定连接有滤膜箱(17),且滤膜箱(17)的右侧与连接管(16)的左端连通;/n所述滤膜箱(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斗(171),且滤斗(1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滤膜(172),所述滤斗(171)左侧的中心连通有废渣排出管(173),所述滤膜箱(17)左侧的后侧连通有净水排出管(174),且废渣排出管(173)和净水排出管(174)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手动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负压过滤系统,包括压滤箱(1)及其顶部固定连接的初滤箱(2)和沉淀箱(3),所述初滤箱(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3)的右侧连通有进水方管(31),所述沉淀箱(3)左侧的中间连通有底端延伸至初滤箱(2)顶部的溢流管(32),所述初滤箱(2)的前后两侧均连通有底端延伸至压滤箱(1)内部的导流管(21);
所述压滤箱(1)内腔底部左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塞筒(11),且活塞筒(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12),所述压滤箱(1)内腔底部右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3),所述电动推杆(13)的输出端贯穿活塞筒(11)右端并与活塞(12)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筒(1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导流管(21)底端连通的进水单向阀(14),两个所述活塞筒(11)相对一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出水单向阀(15),且四个出水单向阀(15)之间通过连接管(16)连通,所述压滤箱(1)的左侧贯穿固定连接有滤膜箱(17),且滤膜箱(17)的右侧与连接管(16)的左端连通;
所述滤膜箱(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斗(171),且滤斗(1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滤膜(172),所述滤斗(171)左侧的中心连通有废渣排出管(173),所述滤膜箱(17)左侧的后侧连通有净水排出管(174),且废渣排出管(173)和净水排出管(174)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手动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负压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滤箱(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排渣槽(22),所述初滤箱(2)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主动辊(23)和从动辊(24),且主动辊(23)和从动辊(24)的表面之间传动连接有滤网式输送带(25),所述初滤箱(2)内壁的前后两侧之间且位于滤网式输送带(2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接水框(26),且接水框(26)前后两侧的底部均与导流管(21)的顶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负压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滤箱(2)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簧(27),所述初滤箱(2)内壁前后两侧的左下角之间转动连接有刮板(28),且刮板(28)的左侧与弹簧(27)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刮板(28)的顶部与滤网式输送带(25)的表面抵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翔雷声夏平沈江湧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吉宝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