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手刹安装支架及汽车手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320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手刹安装支架,其为M形支架,其设有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第一焊接面、第二焊接面和第三焊接面,第一焊接面设于支架结构的前端,第三焊接面设于支架结构的后端,第二焊接面设于第一安装面及第二安装面之间;第一安装面上设有两个安装孔及一个定位圆孔,第二安装面上设有一个安装孔和一个定位腰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含上述汽车手刹安装支架的汽车手刹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汽车手刹安装支架其呈“M”型,与中央通道支架上表面在Z向上进行焊接,减少侧面的Y向焊接,焊接工艺性更好;手刹安装支架Y向尺寸更小,减小副仪表板的Y向尺寸,提高车内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手刹安装支架及汽车手刹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是设计一种汽车手刹安装支架及汽车手刹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设计上越来越重视顾客体验和车辆安全,现有的手刹安装支架如果刚性不够,在顾客使用过程中会有一种手刹偏软的感觉,感觉车身不安全,对车辆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如果手刹支架Y向尺寸过大,则外侧的副仪表板Y向尺寸也较大,副仪表板与座椅Y向间隙过小,车辆空间显得局促,另人感觉压抑。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汽车手刹(如图1所示)采用U型结构手刹安装架101,图2所示,其与中央通道支架侧壁102进行Y向点焊,操作困难,同时支架Y向尺寸较宽(通常在220mm及以上),容易导致副仪表板Y向尺寸较宽,进而导致车内的空间变小,车辆空间显得局促,另人感觉压抑;特别是对于A0级车,其空间本来就小,如采用传统的这种U型结构手刹安装架,更加重了其车内空间的局促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采用如U型结构等传统汽车手刹安装支架所带来尺寸较大导致车内空间局促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M型结构的汽车手刹安装支架,其具有更好的焊接工艺性,并且能够减少副仪表板Y向尺寸,能够提高车内空间;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手刹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手刹安装支架,其为M形支架,其设有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第一焊接面、第二焊接面和第三焊接面;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高于第一焊接面、第二焊接面和第三焊接面设置,第一焊接面设于支架结构的前端,第三焊接面设于支架结构的后端,第二焊接面设于第一安装面及第二安装面之间;第一安装面上设有两个安装孔及一个定位圆孔,第二安装面上设有一个安装孔和一个定位腰孔。作为优选,第一安装面两侧设有第一安装面加强翻边。作为优选,第二安装面两侧设有第二安装面加强翻边。作为优选,第一安装面上的两个安装孔对称设于定位圆孔的两侧。作为优选,第一安装面上,定位圆孔在垂直方向上低于两个安装孔设置。本技术中手刹安装支架呈“M”形,利用位于底边的第一焊接面、第二焊接面及第三焊接面与中央通道支架上表面进行焊接连接,相比于传统的“U”型手刹安装支架,其不仅仅增加了一个焊接面,能够增强手刹安装支架与中央通道支架的焊接强度,还具有更好的焊接工艺性利于进行焊接操作,同时不需要侧面与中央通道支架相连接,也就是手刹安装支架的宽度可以小于甚至远小于中央通道支架的宽度,避免了“U”型支架采用侧面与中央通道支架焊接连接导致Y向尺寸过大侵蚀车内空间的问题,有利于改善A0级等车型的车内空间;在第一安装面及第二安装面的两侧面设置加强翻边,能够提高侧面的刚度,减少手刹在使用过程中的钣金变形量,利于提高手刹安装支架的强度和使用耐久性。本技术中,第一焊接面朝向汽车车头方向,第三焊接面朝向汽车车尾方向;第一安装面位于第一焊接面与第二焊接面之间并与第一焊接面、第二焊接面相连,第二安装面位于第二焊接面与第三焊接面之间并与第二焊接面、第三焊接面相连;第一焊接面、第一安装面、第二焊接面、第二安装面与第三焊接面为一体成型;第一安装面的宽度大于第二安装面的宽度。一种汽车手刹结构,其包括中央通道支架、手刹本体、手刹拉线、手刹拉线支架及汽车手刹安装支架,汽车手刹安装支架设于中央通道支架上,手刹本体设于汽车手刹安装支架上,手刹拉线支架设于中央通道支架上,手刹拉线与手刹本体连接后通过手刹拉线支架固定后穿过中央通道支架。作为优选,汽车手刹安装支架焊接在中央通道支架上,所述的手刹本体通过螺栓固定在汽车手刹安装支架上,所述的手刹拉线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中央通道支架上。本技术中汽车手刹安装支架通过其三个焊接面与中央通道支架焊接在一起,结构稳定,员工易操作,焊接工艺性好;手刹本体通过螺栓固定在本技术汽车手刹安装支架上,通过定位圆孔和定位腰孔进行固定,通过设于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上的安装孔进行安装;其他的部件的设置及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设置。