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绕组吊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550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子绕组吊装装置,包括有吊装主轴,吊装主轴的下端设置有膨胀支撑机构,膨胀支撑机构包括有套接柱,套接柱上连接有主弹性调节组件,主弹性调节组件的上端设置有上过渡限位组件,主弹性调节组件的下端设置有下过渡限位组件,上过渡限位组件、下过渡限位组件均通过副弹性调节组件连接有支撑模组,套接柱上设置有锁紧组件。由此,可以通过支撑模组对定子绕组实现更好的膨胀定位,且确保定子绕组受力均匀,不会导致铁芯变形,避免出现绕组击穿的不良缺陷。配置独立的锁紧组件,且操作较为便利,可以实现支撑模组的膨胀开启锁定,也便于实现支撑模组的快速回缩,状态切换较为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子绕组吊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子绕组加工期间的辅助定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定子绕组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定子绕组是指安装在定子上的绕组,也就是绕在定子上面的铜线。绕组是由多个线圈或线圈组构成一相或整个电磁电路的统称。电动机根据线圈绕制的形状与嵌装布线方式不同,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类。集中式绕组的绕制和嵌装比较简单,但效率较低,运行性能也差。目前的交流电动机定子绝大部分都是应用分布式绕组,根据不同机种、型号及线圈嵌绕的工艺条件,电动机各自设计采用不同的绕组型式和规格。定子绕组根据电动机的磁极数与绕组分布形成实际磁极数的关系,可分为显极式与隐式两种类型。目前,对于定子绕组的制备来看,为了便于铜线更好的分布规划,往往需要进行吊装加工。但是,现有的吊装装置往往以卡箍类为主,采用硬性挤压的方式进行安装,很容易出现倒置定子绕组受力不均,令铁芯出现变形,导致绕组击穿的不良缺陷。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定子绕组吊装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子绕组吊装装置。本技术的定子绕组吊装装置,包括有吊装主轴,其中:所述吊装主轴的下端设置有膨胀支撑机构,所述膨胀支撑机构包括有套接柱,所述套接柱上连接有主弹性调节组件,所述主弹性调节组件的上端设置有上过渡限位组件,所述主弹性调节组件的下端设置有下过渡限位组件,所述上过渡限位组件、下过渡限位组件均通过副弹性调节组件连接有支撑模组,所述套接柱上设置有锁紧组件。进一步地,上述的定子绕组吊装装置,其中,所述主弹性调节组件包括有引导轴,所述引导轴外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引导轴的上端安装有上过渡限位组件,所述引导轴的下端安装有下过渡限位组件。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定子绕组吊装装置,其中,所述上过渡限位组件、下过渡限位组件均为过渡法兰盘,包括有法兰盘本体,所述法兰盘本体上设置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上连接有副弹性调节组件。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定子绕组吊装装置,其中,所述副弹性调节组件包括有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外套设有第二弹簧。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定子绕组吊装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模组包括有合力块,所述合力块的两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分别与副弹性调节组件活动连接。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定子绕组吊装装置,其中,所述合力块外贴合后柔性接触组件,所述柔性接触组件为橡胶皮,所述橡胶皮的厚度为2至3毫米。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定子绕组吊装装置,其中,所述合力块设有转轴的位置处分布有圆弧倒角。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定子绕组吊装装置,其中,所述锁紧组件为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上设置有握持杆。再进一步地,上述的定子绕组吊装装置,其中,所述吊装主轴的上端设置有吊环。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通过支撑模组对定子绕组实现更好的膨胀定位,且确保定子绕组受力均匀,不会导致铁芯变形,避免出现绕组击穿的不良缺陷。2、配置独立的锁紧组件,且操作较为便利,可以实现支撑模组的膨胀开启锁定,也便于实现支撑模组的快速回缩,状态切换较为便利。3、设有独立的柔性接触组件,确保定子绕组在吊装定位的时候不会出现意外的刮蹭。4、整体构造简单,易于装配和使用,可以满足多种类别的定子绕组吊装定位需要。5、支撑模组工作期间可以实现三对等腰三角形的构造支撑,载重能力更强。