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扩散膜及其制造方法。该扩散膜,包含一透明基板以及一扩散层。其中,扩散层是设置于透明基板一侧,扩散层是包含一粘接剂、复数球状散射颗粒以及复数非球状散射颗粒,球状散射颗粒与非球状散射颗粒是混于粘接剂中。该扩散膜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混合复数球状散射颗粒及复数非球状散射颗粒于一具有粘接剂的溶液中,以形成一混合液;以及涂布混合液于一透明基板。因为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扩散层是具有复数球状散射颗粒及复数非球状散射颗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藉由球状散射颗粒及非球状散射颗粒的堆叠,以提高单位体积内的堆叠密度,故可增加光线的折射次数,进而能够达到更佳的光线扩散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用的,可藉由球状散射颗粒及非球状散射颗粒的堆叠,以提高单位体积内的堆叠密度,故可增加光线的折射次数,进而能达到更佳光线扩散效果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的日益进步,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身电子产品的盛行,对于轻薄短小、耗电量低的显示器的需求日益增加。其中,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以其耗电量低、发热量少、重量轻、以及非辐射性等等优点,已经被使用于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中,并且已逐渐地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 Display,CRT Display)。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主要是包含有一液晶面板(Liquid CrystalPanel)以及一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其中,液晶面板具有两基板、以及一夹设于两基板间的液晶层;而背光模组是可将来自一光源的光线均匀地分布在液晶面板的背面。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习知的背光模组的一示意图。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1,以一直下式(Direct Type)背光模组1为例,主要是包含至少一光源11、一背板12、一扩散板(Diffusing Plate)13、以及一扩散膜(Diffusing Film)14。该光源11是间隔排列设置于背板12内,其中光源11是以复数冷阴极灯管为例。扩散板13是设置于光源11之上,而扩散膜14是与扩散板13叠合。扩散板13与扩散膜14的功能类似,目的是将背光模组1的光源11均匀化,以减少线光源的明暗□均问题,其中,扩散板13的厚度较厚(约为2-3mm),兼具有支撑效果。请参阅图2所示,是现有习知的扩散膜的一剖面夸大示意图。现有习知的扩散膜14,包含一透明基板141、一扩散层(Diffusing Layer)142以及一抗沾粘反射层143。其中,扩散层142是形成于透明基板141的一侧,抗沾粘反射层143则设置于透明基板141的另一侧。抗沾粘反射层143是用以降低入射光的反射率与防止与下部材料沾粘,以增加光线的使用率。扩散层142是含有复数球型的散射颗粒(Spherical ScatteringParticles,S),藉由粘接剂(Binder)144而将扩散颗粒S与粘接剂144设置于透明基板141上,而形成扩散层142。扩散膜14的扩散效果主要是由于扩散层142中的粘接剂144与填充的散射颗粒S之间的折射率差异所造成。散射颗粒S分散在扩散层142之间,当光线经过扩散层142时,会不断地在两折射率相异的介质中穿过,此时光线同时产生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即造成光线均匀扩散的效果。为了提高光线均匀扩散的效果,则可增加散射颗粒S的堆叠密度,以使光线的折射次数增加。然而,如图3所示,是现有习知的散射颗粒S的一电显照片示意图,各散射颗粒S是呈均匀的圆形。现有技术的散射颗粒S通常是为球状颗粒,且大致具有相同的粒径,故无法使堆叠密度作有效地提升。根据文献的记载值,相同粒径非规则性疏松堆积的体积分率(volumefraction)为0.56~0.625;非规则性紧密堆积的体积分率则为0.610~0.667。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种扩散膜,可提升单位体积内散射颗粒的堆叠密度,以提高光线扩散的效果,实为一重要课题。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在产品结构、制造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便成了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能够提升单位体积内的散射颗粒堆叠密度,而可以增加单位体积内光线折射、反射次数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扩散膜,其包含一透明基板;以及一扩散层,是设置于该透明基板的一侧,该扩散层包含一粘接剂、复数球状散射颗粒以及复数非球状散射颗粒,该等球状散射颗粒与该等非球状散射颗粒是混于该粘接剂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扩散膜,其中所述的该等球状散射颗粒或该等非球状散射颗粒的材质是为有机高分子或无机材料。前述的扩散膜,其中所述的该等球状散射颗粒的材质是为聚甲基丙烯酸酯、二氧化硅或硅氧烷。前述的扩散膜,其中所述的该等非球状散射颗粒是经研磨后的散射颗粒。前述的扩散膜,其中所述的该等非球状散射颗粒是为经研磨后的该等球状散射颗粒。前述的扩散膜,其中所述的该等非球状散射颗粒的形状是为不规则形状。前述的扩散膜,其中所述的该等非球状散射颗粒的形状是为纺缍形、椭圆形、锯齿状、波浪状、或多边形。前述的扩散膜,其中所述的该等非球状散射颗粒的粒径大小是小于或等于该等球状散射颗粒的粒径大小,或可为含有较该等球状散射颗粒小的双粒径分布(bimodal)粒子。前述的扩散膜,其中所述的该等非球状散射颗粒的材质是为聚甲基丙烯酸酯、二氧化钛、氧化镁、二氧化硅或硅氧烷。前述的扩散膜,其更包含一抗沾粘反射层,是设置于该透明基板的另一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扩散膜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混合复数球状散射颗粒及复数非球状散射颗粒于一具有粘接剂的溶液中,以形成一混合液;以及涂布该混合液于一透明基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扩散膜制造方法,其更包含研磨该等球状散射颗粒以形成该等非球状散射颗粒。前述的扩散膜制造方法,其更包含去除该混合液中的溶剂。前述的扩散膜制造方法,其更包含涂布一抗沾粘反射层溶液于该透明基板的另一侧。前述的扩散膜制造方法,其更包含去除该抗沾粘反射层溶液中的溶剂。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本专利技术的扩散膜,其包含一透明基板以及一扩散层。其中,扩散层是设置于透明基板的一侧,扩散层是包含一粘接剂、复数球状散射颗粒以及复数非球状散射颗粒,球状散射颗粒与非球状散射颗粒是混于粘接剂中。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本专利技术的扩散膜制造方法,其包括混合复数球状散射颗粒及复数非球状散射颗粒于一具有粘接剂的溶液中,以形成一混合液;以及涂布混合液于透明基板。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承上所述,因为依本专利技术的中,扩散层是具有复数球状散射颗粒及复数非球状散射颗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可藉由球状散射颗粒及非球状散射颗粒的堆叠,以提高单位体积内的堆叠密度,故可以增加光线的折射次数,进而能够达到更佳的光线扩散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新颖的,能够提升单位体积内的散射颗粒堆叠密度,而可增加单位体积内的光线折射、反射次数,其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不论在产品结构、制造方法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扩散膜,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透明基板;以及一扩散层,是设置于该透明基板的一侧,该扩散层包含一粘接剂、复数球状散射颗粒以及复数非球状散射颗粒,该等球状散射颗粒与该等非球状散射颗粒是混于该粘接剂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宗奇,
申请(专利权)人:伸昌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