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用废水循环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610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用废水循环池,包括池体与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池体的顶部开口处正上方,所述池体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支腿,所述池体的内壁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架,多个所述固定架的端部共同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池体的开口处上方倾斜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位于进水管的正下方,所述输送带的带体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漏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池体、输送带、漏水孔、第一孔板、第二孔板等,在将污水导入池体内的过程中,可对污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有效的阻隔过滤,以避免漂浮物进入池体内,便于对池内污水进行后续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用废水循环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池,具体是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用废水循环池。
技术介绍
高含盐含酚有机废水一直是废水处理中的难题,在焦化、兰炭生产等行业中广泛存在。通常的生化处理无法在如此复杂的废水中使用,目前主要采取蒸发方式处理,普通蒸发在对面很多有机物、高氨氮的情况下不能正常进行,极易出现爆炸、结垢、腐蚀等问题。因此针对水中不同的物质需要针对性的设计复杂的处理工艺才可能满足处理需要,现有的含盐含酚高氨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中,通常会采用废水循环池对废水进行初步沉淀。然而现有的废水循环池无法对污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清除,不便于对池内污水进行后续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用废水循环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用废水循环池,包括池体与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池体的顶部开口处正上方,所述池体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支腿,所述池体的内壁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架,多个所述固定架的端部共同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池体的开口处上方倾斜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位于进水管的正下方,所述输送带的带体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漏水孔,所述池体的外壁靠近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外壁设置有水泵,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三通,所述三通的两个出水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回流管与第二排水管,所述回流管、第二排水管的外壁均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回流管的出水端与进水管连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池体的底部呈锥斗形收缩,且锥斗角度>50°,所述刮板的底部与池体的底部内壁紧密贴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带位于池体上方的两个相对侧壁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孔板,所述输送带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孔板,所述第二孔板的两个相对侧壁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孔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带的带体横截面呈弧形,所述输送带的带体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挡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轴的外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池体、输送带、漏水孔、第一孔板、第二孔板等,在将污水导入池体内的过程中,可对污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有效的阻隔过滤,以避免漂浮物进入池体内,便于对池内污水进行后续处理。2、本技术通过设置电机、转轴、搅拌叶、刮板等,在对污水进行沉淀的过程中,可通过搅拌叶对污水进行搅动,以提升沉淀药剂的分布的均匀性,在对池底污泥进行排出时,可通过刮板对污泥进行刮动,继而提高污泥的排出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用废水循环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用废水循环池中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用废水循环池中挡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其中,池体1、支腿2、固定架3、电机4、转轴5、搅拌叶6、刮板7、排泥管8、第一电磁阀9、进水管10、第一孔板11、第二孔板12、输送带13、挡条14、漏水孔15、第一出水管16、水泵17、三通18、回流管19、第二排水管20、第二电磁阀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用废水循环池,包括池体1与进水管10,进水管10位于池体1的顶部开口处正上方,池体1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支腿2,池体1的内壁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架3,多个固定架3的端部共同连接有电机4,电机4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有转轴5,转轴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刮板7,池体1的开口处上方倾斜设置有输送带13,输送带13位于进水管10的正下方,输送带13的带体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漏水孔15,池体1的外壁靠近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一出水管16,第一出水管16的外壁设置有水泵17,第一出水管16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三通18,三通18的两个出水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回流管19与第二排水管20,回流管19、第二排水管20的外壁均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1,回流管19的出水端与进水管10连通。池体1的底部呈锥斗形收缩,且锥斗角度>50°,刮板7的底部与池体1的底部内壁紧密贴合,通过设置锥斗形的底部,便于对池体1底部沉积的污泥进行排出,需要对污泥进行排出时,通过电机4带动刮板7转动,可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以增加污泥的排出效率。输送带13位于池体1上方的两个相对侧壁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孔板11,输送带1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孔板12,第二孔板12的两个相对侧壁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孔板11固定连接,当包含有漂浮物的污水通过进水管10导向输送带13顶部时,可对漂浮物进行隔挡,避免漂浮物由输送带13的边缘处落入池体1内。输送带13的带体横截面呈弧形,弧形的带体可使输送带13表面的漂浮物在运输过程中向输送带13的中心处汇聚,输送带13的带体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挡条14,多个挡条14可有效对漂浮物进行阻隔,避免漂浮物与输送带13表面发生打滑,保证了输送带13输送效率。转轴5的外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6,当对污水进行初步沉淀时,在投入沉淀药剂的过程中,可通过电机4带动转轴5及多个搅拌叶6转动,以对池体1内的污水进行搅动,继而提高药剂在污水中的混合效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需要对污水进行初步沉淀处理时,通过进水管10将含有大量漂浮物的污水导向向输送带13顶部,污水将通过输送带13带体表面的漏水孔15漏入池体1内,同时漂浮物将会被阻隔在输送带13表面,同时第一孔板11、第二孔板12在保证污水正常流通的同时,可对漂浮物进行隔挡,避免漂浮物由输送带13的边缘处落入池体1内,弧形的带体可使输送带13表面的漂浮物在运输过程中向输送带13的中心处汇聚,多个挡条14可有效对漂浮物进行阻隔,避免漂浮物与输送带13表面发生打滑,保证了输送带13输送效率。当对污水进行初步沉淀时,在投入沉淀药剂的过程中,可通过电机4带动转轴5及多个搅拌叶6转动,以对池体1内的污水进行搅动,继而提高药剂在污水中的混合效果,通过设置锥斗形的底部,便于对池体1底部沉积的污泥进行排出,需要对污泥进行排出时,通过电机4带动刮板7转动,可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以增加污泥的排出效率。当初步沉淀完成后,对水质进行检测,若水质复合初步沉淀的处理标准,即通过第二排水管20入下一处理装置内,若水质不达标,则通过回流管19导入进水管10内,再次进行处理。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用废水循环池,包括池体(1)与进水管(10),所述进水管(10)位于池体(1)的顶部开口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支腿(2),所述池体(1)的内壁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架(3),多个所述固定架(3)的端部共同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刮板(7),所述池体(1)的开口处上方倾斜设置有输送带(13),所述输送带(13)位于进水管(10)的正下方,所述输送带(13)的带体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漏水孔(15),所述池体(1)的外壁靠近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一出水管(16),所述第一出水管(16)的外壁设置有水泵(17),所述第一出水管(16)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三通(18),所述三通(18)的两个出水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回流管(19)与第二排水管(20),所述回流管(19)、第二排水管(20)的外壁均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1),所述回流管(19)的出水端与进水管(10)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用废水循环池,包括池体(1)与进水管(10),所述进水管(10)位于池体(1)的顶部开口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支腿(2),所述池体(1)的内壁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架(3),多个所述固定架(3)的端部共同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刮板(7),所述池体(1)的开口处上方倾斜设置有输送带(13),所述输送带(13)位于进水管(10)的正下方,所述输送带(13)的带体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漏水孔(15),所述池体(1)的外壁靠近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一出水管(16),所述第一出水管(16)的外壁设置有水泵(17),所述第一出水管(16)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三通(18),所述三通(18)的两个出水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回流管(19)与第二排水管(20),所述回流管(19)、第二排水管(20)的外壁均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1),所述回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冯宗会陈浩钱浩军孙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屹维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