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A暗挖车站顶纵梁和中跨扣拱的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5574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30
一种PBA暗挖车站顶纵梁和中跨扣拱的模板体系,包括边导轨、中间导轨、台车、扣拱模板结构、梁底模板结构、梁边模板结构和侧部支撑架;台车安装在中间导轨上;台车顶部设有第一模板支架;第一模板支架与台车之间连有水平油缸;扣拱模板结构包括顶模和侧模;侧部支撑架安装在边导轨上,在侧部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模板支架;梁边模板结构安装在第二模板支架上;梁底模板结构安装在待浇筑的纵向支撑梁的底面位置处,并且梁底模板结构的两侧分别与侧模、梁边模板结构连接;梁底模板结构与第一竖直段、第二竖直段之间的接缝分别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模板体系安装时间长,劳动力需求较大,安装及拆除危险性较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BA暗挖车站顶纵梁和中跨扣拱的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工程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PBA暗挖车站顶纵梁和中跨扣拱的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地铁PBA车站中,导洞二衬扣拱需结合两侧纵梁一起完成,通常采用满堂红支架作为模板支撑体系进行结构施工,常见的有扣件式、碗扣式及盘扣式满堂红支架。满堂红支架体系包括小钢模面板、次楞(工字钢)、主楞(方木或工字钢)及满堂红支架组成,满堂红支架一般由纵横扫地杆、立杆、横杆及剪刀撑构成。满堂红支架安装时间长,劳动力需求较大,安装及拆除危险性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BA暗挖车站顶纵梁和中跨扣拱的模板体系,要解决传统的模板体系安装时间长,劳动力需求较大,安装及拆除危险性较大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BA暗挖车站顶纵梁和中跨扣拱的模板体系,安装在已开挖的导洞中;所述导洞中、位于拱顶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纵向支撑梁;所述模板体系包括有边导轨、中间导轨、台车、扣拱模板结构、梁底模板结构、梁边模板结构和侧部支撑架;所述中间导轨安装在导洞的底部、位于两根待浇筑的纵向支撑梁之间的位置处;所述边导轨安装在导洞的底部两侧、分别位于待浇筑的纵向支撑梁的外侧位置处;所述台车安装在中间导轨上,在中间导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枕木;在台车的底部设置第一滚轮和第一可伸缩支脚;所述第一滚轮与中间导轨滚动连接,第一滚轮与台车通过第一升降油缸连接;所述第一可伸缩支脚伸长后支撑在中间导轨上、对台车进行临时固定;在台车的底部还设置有驱动台车沿中间导轨移动的第一驱动电机;在台车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模板支架;在第一模板支架与台车之间连接有用以调节第一模板支架横向位置的水平油缸;所述扣拱模板结构包括有顶模和侧模;所述顶模呈弧形,安装在第一模板支架的顶部;在顶模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注浆孔;所述侧模有两个,分别设置在顶模的底部两侧,且在两个侧模与台车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模油缸;所述侧模包括有上部的第一弧形段和下部的第一竖直段;所述第一弧形段与顶模之间铰接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段位于待浇筑的纵向支撑梁的内侧面位置处,且与台车之间通过可拆卸支撑连接;所述侧部支撑架安装在边导轨上,在边导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枕木;在侧部支撑架的底部设置第二滚轮和第二可伸缩支脚;所述第二滚轮与边导轨滚动连接,第二滚轮与侧部支撑架通过第二升降油缸连接;所述第二可伸缩支脚伸长后支撑在边导轨上、对侧部支撑架进行临时固定;在侧部支撑架的底部还设置有驱动侧部支撑架沿边导轨移动的第二驱动电机;在侧部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模板支架;所述梁边模板结构安装在第二模板支架上,包括有上部的第二弧形段和下部的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二竖直段位于待浇筑的纵向支撑梁的外侧面位置处;所述第二弧形段的上端与导洞的侧壁相连接;在第二模板支架与导洞之间连接有第一临时固定件;在侧部支撑架与导洞之间连接有第二临时固定件;所述梁底模板结构安装在待浇筑的纵向支撑梁的底面位置处,并且梁底模板结构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第一竖直段、第二竖直段连接;所述梁底模板结构与第一竖直段、第二竖直段之间的接缝分别密封。