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胰管造影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25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胆胰管造影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第一管段总体呈圆锥状,前端呈圆球形,圆锥段侧壁开设侧孔,第二管段为单通道管,其内部开设连接第一管段的第二通道,第三管段为单通道管,其内部开设连通第二通道的第三通道,第三管段的侧壁设有造影剂注射接头,造影剂注射接头与第三通道相连,第三管段的尾端为导丝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前端管体呈锥形,管体头端呈球形,表面涂有亲水涂层,更容易进入十二指肠乳头共同通道内,或直接进入胆管和胰管内,而且对乳头黏膜无损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导丝通道开口于锥形头端的侧壁,旋转手柄使造影导管头端侧孔位于视野左侧,通过旋转手柄,实现选择性胆管或胰管插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胆胰管造影导管
本技术涉及胆胰管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胆胰管造影导管。
技术介绍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附件的不断完善,目前十二指肠镜技术(ERCP)已然成为诊断和治疗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措施,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管损伤、胆管狭窄、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等。该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恢复快等优点。其直视下观察,能发觉常规肝胆脾胰CT、超声以及磁共振等检查所不能发现的肝胆胰疾病,同时进行治疗,如十二指肠乳头炎、乳头狭窄、乳头旁憩室、十二指肠乳头过长、胆胰合流异常等。ERCP治疗肝胆胰疾病虽然具有上述优点,但是其操作难度系数相对较高。ERCP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胰胆管成功的选择性插管,部分患者因插管失败直接导致ERCP手术失败。反复的十二指肠乳头插管不仅延长的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风险,而且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进而增加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且存在一定的死亡率。临床上,为了提升ERCP手术中乳头插管的成功率,常常使导丝辅助造影导管进行胆管插管或胰管占据法进行胆管插管。如公开号为WO9323106A1的胆导管、CN209253911U的胆道造影管等,目前临床应用的胆胰管造影导管均为单通道引流管,引流管管身呈圆柱形,头端呈锥台状,引流管开口于导管头端。胆管插管时先将造影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共同通道内,再经造影导管置入斑马导丝,通过调节造影导管头端的方向,将导丝置入胆管或胰管内。该造影导管存在以下不足:1.造影导管头端开口呈一个圆环平面,将造影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共同通道存在一定的难度,造影导管难以直接置入胆管或胰管内,尤其是对于单孔型开口的十二指肠乳头,而且反复的插管,容易导致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增加插管的难度及术中出血、术后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造影导管置入十二指肠乳头共同通道后,造影导管开口容易被胆胰管隔膜或肌间隔堵塞,导致导丝难以进入胆管或胰管内,需反复调整造影导管进入十二指肠乳头共同通道的深度,延长的操作时间;3.造影导管置入十二指肠乳头共同通道后,不能控制导丝进入的方向,导致胆管插管时导丝进入胰管,而胰管插管时导丝进入胆管,不仅降低选择性胆胰管插管的成功率,延长手术时间,而且容易导致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增加术中出血及术后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胆胰管造影导管。本技术导丝可顺利进入胆管或胰管内。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胆胰管造影导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总体呈圆锥状,前端呈圆球形,所述第一管段的圆锥段侧壁开设侧孔,圆锥段底面开设第一通孔,所述侧孔与第一通孔相连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二管段为单通道管,其内部开设连接第一通孔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三管段为单通道管,其内部开设连通第二通道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管段的侧壁设有造影剂注射接头,所述造影剂注射接头与第三通道相连,所述第三管段的尾端为导丝入口;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管段的侧孔正对胆管或胰管,相对应的,圆球形前端抵在胰管括约肌开口或是胆管括约肌开口,所述第二管段进入人体,所述第三管段位于人体外部。