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076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相对基板、夹在阵列基板与相对基板之间并包含其取向状态转化成用于允许显示操作的弯曲取向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至少设置在相对基板上的延迟板、和设置在延迟板上的偏振器(PL)。阵列基板和相对基板包括分别覆盖有取向膜(AL)的一对电极,并彼此相对以限定矩形显示区域(DA),且偏振器(PL)具有与显示区域(DA)的各条边基本上平行或基本上垂直的吸收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可用作诸如液晶电视、车辆导航系统或信息设备的监视器的光学补偿弯曲(OCB)模式液晶显示面板,尤其涉及因例如安装在车辆上而置于特定环境中的OCB模式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通常,常规液晶显示面板是TN模式。近年来,因为OCB模式液晶显示面板具有比TN模式液晶显示面板更高的液晶响应性(参看IEICE Technical Report,EDI98-144,199页),所以作为适于移动图像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OCB模式液晶显示面板引起了特殊关注。典型OCB模式液晶显示面板被配置成液晶层夹在第一与第二电极基板之间,并且一对偏振器通过光学延迟板附加在第一和第二电极基板上。第一和第二电极基板在液晶层一侧具有覆盖有取向膜的电极。在供电之前,液晶层处于液晶分子取向成如图11所示的展曲取向(splay alignment)。因此,在供电之后,有必要预先进行初始化以使液晶分子转变成允许显示操作的弯曲取向。在初始化时,将例如约25V的相对较大的液晶驱动电压施加在第一与第二电极基板的电极之间,作为用于将展曲取向转变成弯曲取向的转变电压。在现有技术中,图12所示的关系在第一和第二电极基板上成对偏振器的吸收轴与取向膜的摩擦方向之间建立。具体地,取向膜的摩擦方向被设置成与矩形显示区域的垂直方向(上下方向)对齐,且成对偏振器的吸收轴以正交偏光方式(参看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116444)设置成与摩擦方向成45°。因此,在图13中示出的亮度分布特性可在白显示时获得。在适用于应在显示区域水平方向(左右方向)明亮的液晶电视时,该亮度分布特性是较佳的。此外,存在其中成对电极基板上取向膜的摩擦方向被设置成与显示区域的水平方向对齐的另一示例(参看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07-084254)。有了在摩擦方向与吸收轴之间建立的图12的关系,黑显示的不对称在垂直于摩擦方向的显示区域的水平方向中出现。因此,通过将摩擦方向设置成与显示区域的水平方向对齐,黑显示中的不对称在显示区域的水平方向获得。这导致黑显示中的不对称在显示区域的垂直方向发生。同时,黑显示中的不对称问题可通过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07-084254之后提出的技术解决(参看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11-271759)。本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发现如果其中摩擦方向和吸收轴具有图12示出的关系的OCB模式液晶显示面板在高温度环境中放置约100小时,则发生显示不均匀。在黑显示时,在显示区域的四侧,即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附近出现发白部分,如图14所示。此外,在灰显示时,在显示区域的两侧,即上侧和下侧附近出现发黑部分,且在显示区域的另两侧,即左侧和右侧附近出现发白部分,如图15所示。不仅通过将OCB模式液晶显示面板在高温环境中放置较长时间,而且通过将OCB模式液晶显示面板在高湿度环境中放置较长时间或将其放置在其中发生快速温度变化的环境中,该显示不均匀都会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可减少取决于与温度和湿度相关的环境出现的显示不均匀的液晶显示面板。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和第二电极基板;液晶层,夹在第一和第二电极基板之间并包含其取向状态转变成允许显示操作的弯曲取向的液晶分子;延迟板,至少设置在第一电极基板上;以及偏振器,设置在延迟板上,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基板包括覆盖有取向膜、且彼此相对以限定矩形显示区域的一对电极,且偏振器具有基本上与显示区域的各条边平行或基本上垂直的吸收轴。根据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在偏振器的吸收轴出现在如图12所示的方向的情形中,由图15中箭头表示的延迟板的延迟变成取决于与温度或湿度相关的环境发生的显示不均匀的因素。如果液晶显示面板长时间地暴露在高温下,则偏振器的湿气扩散出来,在偏振器中产生挤压应力。另一方面,由于偏振器与延迟板一起附加于第一和第二电极基板的每一个,不允许轻易变形的限制力施加在偏振器上。