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方菊专利>正文

可调节角度的床上翻身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17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2
可调节角度的床上翻身枕,解决了现有的翻身枕翻身的角度一般为固定角度,无法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角度的调节,不利于使用的问题,其包括翻身枕本体,所述翻身枕本体的顶部设置有R型枕体,R型枕体的底部固定有底板,底板的一端通过铰链安装有底座,底座一端的底部固定有卡块,卡块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插接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手柄,第一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压块,第二螺杆的一端设置有圆盘,圆盘转动连接在圆槽内,第二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手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根据需要对R型枕体进行角度的调节,有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角度的床上翻身枕
本技术涉及翻身枕,具体为可调节角度的床上翻身枕。
技术介绍
对于长期卧床的病患而言,压疮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压疮及其并发症。在长期卧床病患的日常护理过程中,由于病情需要,为了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预防压疮的发生,定时翻身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时变需要借助翻身枕来达到翻身的目的。但现有的翻身枕翻身的角度一般为固定角度,无法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角度的调节,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可调节角度的床上翻身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翻身枕翻身的角度一般为固定角度,无法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角度的调节,不利于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翻身枕本体、R型枕体、底板、铰链、底座、防护棉垫、卡块、第一螺纹孔、第一螺杆、第一转动手柄、压块、连接块、圆槽、第二螺纹孔、第二螺杆、圆盘、第二转动手柄和转动杆,所述翻身枕本体的顶部设置有R型枕体,R型枕体的底部固定有底板,底板的一端通过铰链安装有底座,底座一端的底部固定有卡块,卡块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插接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手柄,第一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压块,底板一端的底部对称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圆槽,底座的一端对称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旋接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的一端设置有圆盘,圆盘转动连接在圆槽内,第二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手柄。优选的,所述底板和底座的一端固定有防护棉垫。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孔为倾斜开设。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手柄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转动杆。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手柄上开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R型枕体的表面开设有透气孔。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时,将卡块卡在床沿上,卡接完成后,转动第一转动手柄,第一转动手柄转动带动第一螺杆转动,第一螺杆转动与第一螺纹孔的配合下,使得第一螺杆向上移动,第一螺杆向上移动推动压块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根据患者翻身角度的需求,转动转动杆,转动杆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手柄转动,第二转动手柄转动带动第二螺杆转动,第二螺杆转动与第二螺纹孔的配合下,使得第二螺杆向上移动,第二螺杆向上移动推动底板向上移动,从而底板与铰链的配合下推动R型枕体达到需要调节的角度,便于根据需要对R型枕体进行角度的调节,有利于使用,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根据需要对R型枕体进行角度的调节,有利于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调底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螺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螺纹孔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翻身枕本体;2、R型枕体;3、底板;4、铰链;5、底座;6、防护棉垫;7、卡块;8、第一螺纹孔;9、第一螺杆;10、第一转动手柄;11、压块;12、连接块;13、圆槽;14、第二螺纹孔;15、第二螺杆;16、圆盘;17、第二转动手柄;18、转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4给出,本技术提供可调节角度的床上翻身枕,包括翻身枕本体1、R型枕体2、底板3、铰链4、底座5、防护棉垫6、卡块7、第一螺纹孔8、第一螺杆9、第一转动手柄10、压块11、连接块12、圆槽13、第二螺纹孔14、第二螺杆15、圆盘16、第二转动手柄17和转动杆18,翻身枕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R型枕体2,R型枕体2的底部固定有底板3,底板3的一端通过铰链4安装有底座5,底座5一端的底部固定有卡块7,卡块7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螺纹孔8,第一螺纹孔8内插接有第一螺杆9,第一螺杆9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手柄10,第一螺杆9的另一端设置有压块11,底板3一端的底部对称固定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的内部开设有圆槽13,底座5的一端对称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4,第二螺纹孔14内旋接有第二螺杆15,第二螺杆15的一端设置有圆盘16,圆盘16转动连接在圆槽13内,第二螺杆1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手柄17。底板3和底座5的一端固定有防护棉垫6,对底板3和底座5的端部进行一定的防护。第二螺纹孔14为倾斜开设,便于进行安装使用。第二转动手柄17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转动杆18,便于第二转动手柄17的转动。第一转动手柄10上开设有防滑纹,使得第一转动手柄10具有较好的防滑性能。R型枕体2的表面开设有透气孔,使得R型枕体2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提高使用舒适性。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将卡块7卡在床沿上,卡接完成后,转动第一转动手柄10,第一转动手柄10转动带动第一螺杆9转动,第一螺杆9转动与第一螺纹孔8的配合下,使得第一螺杆9向上移动,第一螺杆9向上移动推动压块11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根据患者翻身角度的需求,转动转动杆18,转动杆18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手柄17转动,第二转动手柄17转动带动第二螺杆15转动,第二螺杆15转动与第二螺纹孔14的配合下,使得第二螺杆15向上移动,第二螺杆15向上移动推动底板3向上移动,从而底板3与铰链4的配合下推动R型枕体2达到需要调节的角度,便于根据需要对R型枕体2进行角度的调节,有利于使用。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根据需要对R型枕体2进行角度的调节,有利于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调节角度的床上翻身枕,包括翻身枕本体(1)、R型枕体(2)、底板(3)、铰链(4)、底座(5)、防护棉垫(6)、卡块(7)、第一螺纹孔(8)、第一螺杆(9)、第一转动手柄(10)、压块(11)、连接块(12)、圆槽(13)、第二螺纹孔(14)、第二螺杆(15)、圆盘(16)、第二转动手柄(17)和转动杆(18),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枕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R型枕体(2),R型枕体(2)的底部固定有底板(3),底板(3)的一端通过铰链(4)安装有底座(5),底座(5)一端的底部固定有卡块(7),卡块(7)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螺纹孔(8),第一螺纹孔(8)内插接有第一螺杆(9),第一螺杆(9)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手柄(10),第一螺杆(9)的另一端设置有压块(11),底板(3)一端的底部对称固定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的内部开设有圆槽(13),底座(5)的一端对称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4),第二螺纹孔(14)内旋接有第二螺杆(15),第二螺杆(15)的一端设置有圆盘(16),圆盘(16)转动连接在圆槽(13)内,第二螺杆(1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手柄(17)。/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节角度的床上翻身枕,包括翻身枕本体(1)、R型枕体(2)、底板(3)、铰链(4)、底座(5)、防护棉垫(6)、卡块(7)、第一螺纹孔(8)、第一螺杆(9)、第一转动手柄(10)、压块(11)、连接块(12)、圆槽(13)、第二螺纹孔(14)、第二螺杆(15)、圆盘(16)、第二转动手柄(17)和转动杆(18),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枕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R型枕体(2),R型枕体(2)的底部固定有底板(3),底板(3)的一端通过铰链(4)安装有底座(5),底座(5)一端的底部固定有卡块(7),卡块(7)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螺纹孔(8),第一螺纹孔(8)内插接有第一螺杆(9),第一螺杆(9)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手柄(10),第一螺杆(9)的另一端设置有压块(11),底板(3)一端的底部对称固定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的内部开设有圆槽(13),底座(5)的一端对称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4),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方菊侍尧屏姚敏
申请(专利权)人:胡方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