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增宇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信息化的共同管道监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550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信息化的共同管道监护机构,属于建筑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要点:包括预制管廊箱涵和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所述预制管廊箱涵内部设有电力管线腔、油气管道腔、综合管线腔、集水排水腔,所述电力管线腔、油气管道腔和综合管线腔内还设有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水位传感器和电控制阀门,所述预制管廊箱涵内部侧壁、第一内部侧壁和第二内部侧壁内均设有与集水排水腔相连通的排水主管,所述水位传感器和电控制阀门与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信号连接,能够有效地通过导流槽排水,渗水严重时能够根据水位传感器及时的发现并确定严重渗水的位置,能够及时的对泄露位置进行发现、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信息化的共同管道监护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信息化的共同管道监护机构。
技术介绍
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我国地下管廊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慢,经常出现地下管廊内部渗水的现象,进而导致地下管廊内部管件进水,以及引起金属管件的腐蚀,使管件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甚至引起电力系统瘫痪、漏水、漏气等大型事故现象。现有的地下管廊结构存在以下不足:地下管廊在地下分布广泛,其中位于城市道路下方的地下管廊结构,由于城市道路上方的车流量很大,管廊拼装建筑块体承受的震动较大,相邻管廊拼装建筑块体之间仅仅通过水泥封堵,用于封堵的水泥会开裂、掉落,极易造成地下管廊内部渗水,而且地下管廊内部渗水后不能有效地进行排水,渗水严重时,也不能够及时的发现。特别是对于地壳活跃的地区,由于经常发生小型地震,管廊拼装建筑块体容易出现裂缝,不仅严重降低管廊拼装建筑块体的使用寿命,而且裂缝处很容易造成地下水渗透,进入地下管廊内部;地下管廊内部设有油气管道腔,油气管道腔内设有燃气管道和油气管道,现有的油气管道腔内,当燃气管道和油气管道发生泄漏时,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只能通过巡查监视,浪费人力物力,不能及时的对泄露位置进行定位,导致维修不及时,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起严重事故。所以,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提出一种共同管道监护机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信息化的共同管道监护机构,当地下管廊内部渗水时能够有效地进行排水,渗水严重时也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且能够确定严重渗水的位置,避免地下管廊内部管件进水,甚至引起电力系统瘫痪、漏水、漏气等大型事故现象;而且当燃气管道和油气管道发生泄漏时,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对泄露位置进行定位,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维修,避免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事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信息化的共同管道监护机构;包括预制管廊箱涵和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所述预制管廊箱涵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电力管线腔和综合管线腔,和位于电力管线腔和综合管线腔之间的油气管道腔,预制管廊箱涵底部设有集水排水腔,电力管线腔和油气管道腔之间设有第一内部侧壁,油气管道腔与综合管线腔之间设有第二内部侧壁,所述电力管线腔、油气管道腔和综合管线腔的顶面均为倒“V”形结构,且电力管线腔、油气管道腔和综合管线腔的顶面均设有V型导流板,电力管线腔、油气管道腔和综合管线腔内还设有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上均设有水位传感器和电控制阀门,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设置于预制管廊箱涵内部、第一内部侧壁和第二内部侧壁的侧壁顶部,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设置于预制管廊箱涵内部侧壁底部,预制管廊箱涵内部侧壁、第一内部侧壁和第二内部侧壁内均设有与集水排水腔相连通的排水主管,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上均设有与排水主管相连通的排水支管,所述水位传感器和控制阀门与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所述电力管线腔内侧壁上从上而下固定安装有电力管线支架,油气管道腔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燃气管道支架,和固定安装在油气管道腔底部的油气管道支座,综合管线腔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综合管道支座,和固定安装在综合管线腔底部的综合管道支架。所述油气管道腔内设有泄漏报警装置,泄漏报警装置与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所述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包括固定安装在电力管线强腔侧壁顶部的电力腔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固定安装在油气管道腔侧壁顶部的油气腔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固定安装在综合管线腔侧壁顶部的综合腔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包括固定安装在电力管线腔侧壁底部的电力腔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固定安装在综合管线腔侧壁底部的综合腔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两个所述油气腔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之间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底部的中心位置设有防护罩,泄漏报警装置设置于防护罩内。所述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底部均设有沉淀槽,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与预制管廊箱涵侧壁接触处设有杂质过滤网。所述排水支管靠近排水主管的一端低于靠近控制阀门的一端。所述电力管线腔、油气管道腔和综合管线腔顶面设有连接架,V型导流板顶部的两侧位置和中间位置与连接架固定连接,V型导流板两侧的尾端均位于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的正上方。