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多味香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28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多味香氛装置,包括下壳体、上壳体,还包括位于下壳体和上壳体内的下密封板、香氛盒、上密封板、旋钮总成、风扇,所述上壳体的上端安装有上壳体盖,所述风扇的上端延伸至上壳体盖的上侧且安装有导光圈和顶盖。本方案的香氛装置,其外形小巧,摆放方便,可随意放置在车内空间,可存储多种香料或者香皂,进而产生多种香气,且香气在挥发时,通过风扇进行排出,其香味更加浓郁,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多味香氛装置
本技术涉及香气盒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多味香氛装置。
技术介绍
车主为了改善车内空气,一般会选择放置可以挥发香味的香气盒,现有技术中的车载香氛产品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气味单一,只能提供一种香味,如果需要更换香味,则需要更换香膏或更换整个香氛装置。2.存在安全隐患,放置在车内仪表台上方或空调出风口的香氛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在驾驶过程中,车辆发生剧烈颠簸或碰撞,这种香氛产品很有可能掉落,对车内乘客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车载多味香氛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多味香氛装置,包括下壳体、上壳体,还包括位于下壳体和上壳体内的下密封板、香氛盒、上密封板、旋钮总成、风扇,所述上壳体的上端安装有上壳体盖,所述风扇的上端延伸至上壳体盖的上侧且安装有导光圈和顶盖;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进气孔,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凸块和第一挡圈,且第一挡圈位于第一凸块的下侧,所述进气孔的上部开设有L形直角槽;所述下密封板的边沿处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与第一凸块相互配合,所述下密封板顶壁的中心处安装有套管柱,所述套管柱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所述下密封板开设有第一气孔,所述下密封板通过第一挡圈放置在下壳体的内部;所述香氛盒底部的边沿处开设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与第一凸块相互配合,所述香氛盒呈圆管状,所述香氛盒底端的内侧安装有圆板,所述圆板的顶壁上安装有一个通管和四个分隔板,所述香氛盒的内部通过四个分隔板设有第一分区、第二分区、第三分区和第四分区,且第一分区、第二分区、第三分区和第四分区分别与第一气孔对应,与第二分区、第三分区和第四分区对应的所述圆板处均贯穿开设有第二气孔;所述上密封板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且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对应,所述上密封板贯穿开设有第三气孔,且第三气孔与第一气孔对应;所述上壳体底部的内壁安装有第三凸块,且第三凸块与L形直角槽对应,所述上壳体的内壁上安装有定位柱和第二挡圈,且第二挡圈位于定位柱的下侧,所述上壳体顶端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凸块,所述上壳体的外侧壁上安装有电源插口,且上壳体的内壁上安装有与电源插口连接的正极导电弹片和负极导电弹片;所述旋钮总成的底壁中心处安装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为两个弧形截面的子杆组成,所述定位杆的底端通过第二定位孔进入套管柱的第一定位孔内,所述定位杆靠近顶端的侧壁上安装有正极导电圈和负极导电圈,所述正极导电圈与正极导电弹片处于同一高度,所述负极导电圈与负极导电弹片处于同一高度,所述旋钮总成的底壁上贯穿开设有第四气孔,且第四气孔与第三气孔、第一分区、第二分区、第三分区、第四分区以及第一气孔相互对应,所述旋钮总成的内壁上安装有定位插杆,所述旋钮总成顶端的内壁安装有第四凸块;所述风扇包括安装框、扇叶以及马达,所述安装框贯穿开设有定位插孔,且定位插孔与定位插杆相互对应;所述上壳体盖底部的外侧开设有第三凹槽,且第三凹槽与第二凸块相互匹配;所述导光圈底部的外侧开设有第四凹槽,且第四凹槽与第四凸块相互匹配,所述导光圈的内侧安装有第五凸块和第六凸块;所述顶盖的边沿处开设有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所述第五凹槽与第五凸块相互匹配,所述第六凹槽与第六凸块相互匹配,所述顶盖贯穿开设有出气孔。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孔环绕开设在下壳体底部的四周,且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通过L形直角槽和第三凸块实现可分离式安装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区、第三分区和第四分区内均放置有香料或香皂。