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定子绕组吊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定子绕组吊装装置的使用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吊装主轴2套接柱3上过渡限位组件4下过渡限位组件5锁紧组件6第一弹簧7支撑连杆8第二弹簧9合力块10橡胶皮11握持杆12吊环13定子绕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的定子绕组吊装装置,包括有吊装主轴1,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吊装主轴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实现定子绕组13定位接触的膨胀支撑机构。具体来说,采用的膨胀支撑机构包括有套接柱2,套接柱2上连接有主弹性调节组件,并通过主弹性调节组件的存在实现快速复位,便于定子绕组13加工完毕后的快速分离。同时,考虑到加工期间的膨胀定位需要,可以实现对定子绕组13的适当膨胀限位,主弹性调节组件的上端设置有上过渡限位组件3,主弹性调节组件的下端设置有下过渡限位组件4。并且,上过渡限位组件3、下过渡限位组件4均通过副弹性调节组件连接有支撑模组。再者,为了实现副弹性调节组件开启状态的锁定,在套接柱2上设置有锁紧组件5。由此,可以控制套接柱2的间距对上过渡限位组件33进行锁紧。结合本技术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主弹性调节组件包括有引导轴,引导轴外套设有第一弹簧6,引导轴的上端安装有上过渡限位组件3,引导轴的下端安装有下过渡限位组件4。这样,通过弹簧的回缩与拉升,可以对上过渡限位组件3、下过渡限位组件4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满足扩张填充与回缩复位的顺畅切换。进一步来看,为了实现较为顺畅的移动,且可以对副弹性调节组件进行适当的相对位移引导,上过渡限位组件3、下过渡限位组件4均为过渡法兰盘,包括有法兰盘本体,法兰盘本体上设置有活动轴,活动轴上连接有副弹性调节组件。这样,法兰盘本体可以选配适合引导轴外径的,避免过于松动或是运动阻碍过大。结合实际实施来看,副弹性调节组件包括有支撑连杆7,支撑连杆7外套设有第二弹簧8。这样,可以通过第二弹簧8对抵住支撑模组,让其在处于撑开状态时拥有更好的膨胀姿态,不会在垂直度上出现过多的歪斜,确保定子绕组13的顺利定位。同时,为了实现较佳的膨胀支撑,本技术采用的支撑模组包括有合力块9,合力块9的两端设置有转轴,转轴分别与副弹性调节组件活动连接。考虑到使用期间不会对定子绕组13的内壁造成不必要的硬性挤压或是刮蹭,在合力块9外贴合后柔性接触组件,柔性接触组件为橡胶皮10,橡胶皮10的厚度为2至3毫米。同时,为了避免存在尖锐部位,在合力块9的膨胀与回缩之间不会划伤操作人员,本技术采用的合力块9在设有转轴的位置处分布有圆弧倒角。再进一步来看,采用的锁紧组件5为锁紧螺母,锁紧螺母上设置有握持杆11。这样,可用通过握持杆11来控制锁紧螺母进行顺时针旋转或是逆时针旋转,满足快速的锁紧、放松操作。同时,考虑到稳定的吊装需要,本技术在吊装主轴1的上端设置有吊环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可选用三个支撑模组,通过第一弹簧6、第二弹簧8的作用,可以始终保持合力块9处于展开状态。由此,合力块9上面的橡胶皮10在锁紧螺母的限位状态下受力,增加摩擦力,确保对定子绕组13实现稳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定子绕组吊装装置,包括有吊装主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主轴(1)的下端设置有膨胀支撑机构,所述膨胀支撑机构包括有套接柱(2),所述套接柱(2)上连接有主弹性调节组件,所述主弹性调节组件的上端设置有上过渡限位组件(3),所述主弹性调节组件的下端设置有下过渡限位组件(4),所述上过渡限位组件(3)、下过渡限位组件(4)均通过副弹性调节组件连接有支撑模组,所述套接柱(2)上设置有锁紧组件(5)。/n

【技术特征摘要】
1.定子绕组吊装装置,包括有吊装主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主轴(1)的下端设置有膨胀支撑机构,所述膨胀支撑机构包括有套接柱(2),所述套接柱(2)上连接有主弹性调节组件,所述主弹性调节组件的上端设置有上过渡限位组件(3),所述主弹性调节组件的下端设置有下过渡限位组件(4),所述上过渡限位组件(3)、下过渡限位组件(4)均通过副弹性调节组件连接有支撑模组,所述套接柱(2)上设置有锁紧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绕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弹性调节组件包括有引导轴,所述引导轴外套设有第一弹簧(6),所述引导轴的上端安装有上过渡限位组件(3),所述引导轴的下端安装有下过渡限位组件(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绕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过渡限位组件(3)、下过渡限位组件(4)均为过渡法兰盘,包括有法兰盘本体,所述法兰盘本体上设置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上连接有副弹性调节组件。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谋朱登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菱度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