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47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面显示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一位于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像素区域、一设置在第一基板内侧之第一电极、一设置在第二基板内侧之第二电极,其中,该像素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在第一显示区域,第一电极的内侧依次设置空穴注入层及空穴传输层,第二电极的内侧依次设置电子注入层及电子传输层,一有机发光材料层设置在该空穴传输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在第二显示区域,一液晶层设置在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平面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平面显示装置因其具有低辐射性、轻薄短小及耗电低等特点,所以在使用上日渐广泛,且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及创新,其种类亦日益繁多。平面显示装置依照其发光方式可以分为外光源显示装置及自发光显示装置。外光源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Display,LCD),自发光显示装置如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Organic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液晶显示装置可分为穿透式液晶显示装置、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及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穿透式液晶显示装置由液晶面板与背光源装置组成,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是利用反射膜或反射电极反射外界自然光实现显示,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则是同时利用背光及外界自然光实现半穿透半反射显示。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1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一玻璃基板10,在该玻璃基板10依次形成金属阳极层11、空穴注入层12、空穴传输层13、有机发光材料层14、电子传输层15、电子注入层16及金属阴极层17。工作时,金属阳极层11与金属阴极层17之间形成电位差,空穴注入层12与电子注入层16分别产生大量的空穴及电子,其分别经过空穴传输层13与电子传输层15的传输,在有机发光材料层14中再结合(Recombination)使有机发光材料释放光子而发光。该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1置于外界光较弱的环境时具有较高的显示辉度及对比度。但是,该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1置于外界光较强的环境时,其显示辉度及对比度会显著的降低,此时该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1的显示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不佳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效果良好的平面显示装置。一种平面显示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一位于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像素区域、一设置在第一基板内侧之第一电极、一设置在第二基板内侧之第二电极,其中,该像素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在第一显示区域,第一电极的内侧依次设置空穴注入层及空穴传输层,第二电极的内侧依次设置电子注入层及电子传输层,一有机发光材料层设置在该空穴传输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在第二显示区域,一液晶层设置在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平面显示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当该平面显示装置置于外界光较弱的环境时,该第一显示区域可具有较高的显示辉度及对比度,使该平面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当该平面显示装置置于外界光较强的环境时,该具第二显示区域可有效的利用外界光,使该平面显示装置保持较高的显示辉度及对比度,因此其显示效果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平面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平面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平面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是本专利技术平面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平面显示装置100包括一第一基板110、一与第一基板11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120,一位于该二基板110、120间的像素区域。一第一电极111设置在第一基板110的内侧,一第二电极117设置在第二基板120的内侧。一偏光片140设置在该第一基板110的外侧。该像素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该第一显示区域为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区域,该第二显示区域为反射式液晶显示区域。在第一显示区域中,第一电极111的内侧依次设置空穴注入层112及空穴传输层113,第二电极117的内侧依次设置电子注入层116及电子传输层115,一有机发光材料层114设置在该空穴传输层113与电子传输层115之间。在第二显示区域中,一液晶层130设置在该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7之间,一反射膜131设置在该液晶层130与第二电极117之间。该反射膜131由反射性材料制成,如金属银、铝等,其靠近液晶层130的表面上设置多个突起(Bump)。该第一电极111由透明材料制成,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或氧化铟锌(Indium ZincOxide,IZO)等。工作时,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7之间形成电位差,该第一显示区域中,空穴注入层112与电子注入层116分别产生大量的空穴及电子,其分别经过空穴传输层113与电子传输层115的传输,在有机发光材料层114中再结合(Recombination)使有机发光材料释放光子而发光,达到显示图像的效果。第二显示区域中,反射膜131反射从第一基板110入射的外界光,被反射的外界光经液晶层130后从第一基板110出射,达到显示图像的效果。当该平面显示装置100置于外界光较弱的环境时,该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区域可具有较高的显示辉度及对比度,使该平面显示装置100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当该平面显示装置100置于外界光较强的环境时,该反射式液晶显示区域可有效的利用外界光,使该平面显示装置100保持较高的显示辉度及对比度,因此其显示效果良好。为使该平面显示装置100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可根据该平面显示装置100通常使用的外界环境,调整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的面积比例。在本专利技术中,该第一显示区域的面积与像素区域面积的比可在10%至90%之间。请参阅图3,是本专利技术平面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平面显示装置200与平面显示装置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在第二显示区域中,一半穿透半反射膜231设置在该液晶层230与第二电极217之间,该半穿透半反射膜231为厚度小于100奈米的金属膜或由氧化铟锡、二氧化钛(TiO2)依次交错压着而成的介电薄膜。该第二电极217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该半穿透半反射膜231可反射来自第一基板210的外界光。请参阅图4,是本专利技术平面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平面显示装置300与平面显示装置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该反射膜331上设置多个小孔332,该第二电极317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当该平面显示装置置于外界光较弱的环境时,该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区域可具有较高的显示辉度及对比度,使该平面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当该平面显示装置置于外界光较强的环境时,该具反射功能的液晶显示区域可有效的利用外界光,使该平面显示装置保持较高的显示辉度及对比度,因此其显示效果良好。权利要求1.一种平面显示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一位于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像素区域、一设置在第一基板内侧之第一电极、一设置在第二基板内侧之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该像素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在第一显示区域,第一电极的内侧依次设置空穴注入层及空穴传输层,第二电极的内侧依次设置电子注入层及电子传输层,一有机发光材料层设置在该空穴传输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在第二显示区域,一液晶层设置在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显示区域为反射式液晶显示区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显示区域为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区域。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显示区域的面积与像素区域面积的比在10%至90%之间。5.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面显示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一位于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像素区域、一设置在第一基板内侧之第一电极、一设置在第二基板内侧之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该像素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在第一显示区域,第一电极的内侧依次设置空穴注入层及空穴传输层,第二电极的内侧依次设置电子注入层及电子传输层,一有机发光材料层设置在该空穴传输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在第二显示区域,一液晶层设置在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国华任聿弘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