进一步地,所述导光圈内安装有灯珠。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的香氛装置,其外形小巧,摆放方便,可随意放置在车内空间,可存储多种香料或者香皂,进而产生多种香气,且香气在挥发时,通过风扇进行排出,其香味更加浓郁,效果更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载多味香氛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载多味香氛装置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和俯视图;图4为下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和俯视图;图5为香氛盒的结构示意图和俯视图;图6为上密封板的俯视图;图7为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和仰视图;图8为旋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和俯视图;图9为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上壳体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导光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壳体、2下密封板、3香氛盒、4上密封板、5上壳体、6旋钮总成、7风扇、8上壳体盖、9导光圈、10顶盖、101进气孔、102L形直角槽、103第一凸块、104第一挡圈、201第一凹槽、202第一气孔、203套管柱、204第一定位孔、301第二凹槽、302通管、3030第一分区、3031第二分区、3032第三分区、3033第四分区、304第二气孔、401第二定位孔、402第三气孔、501电源插口、502第二凸块、503定位柱、504第二挡圈、505第三凸块、601定位杆、602第四气孔、603定位插杆、604第四凸块、701定位插孔、801第三凹槽、901第五凸块、902第四凹槽、903第六凸块、1001出气孔、1002第五凹槽、1003第六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12,一种车载多味香氛装置,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5,还包括位于下壳体1和上壳体5内的下密封板2、香氛盒3、上密封板4、旋钮总成6、风扇7,上壳体5的上端安装有上壳体盖8,风扇7的上端延伸至上壳体盖8的上侧且安装有导光圈9和顶盖10;下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进气孔101,下壳体1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凸块103和第一挡圈104,且第一挡圈104位于第一凸块103的下侧,进气孔101的上部开设有L形直角槽102;下密封板2的边沿处开设有第一凹槽201,且第一凹槽201与第一凸块103相互配合,下密封板2顶壁的中心处安装有套管柱203,套管柱203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204,下密封板2开设有第一气孔202,下密封板2通过第一挡圈104放置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多味香氛装置,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下壳体(1)和上壳体(5)内的下密封板(2)、香氛盒(3)、上密封板(4)、旋钮总成(6)、风扇(7),所述上壳体(5)的上端安装有上壳体盖(8),所述风扇(7)的上端延伸至上壳体盖(8)的上侧且安装有导光圈(9)和顶盖(10);/n所述下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进气孔(101),所述下壳体(1)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凸块(103)和第一挡圈(104),且第一挡圈(104)位于第一凸块(103)的下侧,所述进气孔(101)的上部开设有L形直角槽(102);/n所述下密封板(2)的边沿处开设有第一凹槽(201),且第一凹槽(201)与第一凸块(103)相互配合,所述下密封板(2)顶壁的中心处安装有套管柱(203),所述套管柱(203)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204),所述下密封板(2)开设有第一气孔(202),所述下密封板(2)通过第一挡圈(104)放置在下壳体(1)的内部;/n所述香氛盒(3)底部的边沿处开设有第二凹槽(301),且第二凹槽(301)与第一凸块(103)相互配合,所述香氛盒(3)呈圆管状,所述香氛盒(3)底端的内侧安装有圆板,所述圆板的顶壁上安装有一个通管(302)和四个分隔板,所述香氛盒(3)的内部通过四个分隔板设有第一分区(3030)、第二分区(3031)、第三分区(3032)和第四分区(3033),且第一分区(3030)、第二分区(3031)、第三分区(3032)和第四分区(3033)分别与第一气孔(202)对