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上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56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上料机,包括进料斗、传输带组件和螺旋输送机,传输带组件上端面均匀布设有多组槽型辊组,下端面均匀布设有多个平行下托辊,倾斜台面两端设置有变向辊筒,传输带组件还包括由平行下托辊驱动的传输带,变向辊筒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进料斗设置在传输带较低的一侧上方,传输带较高的一侧下端设置传料斗,螺旋输送机包括输送机主体和输送机主体内设置的无轴螺旋叶片,无轴螺旋叶片通过第二电机驱动,输送机主体上端设置集料斗,传料斗设置在集料斗的上方,输送机主体与下一工艺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结合了皮带、螺旋机械上料,能快速安全可靠地输送初捡后的油泥沙,使用方便,效果好,可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上料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复合上料机。
技术介绍
中国境内的各大油、气田在石油生产、开采过程中,均有不可避免的排放与泄漏。长期积累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以及水源污染隐患。目前,各大油田已经按照国家环保战略的具体要求,全面展开了油气区污染土壤的处理治理工作,其中含油泥沙的脱油无害化处理,是最大的难题。由于处理对象组成复杂多变,其中各样的垃圾、杂质特别容易造成设备的卡、堵、憋等现象。因此在处理之前需要进行初步筛捡然后再进行统一输送处理。通常使用常用的输送皮带或输送电机进行上料输送,但是待处理油泥沙粘稠且板结现象严重,使用传统的传输带或输送机很容易出现卡机、掉落等现象,传输效率低下,运营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上料机,该复合上料机结构设计科学合理,专门设计了凹槽型传输带,将皮带传送、螺旋输送方式结合在一起,实现高效率运输油泥沙物料,提高油泥沙脱油净化处理效率,使用操作方便,维护保养成本低廉,可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上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斗、传输带组件和螺旋输送机,所述传输带组件包括传输带、倾斜台面和支架,所述倾斜台面倾斜设置通过阶梯桩式支架支撑固定,所述倾斜台面上端面均匀布设有多组槽型辊组,所述倾斜台面的下端面均匀布设多个平行下托辊,所述倾斜台面的两端设置有变向辊筒,所述传输带整体呈闭合环状绷紧贴附设置在槽型辊组、平行下托辊和变向辊筒上,所述变向辊筒通过固定安装在倾斜台面一侧的第一电机驱动,所述槽型辊组包括位于中间的水平辊和对称设置在水平辊两侧的倾斜辊,一个水平辊和两个倾斜辊形成截面为梯形的凹槽,所述传输带上较低的一端上方设置所述进料斗,传输带上较高的一端下方设置传料斗,所述螺旋输送机包括呈矩形条状的输送机主体和输送机主体内设置的无轴螺旋叶片,所述输送机主体的顶面开放且设置有与所述传料斗位置垂直对应的接料斗,所述输送机主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面分别安装有驱动所述无轴螺旋叶片的第二电机和物料出口,所述物料出口与下一道工序的装置进口连通。优选的,所述水平辊两端设置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倾斜台面上表面的第一连接座,所述水平辊的中心轴通过轴承回转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座内,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倾斜辊的相对两外侧设置有固定连接在倾斜台面上表面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高度高于第一连接座,所述倾斜辊的中心轴一端通过轴承回转安装在第一连接座内,倾斜辊的中心轴另一端通过轴承回转安装在第二连接座内,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与倾斜辊中心轴垂直的倾斜面,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与倾斜辊中心轴垂直的弯折段,所述倾斜台面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座,所述平行下托辊的中心轴通过轴承回转安装在所述第三连接座上,所述变向辊筒数量为两个且通过第四连接座安装在倾斜台面的上端面上。水平辊、倾斜辊形成截面为梯形的输送凹槽通道,能有效增加传输带的输送容量,还能避免板结、粘稠的物料从传输带上掉落。优选的,进料斗和传料斗既可通过支撑架放置在地面上,也可将进料斗和传料斗固定安装在倾斜台面的侧端面上。优选的,传输带组件可根据实际场地需要设置多组,多组传输带组件均通过传料斗将物料汇聚在螺旋输送机内,在工作场地较为分散时可多片区同步进行分拣上料,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优选的,所述螺旋输送机通过支撑架承托放置在工作地面上,所述物料出口上设置有活动端盖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实用性强,将皮带传送和螺旋输送方式相结合,能有效避免油泥沙输送过程中出现卡机、堵塞、掉落等现象,物料输送安全平稳,输送效率高,可多片区同步输送汇聚,大大提高油泥沙脱油处理工作效率,有效缩减成本。2、本技术在倾斜台面上设置水平辊和倾斜辊形成凹槽输送通道,能有效提高输送容量,防止传输带上的物料掉落。3、本技术通过无轴螺旋叶片送料,在送料的同时能对板结粘稠的物料进行一定的破碎,避免堵塞输送通道,降低维护运营成本。