本专利技术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本装置包括预制管廊箱涵和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预制管廊箱涵内设有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上均设有水位传感器和电控制阀门,预制管廊箱涵内部侧壁、第一内部侧壁和第二内部侧壁内均设有与集水排水腔相连通的排水主管,排水主管上设有排水支管,当由于预制管廊箱涵由于地壳活跃、城市道路车流量大等原因,使预制管廊箱涵承受的震动较大,引起预制管廊箱涵出现裂缝、相邻预制管廊箱涵之间的封堵水泥开裂、掉落,造成地下管廊内部渗水时,地下管廊顶面的渗水会沿着顶面的V型导流板流至位于V型导流板两侧下方位置的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中,地下管廊侧面的渗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至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中,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在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电控制阀门,常规情况下由于渗水不严重,仅仅通过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打开少数的电控制阀门进行排水,因此,当地下管廊内部渗水时能够有效地进行排水,当渗水严重时,由于常规情况下打开的控制阀门较少,渗水速度会大于排水速度,导致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内积水增多,当液位达到水位传感器所在的水平线时,液位传感器会给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出报警信号,由于每个液位传感器对应一个预制管廊箱涵,所以能够及时的对渗水严重的地方进行定位,这样一来,渗水严重时也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且能够确定严重渗水的位置,避免地下管廊内部管件进水,甚至引起电力系统瘫痪、漏水、漏气等大型事故现象;通过在油气管道腔内设置泄漏报警装置,当燃气管道和油气管道发生泄漏时,泄漏报警装置能够及时的监测到燃气以及挥发的油气,泄漏报警装置将信号传递给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由于每个泄漏报警装置对应一个预制管廊箱涵,因此本装置能够及时的发现泄露和对泄露位置进行定位,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维修,避免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事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1、预制管廊箱涵;2、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3、电力管线腔;4、油气管道腔;5、综合管线腔;6、集水排水腔;7、第一内部侧壁;8、第二内部侧壁;9、V型导流板;10、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信息化的共同管道监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管廊箱涵(1)和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2),所述预制管廊箱涵(1)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电力管线腔(3)和综合管线腔(5),和位于电力管线腔(3)和综合管线腔(5)之间的油气管道腔(4),所述预制管廊箱涵(1)底部设有集水排水腔(6),电力管线腔(3)和油气管道腔(4)之间设有第一内部侧壁(7),油气管道腔(4)与综合管线腔(5)之间设有第二内部侧壁(8),所述电力管线腔(3)、油气管道腔(4)和综合管线腔(5)的顶面均为倒“V”形结构,且所述电力管线腔(3)、油气管道腔(4)和综合管线腔(5)的顶面均设有V型导流板(9),电力管线腔(3)、油气管道腔(4)和综合管线腔(5)内还设有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所述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上均设有水位传感器(12)和电控制阀门(13),所述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设置于预制管廊箱涵(1)内部、第一内部侧壁(7)和第二内部侧壁(8)的侧壁顶部,所述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设置于预制管廊箱涵(1)内部侧壁底部,所述预制管廊箱涵(1)内部侧壁、第一内部侧壁(7)和第二内部侧壁(8)内均设有与集水排水腔(6)相连通的排水主管(14),所述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上均设有与排水主管(14)相连通的排水支管(15),所述水位传感器(12)和控制阀门(13)与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2)信号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信息化的共同管道监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管廊箱涵(1)和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2),所述预制管廊箱涵(1)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电力管线腔(3)和综合管线腔(5),和位于电力管线腔(3)和综合管线腔(5)之间的油气管道腔(4),所述预制管廊箱涵(1)底部设有集水排水腔(6),电力管线腔(3)和油气管道腔(4)之间设有第一内部侧壁(7),油气管道腔(4)与综合管线腔(5)之间设有第二内部侧壁(8),所述电力管线腔(3)、油气管道腔(4)和综合管线腔(5)的顶面均为倒“V”形结构,且所述电力管线腔(3)、油气管道腔(4)和综合管线腔(5)的顶面均设有V型导流板(9),电力管线腔(3)、油气管道腔(4)和综合管线腔(5)内还设有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所述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上均设有水位传感器(12)和电控制阀门(13),所述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设置于预制管廊箱涵(1)内部、第一内部侧壁(7)和第二内部侧壁(8)的侧壁顶部,所述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设置于预制管廊箱涵(1)内部侧壁底部,所述预制管廊箱涵(1)内部侧壁、第一内部侧壁(7)和第二内部侧壁(8)内均设有与集水排水腔(6)相连通的排水主管(14),所述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上均设有与排水主管(14)相连通的排水支管(15),所述水位传感器(12)和控制阀门(13)与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2)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信息化的共同管道监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管线腔(3)内侧壁上从上而下固定安装有电力管线支架(16),所述油气管道腔(4)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燃气管道支架(17),和固定安装在油气管道腔(4)底部的油气管道支座(18),所述综合管线腔(5)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综合管道支座(19),和固定安装在综合管线腔(5)底部的综合管道支架(20)。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增宇
申请(专利权)人:张增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