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650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异形显示面板包括多行主扫描线、多行数据线以及多个像素单元,其中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每个子像素单元包括主子像素单元和辅子像素单元;所述异形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主子像素单元内的主TFT开关和主像素电极、位于辅子像素单元内的辅TFT开关、分享TFT开关和辅像素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主子像素单元和辅子像素单元共用扫描线和数据线并将像素电极分为主像素电极和辅像素电极,通过下一行扫描线控制分享TFT开关以将辅像素电极的电压分摊到更低,实现亮度变暗,使锯齿部分的像素亮度进行较平滑的过渡,实现弱化锯齿的效果,达到改善锯齿状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
,尤其涉及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显示面板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矩形的规则形状的显示面板。圆形等异形显示面板成为主流显示设备。异形显示面板的缺口(notch)或者圆角等区域由于弧边的存在,导致像素不能规则的阵列,而发光层必须与像素电路一一对应。为了满足显示器异形部分设计,如图1所示,显示区域10的边角呈弧形A,图2所示直接将多余的像素区域去除的早起现有技术,即将弧形A的多余像素区域去除。因像素为方形,如此会在宏观上有较严重的锯齿感,如图2所示。后续提出了使用各种样式的黑色矩阵(BM)对像素进行部分遮挡的方案,以弱化锯齿感。如图3所示为一个典型的BM遮挡方案。当像素较大时,这种使用BM遮挡的设计补偿设计仍有较明显锯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锯齿部分的像素亮度进行较平滑的过渡,实现弱化锯齿的效果的异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其包括平行设置的多行主扫描线、垂直设置的多行数据线、以及由主扫描线和数据线交叉限定的多个像素单元,其中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还包括位于相邻主扫描线之间的辅扫描线,每个子像素单元包括由辅扫描线分割且上下设置的主子像素单元和辅子像素单元;所述异形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主子像素单元内的主TFT开关和主像素电极、位于辅子像素单元内的辅TFT开关、分享TFT开关和辅像素电极;设定上下相邻两条主扫描线分别为第一主扫描线和第二主扫描线,所述辅扫描线位于第一主扫描线和第二主扫描线之间,辅扫描线在外围区域内与第一主扫描线连接;所述主TFT开关包括与第一主扫描连接的主栅极、与数据线连接的主源极、主漏极以及与主源极和主漏极接触的第一半导体层,所述主漏极与主像素电极连接;所述辅TFT开关包括与辅扫描线连接的辅栅极、与数据线连接的辅源极、辅漏极以及与辅源极和辅漏极接触的第二半导体层,辅漏极与辅像素电极连接;所述分享TFT开关包括与第二主扫描线连接的分享栅极、与辅漏极连接的分享漏极、与数据线连接的分享源极以及与分享源极和分享漏极接触的第三半导体层,所述分享漏极与辅像素电极连接。进一步地,异形显示面板还包括平行设置在第一主扫描线和辅扫描线之间的主公共电极线、平行设置在辅扫描线和第二主扫描线之间的辅公共电极线和分享公共电极线,辅公共电极线靠近辅扫描线设置,分享公共电极线靠近第二主扫描线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呈叠设在第一主扫描线的上方,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呈叠设在辅扫描线的上方,所述第三半导体层呈叠设在第二主扫描线的上方。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接触孔、第二接触孔和第三接触孔,所述主漏极通过第一接触孔与主像素电极连接,第一接触孔位于主公共电极线的上方;所述辅漏极通过第二接触孔与辅像素电极连接,第二接触孔位于辅公共电极线的上方;所述分享漏极通过第三接触孔与辅像素电极连接,第三接触孔位于分享公共电极线的上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异形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沉积第一金属层,对第一金属层进行曝光显示刻蚀形成平行的主扫描线、辅扫描线、主公共电极线、辅公共电极线和分享公共电极线;S2:沉积覆盖第一金属层的栅极绝缘层;S3:沉积半导体材料层,对半导体材料层进行曝光显示刻蚀形成位于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和第三半导体层;S4:沉积第二金属层,对第二金属层进行曝光显示刻蚀形成与主扫描线平行设置的数据线、与第一半导体层接触的主源极和主漏极、与第二半导体层接触的辅源极和辅漏极以及与第三半导体层接触的分享源极和分享漏极,S5:沉积覆盖第二金属层的绝缘层;S6:对绝缘层进行刻蚀形成与主漏极连接且位于主公共电极线上方的第一接触孔、与辅漏极连接且位于辅公共电极线上方的第二接触孔以及与分享漏极连接且位于分享公共电极线上方的第三接触孔;S7:沉积透明半导体材料层,对透明半导体材料层进行刻蚀形成主像素电极和辅像素电极,主像素电极通过第一接触孔与主漏极连接,辅像素电极通过第二接触孔与辅漏极连接,辅像素电极通过第三接触孔与分享漏极连接。进一步地,针对步骤S1,设定相邻两行主扫描线分别为第一主扫描线和第二主扫描线,辅扫描线平行设置在第一主扫描线和第二主扫描线之间且与副扫描线和第一主扫描线在外围区域连接;主公共电极线平行设置在第一主扫描线和辅扫描线之间,辅公共电极线和分享公共电极线平行设置在辅扫描线和第二主扫描线之间,辅公共电极线靠近辅扫描线设置,分享公共电极线靠近第二主扫描线设置。进一步地,针对步骤S3,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三导体板层不接触且均呈叠设置在第一主扫描线和第二主扫描线的上方,第二半导体层呈叠设置在辅扫描线上。