优选的,所述台车包括有第一门形架、第一顶纵梁、第一底纵梁、第一纵向连接杆和第一斜撑;所述第一门形架有一组,沿纵向间隔设置,并且每个第一门形架高度可调;所述第一顶纵梁连接在一组第一门形架的顶部两侧;所述第一底纵梁连接在一组第一门形架的底部两侧;所述第一纵向连接杆连接在相邻的第一门形架之间;所述第一斜撑倾斜连接在相邻的第一门形架之间。优选的,所述台车的下部、对应第一升降油缸的上端位置处连接有水平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升降油缸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侧部支撑架包括有第二门形架、第二顶纵梁、第二底纵梁、第二纵向连接杆和第二斜撑;所述第二门形架有一组,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顶纵梁连接在一组第二门形架的顶部两侧;所述第二底纵梁连接在一组第二门形架的底部两侧;所述第二纵向连接杆连接在相邻的第二门形架之间;所述第二斜撑倾斜连接在相邻的第二门形架之间。优选的,所述侧部支撑架的下部、对应第二升降油缸的上端位置处连接有水平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升降油缸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竖直段的底部与第一竖直段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拉接螺栓;所述拉接螺栓有一组,沿纵向间隔布置;所述梁底模板结构支撑在一组拉接螺栓上。一种PBA暗挖车站顶纵梁和中跨扣拱的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对开挖完毕的导洞内的地面进行清理。步骤二,将台车的部件、侧部支撑架、第一模板支架和第二模板支架通过竖井运入导洞中。步骤三,根据安装图纸,在导洞内铺设第一枕木和第二枕木。步骤四,铺设边导轨和中间导轨。步骤五,安装导洞两侧的侧部支撑架。步骤六,第二滚轮与侧部支撑架之间安装第二升降油缸,在侧部支撑架的底部安装第二可伸缩支脚。步骤七,在两侧的侧部支撑架之间拼装台车。步骤八,安装顶模、侧模、梁边模板结构、梁底模板结构和拉接螺栓。步骤九,在第一滚轮与台车之间安装第一升降油缸,在台车的底部安装第一可伸缩支脚。步骤十,将台车和侧部支撑架移动到施工位置,调整顶模、侧模、梁边模板结构和梁底模板结构的高度,完成定位作业。步骤十一,待顶模、侧模、梁边模板结构和梁底模板结构的前后端封头模板固定到位后,开始混凝土的浇筑作业。步骤十二,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梁底模板结构和拉接螺栓。步骤十三,移动侧部支撑架和台车至下一模施工。步骤十四,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十三,直至所有顶纵梁和中跨扣拱的混凝土都浇筑完毕。优选的,步骤三中,第一枕木在每根中间导轨的底部间隔设置,相邻第一枕木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0cm;第二枕木在每根边导轨的底部间隔设置,相邻第二枕木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0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的PBA暗挖车站中跨二衬模板台车支撑体系能有效的解决原有支撑体系劳动力、安装时间、安装及拆除等风险,此种支撑体系很好的解决导洞二衬扣拱及顶纵梁支架在狭小空间隧道结构施工的安全性、解决现有劳动力强度等问题。