然而,该限制力在电极基板周边附近相对较弱,并因此应力可得到弛豫。因此,发生在偏振器上的应力如图16所示地分布。在中心部分,应力未得到弛豫且为各向同性。在角落处,应力得到弛豫。在各条边的中间部分,垂直于该边的方向的应力得到弛豫,但平行于该边的方向的应力未得到弛豫。由于该应力,发生不期望的双折射和延迟。如果应力是各向同性,则不发生不期望的延迟。然而,如果应力是各向同性,则不期望的延迟会发生,且如图17所示地分布。在非期望延迟发生的部分,TAC(三乙酰纤维素)层被偏振器的挤压应力拉伸,且发生双折射。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非期望延迟的分布图案取决于偏振器的切割形状(cut-out shape)。在如上所述发生非期望延迟的情形中,如果偏振器的吸收轴设置在如图12所示的方向上,则透光度在与吸收轴成45°角的方向上相对于延迟增加,从而导致显示区域的四条边附近的显示不均匀。此外,延迟不仅在将液晶显示面板长时间置于高温环境中的情形中发生,而且在液晶显示面板经历快速温度变化的情形中发生。具体地,偏振器具有比通常用作支承第一和第二电极基板中电极的组件的玻璃基板更大的膨胀系数。因此,由于因温度快速变化的膨胀或收缩,内应力在偏振器中产生,且这导致类似的显示不均匀。例如在影响灰度显示的情形中,在膨胀时显示区域在两侧即上侧和下侧附近变得发黑,并在另两侧即左侧和右侧附近变得发白,如图15所示。相反,在收缩时,显示区域在两侧即上侧和下侧附近变得发白,并在另两侧即左侧和右侧附近变得发黑。此外,在将液晶显示面板长时间置于高湿度环境中的情形中,偏振器由于湿度而膨胀,导致类似的显示不均匀。在这种情形中,显示区域在两侧即上侧和下侧附近变得发白,并在另两侧即左侧和右侧附近变得发黑。同时,在许多情形中,即使发生了显示不均匀,通过进一步置于该环境中应力得到完全弛豫,且不均匀消失。然而,这种应力弛豫需要几小时到几星期。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偏振器具有与平行于偏振器切割面的显示区域侧面不成45°角、而是与其基本上平行或基本上垂直的吸收轴。通常,在正交偏光(cross-Nicol)系统中,光学上不出现吸收轴方向的延迟。因此,即使非预期延迟分布取决于与温度和湿度相关的环境出现,也可通过将偏振器的吸收轴设置成与延迟方向对齐而使显示不均匀得到减小。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会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且通过该描述部分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获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可通过下文中特别指出的设备和组合的装置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结合其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并与上文给出的概括描述和下文给出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配置;图2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的总外观;图3示出图1和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横截面结构;图4示出图3所示的上偏振器和下偏振器的吸收轴的排列;图5示出在图1所示显示区域的角落附近发生的显示不均匀;图6示出通过如图4所示地设置吸收轴而在白显示时获得的亮度分布特性;图7是用于说明在从左上方和右上方观看安装在车辆上的图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时获得的亮度印象的视图;图8示意性地示出制作图2所示玻璃板的方法;图9是示出在偏振器吸收轴与玻璃板的侧面成45°角设置、且玻璃板设置在偏振器之间的情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和第二电极基板(CT,AR);液晶层(LQ),夹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基板(CT,AR)之间并包含其取向状态转化成用于允许显示操作的弯曲取向的液晶分子;延迟板(RT),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基板(CT)上;以及偏振器(PL),设置在所述延迟板(RT)上,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基板(CT,AR)包括覆盖有取向膜(AL)、并彼此相对设置以限定矩形显示区域(DA)的一对电极(CE,PE),且所述偏振器(PL)具有与所述显示区域(DA)的各条边基本上平行或基本上垂直的吸收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尾健次分元博文宇山奈美辻康幸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松下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