进一步地,针对步骤S4,主源极和辅源极均与数据线连接,主漏极延伸至主公共电极线的上方,辅漏极延伸至辅公共电极线的上方,分享源极与辅漏极连接;第一主扫描线、辅扫描线和数据线围设形成主子像素单元,第二主扫描线、辅扫描线和数据线围设形成辅子像素单元。进一步地,针对步骤S7,主像素电极位于主子像素单元内,辅像素电极位于辅子像素单元内。本专利技术在异形区域将一个子像素单元分成主子像素单元和辅子像素单元的两部分,主子像素单元和辅子像素单元根据异形区域的面积进行调整并进行锯齿补偿;主子像素单元和辅子像素单元共用扫描线和数据线并将像素电极分为主像素电极和辅像素电极,通过下一行扫描线控制分享TFT开关以将辅像素电极的电压分摊到更低,实现亮度变暗,使锯齿部分的像素亮度进行较平滑的过渡,实现弱化锯齿的效果,达到改善锯齿状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显示区域的边角呈弧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早期去除图1所示多余像素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采用黑色矩阵对多余像素区域进行部分遮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异形显示面板在异形区域的像素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异形显示面板在异形区域的平面图;图6为图4和图5所示异形显示面板的驱动波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异形显示面板降低部分亮度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异形显示面板在异形区域的剖线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在A-B区域的剖视图;图10为图8所示在B-C区域的剖视图;图11为图8所示在C-D区域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异形显示面板,如图4和图5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其包括平行设置的多行主扫描线、垂直设置的多行数据线、以及由主扫描线和数据线交叉限定的多个像素单元,其中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相邻主扫描线之间的辅扫描线,每个子像素单元包括由辅扫描线分割且上下设置的主子像素单元和辅子像素单元;所述异形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主子像素单元内的主TFT开关和主像素电极、位于辅子像素单元内的辅TFT开关、分享TFT开关和辅像素电极;设定上下相邻两条主扫描线分别为第一主扫描线和第二主扫描线,所述辅扫描线位于第一主扫描线和第二主扫描线之间,辅扫描线在外围区域内与第一主扫描线连接;所述主TFT开关包括与第一主扫描连接的主栅极、与数据线连接的主源极、主漏极以及与主源极和主漏极接触的第一半导体层,所述主漏极与主像素电极连接;所述辅TFT开关包括与辅扫描线连接的辅栅极、与数据线连接的辅源极、辅漏极以及与辅源极和辅漏极接触的第二半导体层,辅漏极与辅像素电极连接;所述分享TFT开关包括与第二主扫描线连接的分享栅极、与辅漏极连接的分享漏极、与数据线连接的分享源极以及与分享源极和分享漏极接触的第三半导体层,所述分享漏极与辅像素电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其包括平行设置的多行主扫描线、垂直设置的多行数据线、以及由主扫描线和数据线交叉限定的多个像素单元,其中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相邻主扫描线之间的辅扫描线,每个子像素单元包括由辅扫描线分割且上下设置的主子像素单元和辅子像素单元;所述异形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主子像素单元内的主TFT开关和主像素电极、位于辅子像素单元内的辅TFT开关、分享TFT开关和辅像素电极;设定上下相邻两条主扫描线分别为第一主扫描线和第二主扫描线,所述辅扫描线位于第一主扫描线和第二主扫描线之间,辅扫描线在外围区域内与第一主扫描线连接;所述主TFT开关包括与第一主扫描连接的主栅极、与数据线连接的主源极、主漏极以及与主源极和主漏极接触的第一半导体层,所述主漏极与主像素电极连接;所述辅TFT开关包括与辅扫描线连接的辅栅极、与数据线连接的辅源极、辅漏极以及与辅源极和辅漏极接触的第二半导体层,辅漏极与辅像素电极连接;所述分享TFT开关包括与第二主扫描线连接的分享栅极、与辅漏极连接的分享漏极、与数据线连接的分享源极以及与分享源极和分享漏极接触的第三半导体层,所述分享漏极与辅像素电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异形显示面板还包括平行设置在第一主扫描线和辅扫描线之间的主公共电极线、平行设置在辅扫描线和第二主扫描线之间的辅公共电极线和分享公共电极线,辅公共电极线靠近辅扫描线设置,分享公共电极线靠近第二主扫描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呈叠设在第一主扫描线的上方,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呈叠设在辅扫描线的上方,所述第三半导体层呈叠设在第二主扫描线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触孔、第二接触孔和第三接触孔,所述主漏极通过第一接触孔与主像素电极连接,第一接触孔位于主公共电极线的上方;所述辅漏极通过第二接触孔与辅像素电极连接,第二接触孔位于辅公共电极线的上方;所述分享漏极通过第三接触孔与辅像素电极连接,第三接触孔位于分享公共电极线的上方。


5.一种异形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沉积第一金属层,对第一金属层进行曝光显示刻蚀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强任文艳黄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