2、本专利技术中的纵向支撑梁和中跨扣拱的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从功能设计到施工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台车整合拼装、推进、支撑、顶升和浇筑五大功能,并形成了一套适合PBA暗挖车站结构的施工工艺,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3、传统的模架支撑体系由于其劳动密集特点,发生架体倒塌事故,经常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甚至是特别重大事故,本专利技术中的PBA暗挖车站顶纵梁和中跨扣拱的模板体系实现了机械模板台车替代人力施工,模板台车体系一次拼装完成后只需在轨道上推进顶升,作业人员只需在推进作业面完成顶升工作即可,可有效降低传统模架搭设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发生概率;同时作业人员减少,也可降低群死群伤事故发生概率,提高安全性,降低施工风险。4、本专利技术的PBA暗挖车站顶纵梁和中跨扣拱的模板体系中,台车和侧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BA暗挖车站顶纵梁和中跨扣拱的模板体系,安装在已开挖的导洞(1)中;所述导洞(1)中、位于拱顶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纵向支撑梁(2);其特征在于:/n所述模板体系包括有边导轨(3)、中间导轨(4)、台车(5)、扣拱模板结构、梁底模板结构(6)、梁边模板结构(7)和侧部支撑架(8);所述中间导轨(4)安装在导洞(1)的底部、位于两根待浇筑的纵向支撑梁(2)之间的位置处;所述边导轨(3)安装在导洞(1)的底部两侧、分别位于待浇筑的纵向支撑梁(2)的外侧位置处;/n所述台车(5)安装在中间导轨(4)上,在中间导轨(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枕木(9);在台车(5)的底部设置第一滚轮(10)和第一可伸缩支脚(11);所述第一滚轮(10)与中间导轨(4)滚动连接,第一滚轮(10)与台车(5)通过第一升降油缸(12)连接;所述第一可伸缩支脚(11)伸长后支撑在中间导轨(4)上、对台车(5)进行临时固定;在台车(5)的底部还设置有驱动台车(5)沿中间导轨(4)移动的第一驱动电机(30);在台车(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模板支架(13);在第一模板支架(13)与台车(5)之间连接有用以调节第一模板支架(13)横向位置的水平油缸(14);/n所述扣拱模板结构包括有顶模(15)和侧模(16);所述顶模(15)呈弧形,安装在第一模板支架(13)的顶部;在顶模(15)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注浆孔(17);所述侧模(16)有两个,分别设置在顶模(15)的底部两侧,且在两个侧模(16)与台车(5)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模油缸(18);所述侧模(16)包括有上部的第一弧形段(16.1)和下部的第一竖直段(16.2);所述第一弧形段(16.1)与顶模(15)之间铰接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段(16.2)位于待浇筑的纵向支撑梁(2)的内侧面位置处,且与台车(5)之间通过可拆卸支撑(19)连接;/n所述侧部支撑架(8)安装在边导轨(3)上,在边导轨(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枕木(20);在侧部支撑架(8)的底部设置第二滚轮(21)和第二可伸缩支脚(22);所述第二滚轮(21)与边导轨(3)滚动连接,第二滚轮(21)与侧部支撑架(8)通过第二升降油缸(23)连接;所述第二可伸缩支脚(22)伸长后支撑在边导轨(3)上、对侧部支撑架(8)进行临时固定;在侧部支撑架(8)的底部还设置有驱动侧部支撑架(8)沿边导轨(3)移动的第二驱动电机(33);在侧部支撑架(8)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模板支架(24);/n所述梁边模板结构(7)安装在第二模板支架(24)上,包括有上部的第二弧形段(7.1)和下部的第二竖直段(7.2);所述第二竖直段(7.2)位于待浇筑的纵向支撑梁(2)的外侧面位置处;所述第二弧形段(7.1)的上端与导洞(1)的侧壁相连接;在第二模板支架(24)与导洞(1)之间连接有第一临时固定件(25);在侧部支撑架(8)与导洞(1)之间连接有第二临时固定件(26);/n所述梁底模板结构(6)安装在待浇筑的纵向支撑梁(2)的底面位置处,并且梁底模板结构(6)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第一竖直段(16.2)、第二竖直段(7.2)连接;所述梁底模板结构(6)与第一竖直段(16.2)、第二竖直段(7.2)之间的接缝分别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BA暗挖车站顶纵梁和中跨扣拱的模板体系,安装在已开挖的导洞(1)中;所述导洞(1)中、位于拱顶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纵向支撑梁(2);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板体系包括有边导轨(3)、中间导轨(4)、台车(5)、扣拱模板结构、梁底模板结构(6)、梁边模板结构(7)和侧部支撑架(8);所述中间导轨(4)安装在导洞(1)的底部、位于两根待浇筑的纵向支撑梁(2)之间的位置处;所述边导轨(3)安装在导洞(1)的底部两侧、分别位于待浇筑的纵向支撑梁(2)的外侧位置处;