因此,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汽车手刹安装支架其呈“M”型,与中央通道支架上表面在Z向上进行焊接,与传统的“U”型结构的汽车手刹安装支架相比,减少侧面的Y向焊接,焊接工艺性更好;此外,本技术中的手刹安装支架相比“U”型结构的汽车手刹安装支架Y向尺寸更小,同时能够减小副仪表板的Y向尺寸,提高车内空间,对A0级等空间局促的小型车尤为重要。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U型汽车手刹安装支架的汽车手刹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汽车手刹安装支架的一种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汽车手刹结构的一种示意图;图中:第一安装面1,第二安装面2,第一焊接面3,第二焊接面4,第三焊接面5,安装孔6,定位圆孔7,定位腰孔8,第一安装面加强翻边9,第二安装面加强翻边10;汽车手刹安装支架20,中央通道支架30,手刹本体40,手刹拉线50,手刹拉线支架60;U型结构手刹安装架101,中央通道支架侧壁1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中,若非特指,所有的设备和原料均可从市场上购得或是本行业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实施例1如图3所示,一种汽车手刹安装支架,其为M形支架,其设有第一安装面1、第二安装面2、第一焊接面3、第二焊接面4和第三焊接面5;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高于第一焊接面、第二焊接面和第三焊接面设置,第一焊接面设于支架的前端,第三焊接面设于支架的后端,第二焊接面设于第一安装面及第二安装面之间;第一安装面上设有两个安装孔6及一个定位圆孔7,第一安装面上的两个安装孔对称设于定位圆孔的两侧,第一安装面上,定位圆孔在垂直方向上低于两个安装孔设置,第二安装面上设有一个安装孔6和一个定位腰孔8,第一安装面两侧设有第一安装面加强翻边9,第二安装面两侧设有第二安装面加强翻边10;第一焊接面朝向汽车车头方向,第三焊接面朝向汽车车尾方向;第一安装面位于第一焊接面与第二焊接面之间并与第一焊接面、第二焊接面相连,第二安装面位于第二焊接面与第三焊接面之间并与第二焊接面、第三焊接面相连;第一焊接面、第一安装面、第二焊接面、第二安装面与第三焊接面为一体成型;第一安装面的宽度大于第二安装面的宽度。如图4所示,一种汽车手刹结构,其包括汽车手刹安装支架20、中央通道支架30、手刹本体40、手刹拉线50及手刹拉线支架60,汽车手刹安装支架设于中央通道支架上,手刹本体设于汽车手刹安装支架上,手刹拉线支架设于中央通道支架上,手刹拉线与手刹本体连接后通过手刹拉线支架固定后穿过中央通道支架;汽车手刹安装支架焊接在中央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手刹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n其为M形支架,其设有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第一焊接面、第二焊接面和第三焊接面,/n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高于第一焊接面、第二焊接面和第三焊接面设置,所述第一焊接面设于支架的前端,第三焊接面设于支架的后端,第二焊接面设于第一安装面及第二安装面之间;/n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两个安装孔及一个定位圆孔,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有一个安装孔和一个定位腰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手刹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其为M形支架,其设有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第一焊接面、第二焊接面和第三焊接面,
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高于第一焊接面、第二焊接面和第三焊接面设置,所述第一焊接面设于支架的前端,第三焊接面设于支架的后端,第二焊接面设于第一安装面及第二安装面之间;
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两个安装孔及一个定位圆孔,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有一个安装孔和一个定位腰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手刹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安装面两侧设有第一安装面加强翻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手刹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安装面两侧设有第二安装面加强翻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手刹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璐杨治会丁为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