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纺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24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纺织面料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纺织面料,包括透气层、防水层、杀菌层和里料层,设有由透气纤维层、透气膜、透气通道和透气孔组成的透气层,使得面料内外的空气能够通过透气通道实现交换,透气性能好,且交错设置的透气通道,增大了透气的气体交换面积,提高了透气性能;设有由吸水纤维层、交叉状涤纶线和海绵体组成的防水层,能够有效吸收进入面料内的水分,阻隔了水分的传递,保证面料的干燥清洁;设有由光触媒纤维纵向纺纱线、光触媒纤维横向纺纱线、银离子杀菌纤维和抗菌颗粒组成的杀菌层,通过各自特有的杀菌抗菌性能,有效杀灭了进入面料内微生物的活性,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纺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具体为一种新型纺织面料。
技术介绍
针织面料,按织造方法分,有纬编针织面料和经编针织面料两类。纬编针织面料常以低弹涤纶丝或异型涤纶丝、锦纶丝、棉纱、毛纱等为原料,采用平针组织,变化平针组织,罗纹平针组织,双罗纹平针组织、提花组织,毛圈组织等,在各种纬编机上编织而成。现有使用的纺织面料普遍存在透气性差、防水性不好以及不能杀菌的缺点,面料容易贴附于身上,导致穿着舒适感降低,不利于散热,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纺织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纺织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纺织面料,包括透气层、防水层、杀菌层和里料层,所述透气层与防水层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层与杀菌层固定连接,所述杀菌层与里料层固定连接,所述透气层包括透气纤维层,所述透气纤维层内夹层中设有间隔分布的透气膜,所述透气膜两侧均等间距开设有透气通道,所述透气纤维层上开设有与透气通道连接的透气孔。进一步地,所述透气通道呈椭圆形结构,所述透气膜两侧的透气通道呈交错分布。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包括吸水纤维层,所述吸水纤维层内夹层中设有交叉状涤纶线,所述交叉状涤纶线呈波纹状穿插于吸水纤维层内侧面上,且相邻所述交叉状涤纶线之间交叉串设,所述交叉状涤纶线与吸水纤维层串设形成的空间内设有海绵体。进一步地,所述杀菌层包括若干根光触媒纤维纵向纺纱线和光触媒纤维横向纺纱线,所述光触媒纤维纵向纺纱线和光触媒纤维横向纺纱线呈交叉密集编织而成。进一步地,所述光触媒纤维纵向纺纱线和光触媒纤维横向纺纱线编织面上等间距设有银离子杀菌纤维,所述银离子杀菌纤维边缘与光触媒纤维纵向纺纱线和光触媒纤维横向纺纱线编织面绞接,所述银离子杀菌纤维与光触媒纤维纵向纺纱线和光触媒纤维横向纺纱线编织面之间设有抗菌颗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设有由透气纤维层、透气膜、透气通道和透气孔组成的透气层,使得面料内外的空气能够通过透气通道实现交换,透气性能好,且交错设置的透气通道,增大了透气的气体交换面积,提高了透气性能;设有由吸水纤维层、交叉状涤纶线和海绵体组成的防水层,能够有效吸收进入面料内的水分,阻隔了水分的传递,保证面料的干燥清洁;设有由光触媒纤维纵向纺纱线、光触媒纤维横向纺纱线、银离子杀菌纤维和抗菌颗粒组成的杀菌层,通过各自特有的杀菌抗菌性能,有效杀灭了进入面料内微生物的活性,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透气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水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杀菌层结构示意图。图中:1、透气层;11、透气纤维层;12、透气通道;13、透气孔;14、透气膜;2、防水层;21、吸水纤维层;22、交叉状涤纶线;23、海绵体;3、杀菌层;31、光触媒纤维纵向纺纱线;32、光触媒纤维横向纺纱线;33、银离子杀菌纤维;34、抗菌颗粒;4、里料层。