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模板直浇道脱模改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79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模板直浇道脱模改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水口板、定模和动模,所述水口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安装在面板上,所述第一板安装在定模上,所述第二板和第一板相连接,所述第二板内设有进口流道、斜流道和出口流道,所述进口流道、斜流道和出口流道依次相连通,所述斜流道的截面大小随着截面到进口流道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进口流道、斜流道和出口流道能对应成型出料头的主体,由于斜流道的截面大小随着截面到进口流道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即斜流道不呈方形,其侧部会形成有一定的斜度,则当料头脱出时,其容易和斜流道发生松动,避免了其之间的卡死,从而有效降低料头的脱出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模板直浇道脱模改善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模板直浇道脱模改善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现在工业生产上的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等都离不开模具的使用。而压铸模具是常见的模具之一,压铸模具常分为二模板模具和三模板模具。三模板模具相对于二模板模具其能获得更稳定的原料流向,从而得到较高的产品质量。但是,常见的三模板模具相对于二模板模具需要额外增加一次水口板和面板之间的脱模,且水口板和面板脱模后,还需要将位于料柄处的料头脱出,但往往料柄和料头之间的脱模难度很大,甚至其之间容易发生卡死,导致其在相互分离时对模具造成损伤,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模板直浇道脱模改善模具,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三模板直浇道脱模改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水口板、定模和动模,所述水口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安装在面板上,所述第一板安装在定模上,所述第二板和第一板相连接,所述第二板内设有进口流道、斜流道和出口流道,所述进口流道、斜流道和出口流道依次相连通,所述斜流道的截面大小随着斜流道的截面到进口流道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时,进口流道、斜流道和出口流道能对应成型出料头的主体,由于斜流道的截面大小随着截面到进口流道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即斜流道不呈方形,其侧部会形成有一定的斜度,则当料头脱出时,其容易和斜流道发生松动,避免了其之间的卡死,从而有效降低料头的脱出难度,保证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板内设有第一过渡流道和第二过渡流道,所述进口流道通过第一过渡流道与斜流道相连通,所述斜流道通过第二过渡流道与出口流道相连通。第一过渡流道的设置能便于进口流道上的物料能有效流动到斜流道处,第二过渡流道的设置能便于斜流道上的物料能有效流动到第二过渡流道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板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嵌于第一板内。凸起的设置能增加第二板和第一板的接触面积,提高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上设有浇注口,所述浇注口与进口流道相连通。浇注口的设置能方便物料进入到本技术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模包括定模板和定模仁,所述第一板安装在定模板上,所述定模仁嵌于定模板内,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板和动模仁,所述定模板和动模板相连接,所述定模仁和动模仁相连接,所述定模仁和动模仁围出型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模包括浇口套,所述浇口套内设有进浇道,所述型腔和出口流道通过进浇道相连通。浇口套的设置能便于进浇道的布置,以使得物料能有效进入到型腔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包括顶针和顶针板,所述顶针的一端嵌于顶针板内,所述动模内设有顶针槽,所述顶针的另一端嵌于顶针槽内。顶针槽的设置能对顶针的移动起导向作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包括底板和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一端与动模相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另一端嵌于底板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三模板直浇道脱模改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三模板直浇道脱模改善模具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图1的三模板直浇道脱模改善模具的第二板的正视图。图4为图3的三模板直浇道脱模改善模具的第二板的仰视图。图中:1.面板、2.水口板、3.定模、4.动模、5.顶针、6.顶针板、7.底板、8.支撑块、10.型腔、11.第一板、12.第二板、121.进口流道、122.斜流道、123.出口流道、124.第一过渡流道、125.第二过渡流道、120.凸起、111.浇注口、31.定模板、32.定模仁、33.浇口套、331.进浇道、41.动模板、42.动模仁和421.顶针槽、1221.斜流道的截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的一种三模板直浇道脱模改善模具,包括面板1、水口板2、定模3和动模4。水口板1包括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第二板12的一部分嵌装于面板11上,且第二板12上设有凸起120。第一板11嵌装在定模3上,第二板12和第一板11相连接,且第二板12上的凸起120嵌于第一板11内。而第二板12内还设有进口流道121、斜流道122、出口流道123、第一过渡流道124和第二过渡流道125。进口流道121通过第一过渡流道124与斜流道122相连通,斜流道122通过第二过渡流道125与出口流道123相连通,且第一过渡流道124和第二过渡流道125呈圆弧状,且斜流道的截面1221的大小随着斜流道的截面1221到进口流道121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从而使得斜流道122的侧部呈倾斜状。面板11上还设有浇注口111,浇注口111与进口流道121相连通,使得物料能通过浇注口111进料到进口流道121中。定模3包括定模板31和定模仁32,水口板2的第一板11通过螺栓嵌装在定模板31上,定模仁32通过螺栓固定嵌于定模板31内,动模4包括动模板41和动模仁42,定模板31和动模板41相连接,定模仁32和动模仁42相连接,且定模仁32和动模仁42在连接后会围出型腔10。定模3还包括浇口套33,浇口套33内设有进浇道331,型腔10和出口流道123之间通过进浇道331相连通,使得从出口流道123流出的物料能通过进浇道331流到型腔10中。本技术还包括顶针5和顶针板6,顶针5为多个,且所有顶针5的一端均嵌于顶针板6内,动模4内设有与多个顶针5位置相对应的多个顶针槽421,且所有顶针槽421均穿过动模4的动模仁42和动模板41并与型腔10相连通。而多个顶针5的另一端均一一对应嵌于多个顶针槽421内。本技术还包括底板7和支撑块8,支撑块8的一端与动模4的动模板41固定连接,且支撑块8的另一端嵌于底板7内,从而使得底板7和动模4通过支撑块8相连接。本技术在使用时,物料能从浇注口111进入到,并依次流经进口流道121、第一过渡流道124、斜流道122、第二过渡流道125、出口流道123和进浇道331,最终流入到型腔10内,从而于型腔10中对应成型出需要的产品。而本技术在产品成型后需要进行两次脱模,第一次是面板1和水口板2之间的脱模,第二次是定模3和动模4之间的脱模。且在面板1和水口版2脱模后,还需要将位于第二板12上的料头进行脱模,而本技术中由于斜流道的截面1221大小随着斜流道的截面1221到进口流道121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即斜流道122不呈方形,其侧部会形成有一定的斜度,从而当料头容易和斜流道122发生松动,避免了其之间的卡死,有效降低料头的脱出难度。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三模板直浇道脱模改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水口板、定模和动模,所述水口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安装在面板上,所述第一板安装在定模上,所述第二板和第一板相连接,所述第二板内设有进口流道、斜流道和出口流道,所述进口流道、斜流道和出口流道依次相连通,所述斜流道的截面大小随着斜流道的截面到进口流道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三模板直浇道脱模改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水口板、定模和动模,所述水口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安装在面板上,所述第一板安装在定模上,所述第二板和第一板相连接,所述第二板内设有进口流道、斜流道和出口流道,所述进口流道、斜流道和出口流道依次相连通,所述斜流道的截面大小随着斜流道的截面到进口流道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模板直浇道脱模改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内设有第一过渡流道和第二过渡流道,所述进口流道通过第一过渡流道与斜流道相连通,所述斜流道通过第二过渡流道与出口流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模板直浇道脱模改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嵌于第一板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模板直浇道脱模改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设有浇注口,所述浇注口与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春姜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弘禾伟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