应,与第二分区(3031)、第三分区(3032)和第四分区(3033)对应的所述圆板处均贯穿开设有第二气孔(304);/n所述上密封板(4)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401),且第二定位孔(401)与第一定位孔(204)对应,所述上密封板(4)贯穿开设有第三气孔(402),且第三气孔(402)与第一气孔(202)对应;/n所述上壳体(5)底部的内壁安装有第三凸块(505),且第三凸块(505)与L形直角槽(102)对应,所述上壳体(5)的内壁上安装有定位柱(503)和第二挡圈(504),且第二挡圈(504)位于定位柱(503)的下侧,所述上壳体(5)顶端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凸块(502),所述上壳体(5)的外侧壁上安装有电源插口(501),且上壳体(5)的内壁上安装有与电源插口(501)连接的正极导电弹片和负极导电弹片;/n所述旋钮总成(6)的底壁中心处安装有定位杆(601),所述定位杆(601)为两个弧形截面的子杆组成,所述定位杆(601)的底端通过第二定位孔(401)进入套管柱(203)的第一定位孔(204)内,所述定位杆(601)靠近顶端的侧壁上安装有正极导电圈和负极导电圈,所述正极导电圈与正极导电弹片处于同一高度,所述负极导电圈与负极导电弹片处于同一高度,所述旋钮总成(6)的底壁上贯穿开设有第四气孔(602),且第四气孔(602)与第三气孔(402)、第一分区(3030)、第二分区(3031)、第三分区(3032)、第四分区(3033)以及第一气孔(202)相互对应,所述旋钮总成(6)的内壁上安装有定位插杆(603),所述旋钮总成(6)顶端的内壁安装有第四凸块(604);/n所述风扇(7)包括安装框、扇叶以及马达,所述安装框贯穿开设有定位插孔(701),且定位插孔(701)与定位插杆(603)相互对应;/n所述上壳体盖(8)底部的外侧开设有第三凹槽(801),且第三凹槽(801)与第二凸块(502)相互匹配;/n所述导光圈(9)底部的外侧开设有第四凹槽(902),且第四凹槽(902)与第四凸块(604)相互匹配,所述导光圈(9)的内侧安装有第五凸块(901)和第六凸块(903);/n所述顶盖(10)的边沿处开设有第五凹槽(1002)和第六凹槽(1003),所述第五凹槽(1002)与第五凸块(901)相互匹配,所述第六凹槽(1003)与第六凸块(903)相互匹配,所述顶盖(10)贯穿开设有出气孔(10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多味香氛装置,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下壳体(1)和上壳体(5)内的下密封板(2)、香氛盒(3)、上密封板(4)、旋钮总成(6)、风扇(7),所述上壳体(5)的上端安装有上壳体盖(8),所述风扇(7)的上端延伸至上壳体盖(8)的上侧且安装有导光圈(9)和顶盖(10);
所述下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进气孔(101),所述下壳体(1)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凸块(103)和第一挡圈(104),且第一挡圈(104)位于第一凸块(103)的下侧,所述进气孔(101)的上部开设有L形直角槽(102);
所述下密封板(2)的边沿处开设有第一凹槽(201),且第一凹槽(201)与第一凸块(103)相互配合,所述下密封板(2)顶壁的中心处安装有套管柱(203),所述套管柱(203)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204),所述下密封板(2)开设有第一气孔(202),所述下密封板(2)通过第一挡圈(104)放置在下壳体(1)的内部;
所述香氛盒(3)底部的边沿处开设有第二凹槽(301),且第二凹槽(301)与第一凸块(103)相互配合,所述香氛盒(3)呈圆管状,所述香氛盒(3)底端的内侧安装有圆板,所述圆板的顶壁上安装有一个通管(302)和四个分隔板,所述香氛盒(3)的内部通过四个分隔板设有第一分区(3030)、第二分区(3031)、第三分区(3032)和第四分区(3033),且第一分区(3030)、第二分区(3031)、第三分区(3032)和第四分区(3033)分别与第一气孔(202)对应,与第二分区(3031)、第三分区(3032)和第四分区(3033)对应的所述圆板处均贯穿开设有第二气孔(304);
所述上密封板(4)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401),且第二定位孔(401)与第一定位孔(204)对应,所述上密封板(4)贯穿开设有第三气孔(402),且第三气孔(402)与第一气孔(202)对应;
所述上壳体(5)底部的内壁安装有第三凸块(505),且第三凸块(505)与L形直角槽(102)对应,所述上壳体(5)的内壁上安装有定位柱(503)和第二挡圈(504),且第二挡圈(504)位于定位柱(503)的下侧,所述上壳体(5)顶端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凸块(502),所述上壳体(5)的外侧壁上安装有电源插口(501),且上壳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东坪
申请(专利权)人:天长市华欣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