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纺织面料,具有透气、防水和杀菌的优异性能,实用性强;请参阅图1,一种新型纺织面料,包括透气层1,请参阅图2,透气层1包括透气纤维层11,透气纤维层11棉纤维、黏胶纤维和氨纶纤维组成,透气纤维层11内夹层中设有间隔分布的透气膜14,透气膜14为微孔型聚氨酯薄膜,透气膜14与透气纤维层11内夹层粘合连接,透气膜14两侧均等间距开设有透气通道12,透气纤维层11上开设有与透气通道12连接的透气孔13气体依次穿过透气纤维层11和透气膜14,从不同位置的透气通道12和透气孔13中透出,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能,便于异味的散失,保持面料内表面的清洁。请参阅图2,透气通道12呈椭圆形结构,透气膜14两侧的透气通道12呈交错分布,这种结构设置,增加了空气透出的面积,提高了空气的流通效率,保持面料的清爽,加速异味的散失。透气层1与防水层2固定连接,请参阅图3,防水层2包括吸水纤维层21,吸水纤维层21由纤维网针扎制成,吸水纤维层21内夹层中设有交叉状涤纶线22,交叉状涤纶线22呈波纹状穿插于吸水纤维层21内侧面上,且相邻交叉状涤纶线22之间交叉串设,通过交叉状涤纶线22之间交叉串设对海绵体23进行有效的固定,交叉涤纶线与吸水纤维层21串设形成的空间内设有海绵体23,通过海绵体23吸收面料中的水分,保持面料的干燥清爽。防水层2与杀菌层3固定连接,请参阅图4,杀菌层3包括若干根光触媒纤维纵向纺纱线31和光触媒纤维横向纺纱线32,光触媒纤维纵向纺纱线31和光触媒纤维横向纺纱线32由表面涂覆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的亚麻纤维纺纱而成,可大大增加织物的导电性能,其抗静电、吸附、除臭、抗菌、发射远红外线和产生负氧离子等能力也大大提高,光触媒纤维纵向纺纱线31和光触媒纤维横向纺纱线32呈交叉密集编织而成,这种结构设置提高了面料的结构紧密度,具有一定的抗拉性能。光触媒纤维纵向纺纱线31和光触媒纤维横向纺纱线32编织面上等间距设有银离子杀菌纤维33,可以使面料通过银离子进行杀菌,避免面料受到细菌的侵蚀,银离子杀菌纤维33边缘与光触媒纤维纵向纺纱线31和光触媒纤维横向纺纱线32编织面绞接,银离子杀菌纤维33与光触媒纤维纵向纺纱线31和光触媒纤维横向纺纱线32编织面之间设有抗菌颗粒34,抗菌颗粒34为银系抗菌材料做成的细小颗粒,增强面料的抗菌能力。杀菌层3与里料层4固定连接。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气层(1)、防水层(2)、杀菌层(3)和里料层(4),所述透气层(1)与防水层(2)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层(2)与杀菌层(3)固定连接,所述杀菌层(3)与里料层(4)固定连接,所述透气层(1)包括透气纤维层(11),所述透气纤维层(11)内夹层中设有间隔分布的透气膜(14),所述透气膜(14)两侧均等间距开设有透气通道(12),所述透气纤维层(11)上开设有与透气通道(12)连接的透气孔(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气层(1)、防水层(2)、杀菌层(3)和里料层(4),所述透气层(1)与防水层(2)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层(2)与杀菌层(3)固定连接,所述杀菌层(3)与里料层(4)固定连接,所述透气层(1)包括透气纤维层(11),所述透气纤维层(11)内夹层中设有间隔分布的透气膜(14),所述透气膜(14)两侧均等间距开设有透气通道(12),所述透气纤维层(11)上开设有与透气通道(12)连接的透气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通道(12)呈椭圆形结构,所述透气膜(14)两侧的透气通道(12)呈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2)包括吸水纤维层(21),所述吸水纤维层(21)内夹层中设有交叉状涤纶线(22),所述交叉状涤纶线(22)呈波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圣降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晨怡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