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冷传感器结构及激光切割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570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33
本申请实施例属于激光切割控制领域,涉及一种气冷传感器结构,包括传感器主体和开设在传感器主体中部的主气道,主气道的进气端设置在传感器主体的一端,并且出气端设置在传感器主体的另一端;所述主气道的中部,贯穿所述传感器主体,并且在传感器主体的内侧分布;通过向进气端输入空气,均匀带走传感器主体中的热量并由出气端输出。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激光切割头。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主气道,并且主气道的进气端和出气端设置在传感器主体的两端,中部均匀分布在传感器主体的中部,能够均匀的通过气冷的形式带走传感器主体当中的热量,从而防止激光产生的大量热量通过热传递造成传感器主体温度升高,使传感器测量结果的不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冷传感器结构及激光切割头
本申请涉及激光切割控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冷传感器结构及激光切割头。
技术介绍
在激光切割加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被加工工件的切割效果及切口的质量,需要保证激光切割头的喷嘴与被加工工件之间的间隙恒定。为此通常会使用激光传感器测量切割头和被焊接工件之间的距离。距离传感器通常获取距离相关的信号,之后采用电容等形式将信号转化,并提取出距离相关的信息以确定激光切割头与被加工工件之间的距离,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相关的传感设备通常会安装在激光切割头上。在切割过程当中,激光从激光切割头中开设的孔洞射出,为了实现对工件的切割,激光会携带大量的能量,因而产生了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散发到激光切割头周围,造成传感器温度大幅度上升,传感器内元器件的性能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传感器的精度,现有的方案通过外设降温组件对整个激光切割头散热降温,散热效果有限,并且不均匀,在连续工作的环境下,依然无法保证传感器上的元器件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持续有效散热的传感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冷传感器结构,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气冷传感器结构,包括传感器主体和开设在传感器主体中部的主气道,所述主气道的进气端设置在传感器主体的一端,并且出气端设置在传感器主体的另一端;所述主气道的中部,贯穿所述传感器主体,并且在传感器主体的内侧分布;通过向进气端输入空气,均匀带走传感器主体中的热量并由出气端输出。进一步的,所述主气道的中部设置有若干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均匀设置在传感器主体上,并且通过主气道依次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槽外侧设置有套筒,以增强传感器主体的强度;所述传感器主体中的热量通过所述主气道环形槽和套筒消散出去。进一步的,传感器主体和套筒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所述主气道与外界。进一步的,所述气冷传感器还包括传感器上盖,所述传感器上盖与传感器主体装配连接,所述传感器上盖上设置有进气道,所述进气道连通主气道与外界。进一步的,所述气冷传感器还包括陶瓷环,所述陶瓷环设置在所述传感器主体的前端,所述陶瓷环通过锁紧环与传感器主体卡接,并与所述传感器主体上的顶针抵接,所述顶针设置在传感器主体的内部,并与顶盖上设置的通信接口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气冷传感器还包括牙套,所述牙套设置在陶瓷环的外侧,并且与传感器主体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牙套上开设有牙套气道,所述牙套气道连通主气道与外界,所述牙套气道与陶瓷环相对。进一步的,所述牙套上设置有顶丝孔,所述顶丝孔中设置有与传感器主体抵接的顶丝。未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激光切割头,包括上述的一种气冷传感器结构,开设在传感器主体中部的激光通道;所述激光通道贯穿所述传感器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激光通道前端的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陶瓷环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道与主气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两侧分别与传感器主体和传感器上盖抵接。进一步的,所述牙套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牙套和传感器主体之间,并且嵌套在牙套上开设的凹槽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贯穿传感器主体的主气道,并且主气道的进气端和出气端设置在传感器主体的两端,主气道的中部均匀分布在传感器主体的中部,能够均匀的通过气冷的形式带走传感器主体当中的热量,从而防止激光产生的大量热量通过热传递造成传感器主体温度升高,造成传感器测量结果的不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气冷传感器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传感器主体上设置主气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空气流动路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激光切割头装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传感器主体、2——主气道、21——环形槽、22——密封圈、3——套筒、4——传感器上盖、41——进气道、42——通信接口、43——绝缘架、44——绝缘片、5——激光通道、6——喷嘴、7——陶瓷环、71——顶针、8——锁紧环、9——牙套、91——牙套气道、92——顶丝孔。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申请一种气冷传感器结构的实施例一本申请一种气冷传感器结构包括:传感器主体1和主气道2。主气道2的进气端设置在传感器主体1的一端,并且出气端设置在传感器主体1的另一端;主气道2的中部贯穿所述传感器主体1,并且在传感器主体1的内侧均匀分布。通过空气压缩机、鼓风机等设备向进气端输入低温的空气,空气通过进气端进入主气道2,并且在主气道2的中部经过,最后从主气道2的另一端输出,均匀带走传感器主体1中的热量。该方案能够均匀的通过气冷的形式带走传感器主体1当中的热量。其中,传感器主体设置为导热材质,传感器主体的中部设置为中空,激光能够直接从传感器主体中空的部分贯穿,照射待加工工件,以减少传感器主体吸收的热量,并尽可能的快速发散。进一步的,主气道2的中部设置有若干环形槽21,所述环形槽21均匀设置在传感器主体1上,并且依次连通,空气通过进气端输入到主气道2的中部,并且通过主气道2传输到各个环形槽21当中,在环形槽21中进行扩散,使得环形槽21中充满空气。该方案有利于均匀的在传感器主体1上进行散热,并且有利于增加空气流过主气道2的时间,提升热交换的效果。其中主气道2包括至少一组分段,在本实施例当中,主气道2包括多个分段,并且每个分段连通若干环形槽21,该方案能够增加空气在主气道和环形槽中停留的时间。在另一种实施例当中,环形槽21还可以替换为螺旋状槽或带有弯折的气道,并根据传感器主体1的形状进行适应性的加工,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技术效果。在另一种实施例当中,仅通过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冷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主体和开设在传感器主体中部的主气道,所述主气道的进气端设置在传感器主体的一端,并且出气端设置在传感器主体的另一端;所述主气道的中部,贯穿所述传感器主体,并且在传感器主体的内侧分布;通过向进气端输入空气,均匀带走传感器主体中的热量并由出气端输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冷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主体和开设在传感器主体中部的主气道,所述主气道的进气端设置在传感器主体的一端,并且出气端设置在传感器主体的另一端;所述主气道的中部,贯穿所述传感器主体,并且在传感器主体的内侧分布;通过向进气端输入空气,均匀带走传感器主体中的热量并由出气端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冷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道的中部设置有若干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均匀设置在传感器主体上,并且通过主气道依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冷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外侧设置有套筒,以增强传感器主体的强度;所述传感器主体中的热量通过所述主气道环形槽和套筒消散出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冷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传感器主体和套筒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所述主气道与外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冷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冷传感器还包括传感器上盖,所述传感器上盖与传感器主体装配连接,所述传感器上盖上设置有进气道,所述进气道连通主气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球温旺古封雨鑫杨亿陈焱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智能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