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传输带组件的侧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螺旋输送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螺旋输送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料斗;2—传输带;3—倾斜台面;4—传料斗;5—平行下托辊;6—支架;7—变向辊筒;8—传料斗;9—接料斗;10—输送机主体;11—支撑架;12—水平辊;13—倾斜辊;14—第一连接座;15—第二连接座;16—第三连接座;17—无轴螺旋叶片;18—第二电机;19—物料出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进料斗1、传输带组件和螺旋输送机,所述传输带组件包括传输带2、倾斜台面3和支架6,所述倾斜台面3倾斜设置通过阶梯桩式支架6支撑固定,所述倾斜台面3上端面均匀布设有多组槽型辊组4,所述倾斜台面3的下端面均匀布设多个平行下托辊5,所述倾斜台面3的两端设置有变向辊筒7,所述传输带2整体呈闭合环状绷紧贴附设置在槽型辊组4、平行下托辊5和变向辊筒7上,所述变向辊筒7通过固定安装在倾斜台面3一侧的第一电机驱动,所述槽型辊组4包括位于中间的水平辊12和对称设置在水平辊12两侧的倾斜辊13,一个水平辊12和两个倾斜辊13形成截面为梯形的凹槽,所述传输带2上较低的一端上方设置所述进料斗1,传输带2上较高的一端下方设置传料斗8,所述螺旋输送机包括呈矩形条状的输送机主体10和输送机主体10内设置的无轴螺旋叶片17,所述输送机主体10的顶面开放且设置有与所述传料斗8位置垂直对应的接料斗9,所述输送机主体1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面分别安装有驱动所述无轴螺旋叶片17的第二电机18和物料出口19,所述物料出口19与下一道工序的装置进口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辊12两端设置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倾斜台面3上表面的第一连接座14,所述水平辊12的中心轴通过轴承回转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座14内,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倾斜辊13的相对两外侧设置有固定连接在倾斜台面上表面的第二连接座15,所述第二连接座15的高度高于第一连接座14,所述倾斜辊13的中心轴一端通过轴承回转安装在第一连接座14内,倾斜辊13的中心轴另一端通过轴承回转安装在第二连接座15内,所述第一连接座14上设置有与倾斜辊13中心轴垂直的倾斜面,所述第二连接座15上设置有与倾斜辊13中心轴垂直的弯折段,所述倾斜台面3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座16,所述平行下托辊5的中心轴通过轴承回转安装在所述第三连接座16上,所述变向辊筒7数量为两个且通过第四连接座安装在倾斜台面3的上端面上。本实施例中,水平辊12、倾斜辊13形成截面为梯形的输送凹槽通道,能有效增加传输带2的输送容量,还能避免板结、粘稠的物料从传输带2上掉落。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上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斗(1)、传输带组件和螺旋输送机,所述传输带组件包括传输带(2)、倾斜台面(3)和阶梯桩式支架(6),所述倾斜台面(3)倾斜设置通过支架(6)支撑固定,所述倾斜台面(3)上端面均匀布设有多组槽型辊组(4),所述倾斜台面(3)的下端面均匀布设多个平行下托辊(5),所述倾斜台面(3)的两端设置有变向辊筒(7),所述传输带(2)整体呈闭合环状绷紧贴附设置在槽型辊组(4)、平行下托辊(5)和变向辊筒(7)上,所述变向辊筒(7)通过固定安装在倾斜台面(3)一侧的第一电机驱动,所述槽型辊组(4)包括位于中间的水平辊(12)和对称设置在水平辊(12)两侧的倾斜辊(13),一个水平辊(12)和两个倾斜辊(13)形成梯形凹槽,所述传输带(2)上较低的一端上方设置所述进料斗(1),传输带(2)上较高的一端下方设置传料斗(8),所述螺旋输送机包括呈矩形条状的输送机主体(10)和输送机主体(10)内设置的无轴螺旋叶片(17),所述输送机主体(10)的顶面开放且设置有与所述传料斗(8)位置垂直对应的接料斗(9),所述输送机主体(1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面分别安装有驱动所述无轴螺旋叶片(17)的第二电机(18)和物料出口(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上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斗(1)、传输带组件和螺旋输送机,所述传输带组件包括传输带(2)、倾斜台面(3)和阶梯桩式支架(6),所述倾斜台面(3)倾斜设置通过支架(6)支撑固定,所述倾斜台面(3)上端面均匀布设有多组槽型辊组(4),所述倾斜台面(3)的下端面均匀布设多个平行下托辊(5),所述倾斜台面(3)的两端设置有变向辊筒(7),所述传输带(2)整体呈闭合环状绷紧贴附设置在槽型辊组(4)、平行下托辊(5)和变向辊筒(7)上,所述变向辊筒(7)通过固定安装在倾斜台面(3)一侧的第一电机驱动,所述槽型辊组(4)包括位于中间的水平辊(12)和对称设置在水平辊(12)两侧的倾斜辊(13),一个水平辊(12)和两个倾斜辊(13)形成梯形凹槽,所述传输带(2)上较低的一端上方设置所述进料斗(1),传输带(2)上较高的一端下方设置传料斗(8),所述螺旋输送机包括呈矩形条状的输送机主体(10)和输送机主体(10)内设置的无轴螺旋叶片(17),所述输送机主体(10)的顶面开放且设置有与所述传料斗(8)位置垂直对应的接料斗(9),所述输送机主体(1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面分别安装有驱动所述无轴螺旋叶片(1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红利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中聚汇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