所述台车(5)安装在中间导轨(4)上,在中间导轨(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枕木(9);在台车(5)的底部设置第一滚轮(10)和第一可伸缩支脚(11);所述第一滚轮(10)与中间导轨(4)滚动连接,第一滚轮(10)与台车(5)通过第一升降油缸(12)连接;所述第一可伸缩支脚(11)伸长后支撑在中间导轨(4)上、对台车(5)进行临时固定;在台车(5)的底部还设置有驱动台车(5)沿中间导轨(4)移动的第一驱动电机(30);在台车(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模板支架(13);在第一模板支架(13)与台车(5)之间连接有用以调节第一模板支架(13)横向位置的水平油缸(14);
所述扣拱模板结构包括有顶模(15)和侧模(16);所述顶模(15)呈弧形,安装在第一模板支架(13)的顶部;在顶模(15)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注浆孔(17);所述侧模(16)有两个,分别设置在顶模(15)的底部两侧,且在两个侧模(16)与台车(5)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模油缸(18);所述侧模(16)包括有上部的第一弧形段(16.1)和下部的第一竖直段(16.2);所述第一弧形段(16.1)与顶模(15)之间铰接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段(16.2)位于待浇筑的纵向支撑梁(2)的内侧面位置处,且与台车(5)之间通过可拆卸支撑(19)连接;
所述侧部支撑架(8)安装在边导轨(3)上,在边导轨(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枕木(20);在侧部支撑架(8)的底部设置第二滚轮(21)和第二可伸缩支脚(22);所述第二滚轮(21)与边导轨(3)滚动连接,第二滚轮(21)与侧部支撑架(8)通过第二升降油缸(23)连接;所述第二可伸缩支脚(22)伸长后支撑在边导轨(3)上、对侧部支撑架(8)进行临时固定;在侧部支撑架(8)的底部还设置有驱动侧部支撑架(8)沿边导轨(3)移动的第二驱动电机(33);在侧部支撑架(8)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模板支架(24);
所述梁边模板结构(7)安装在第二模板支架(24)上,包括有上部的第二弧形段(7.1)和下部的第二竖直段(7.2);所述第二竖直段(7.2)位于待浇筑的纵向支撑梁(2)的外侧面位置处;所述第二弧形段(7.1)的上端与导洞(1)的侧壁相连接;在第二模板支架(24)与导洞(1)之间连接有第一临时固定件(25);在侧部支撑架(8)与导洞(1)之间连接有第二临时固定件(26);
所述梁底模板结构(6)安装在待浇筑的纵向支撑梁(2)的底面位置处,并且梁底模板结构(6)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第一竖直段(16.2)、第二竖直段(7.2)连接;所述梁底模板结构(6)与第一竖直段(16.2)、第二竖直段(7.2)之间的接缝分别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BA暗挖车站顶纵梁和中跨扣拱的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5)包括有第一门形架(5.1)、第一顶纵梁(5.2)、第一底纵梁(5.3)、第一纵向连接杆(5.4)和第一斜撑(5.5);所述第一门形架(5.1)有一组,沿纵向间隔设置,并且每个第一门形架(5.1)高度可调;所述第一顶纵梁(5.2)连接在一组第一门形架(5.1)的顶部两侧;所述第一底纵梁(5.3)连接在一组第一门形架(5.1)的底部两侧;所述第一纵向连接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昌隆马骐母贤辉刘希胜高帮星石广阔姜朋飞冯宝家孙延衡郑文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