进一步地,所述侧孔距离头部顶端2~4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段表面涂有亲水涂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管段的外壁还设有固定在其上的用于旋转导管的导管旋转机构。进一步地,第二管段、第三管段的外径以及第一管段的底面的外径相同,均为7Fr。进一步地,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任一处内径均等,直径为1mm。进一步地,锥形头端长度10mm。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前端管体呈锥形,管体头端呈球形,表面涂有亲水涂层,更容易进入十二指肠乳头共同通道内,或直接进入胆管和胰管内,而且对乳头黏膜无损伤;2、本技术导丝通道开口于锥形头端的侧壁,旋转手柄使造影导管头端侧孔位于视野左侧,经造影导管插入导丝,引流管锥形头端可以实现对胰管括约肌开口的堵塞,导丝可顺利进入胆管内,降低导丝进入胰管的概率;旋转手柄使造影导管头端侧孔位于视野右侧,经造影导管插入导丝,引流管锥形头端可以实现对胆管括约肌开口的堵塞,导丝可顺利进入胰管内,降低导丝进入胆管的概率,通过旋转手柄,实现选择性胆管或胰管插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管段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工作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图中:11、第一管段圆球形前端;12、第一管段圆锥状主体;13、侧孔;14、第一通道;2、第二管段;21、第二通道;3、第三管段;31、第三通道;32、导管旋转机构;33、造影剂注射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胆胰管造影导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前端11呈圆球形,主体12呈圆锥状,即第一管段的底端为圆台形,所述第一管段的圆锥段侧壁开设侧孔13,圆锥段底面开设第一通孔,所述侧孔13与第一通孔相连形成第一通道14;所述第二管段2为单通道管,其内部开设连接第一通孔的第二通道21;所述第三管段3为单通道管,其内部开设连通第二通道21的第三通道31,所述第三管段的侧壁设有造影剂注射接头33,所述造影剂注射接头33与第三通道31相连,所述第三管段3的尾端为导丝入口,造影剂注射接头33与第三通道31相连处可为线性或是具有一定的弧度;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管段的侧孔正对胆管或胰管,相对应的,圆球形前端抵在胰管括约肌开口或是胆管括约肌开口,所述第二管段进入人体,所述第三管段位于人体外部。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侧孔的顶端距离头部顶端2~4mm,本实施例中,为3mm。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管段表面涂有亲水涂层。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管段的外壁还设有固定在其上的用于旋转导管的导管旋转机构32,其为便于抓握的手柄类结构,例如套接在其外部的柱形手柄。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管段、第三管段的外径以及第一管段的底面的外径相同,均为7Fr。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任一处内径均等,直径为1mm,第一通道的内径可为1mm或是变径结构,即所述第二通道和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胆胰管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n所述第一管段总体呈圆锥状,前端呈圆球形,所述第一管段的圆锥段侧壁开设侧孔,圆锥段底面开设第一通孔,所述侧孔与第一通孔相连形成第一通道;/n所述第二管段为单通道管,其内部开设连接第一通孔的第二通道;/n所述第三管段为单通道管,其内部开设连通第二通道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管段的侧壁设有造影剂注射接头,所述造影剂注射接头与第三通道相连,所述第三管段的尾端为导丝入口;/n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管段的侧孔正对胆管或胰管,相对应的,圆球形前端抵在胰管括约肌开口或是胆管括约肌开口,所述第二管段进入人体,所述第三管段位于人体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胆胰管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
所述第一管段总体呈圆锥状,前端呈圆球形,所述第一管段的圆锥段侧壁开设侧孔,圆锥段底面开设第一通孔,所述侧孔与第一通孔相连形成第一通道;
所述第二管段为单通道管,其内部开设连接第一通孔的第二通道;
所述第三管段为单通道管,其内部开设连通第二通道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管段的侧壁设有造影剂注射接头,所述造影剂注射接头与第三通道相连,所述第三管段的尾端为导丝入口;
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管段的侧孔正对胆管或胰管,相对应的,圆球形前端抵在胰管括约肌开口或是胆管括约肌开口,所述第二管段进入人体,所述第三管段位于人体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胆胰管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诚杨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