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533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特点是,包括一背光单元、一液晶显示面板、一前框以及一后框,而背光单元包括一第一反射罩、一第二反射罩、一光源、一导光板、一前框架以及一后框架。第一反射罩、第二反射罩、光源与导光板皆配置于后框架上,其中第二反射罩是承靠于第一反射罩上,并与第一反射罩形成一容置空间。光源是配置于容置空间中,而导光板是配置于光源旁。液晶显示面板是配置于前框架上,而前框是配置于背光单元上方,并与前框架夹持液晶显示面板。后框是配置于背光单元下方,并与前框组装。当后框自前框拆卸后,第二反射罩适于自后框架拆卸,以与第一反射罩分离。可方便进行更换或维修光源,以提高液晶显示模组的维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图像显示模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模组(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视讯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模组已被大量地使用于手机、笔记型电脑、个人电脑及个人数位助理等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显示萤幕上。然而,由于液晶显示模组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因此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配置背光单元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所需要的光源,进而使液晶显示面板达到显示的效果。图1为现有的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现有的液晶显示模组100包括一背光单元110、一液晶显示面板120、一前框(FrontBezel)130以及一后框(Back Bezel)140,而背光单元110包括一冷阴极萤光灯管(Cathode Cold Fluorescent Lamp,CCFL)112、一反射罩(LampReflector)114、一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P)116、一前框架(FrontFrame)118a以及一后框架(Back Frame)118b。冷阴极萤光灯管112、反射罩114与导光板116皆配置于后框架118b上,其中冷阴极萤光灯管112是位于反射罩114内,而导光板116是位于冷阴极萤光灯管112旁。承接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20是配置于前框架118a上,而前框130是配置于背光单元110上方,并与前框架118a夹持液晶显示面板120。后框140是配置于背光单元110下方,并与前框130组装以固定背光单元110。此外,反射罩114是用于收集冷阴极萤光灯管112所发出的光线(未绘示),并将光线提供至导光板116。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反射罩114通常是一体成型的构件,且反射罩114与导光板116会将冷阴极萤光灯管112给包围住以避免漏光。导光板116是用于将光线转换为面光源(未绘示),并将面光源提供至液晶显示面板120。液晶显示面板120是用于将面光源转换为图像(未绘示),以达到显示的效果。然而,由于冷阴极萤光灯管112的使用年限较短,往往只因为冷阴极萤光灯管112单独损坏而无法提供光线,以致于液晶显示模组100无法显示图像。现有技艺若要更换或维修冷阴极萤光灯管112,首先需将后框140自前框130拆卸,以使前框130与背光单元110分离,并接着将液晶显示面板120自前框架118a拆卸。至此步骤后,冷阴极萤光灯管112仍然是被反射罩114及导光板116包围,因此必须要再将导光板116自后框架118b拆卸,才能将冷阴极萤光灯管112自反射罩114内取出。在拆解过程中,除了耗费大量工时,使得液晶显示模组100的维修效率低落,更有可能在拆解过程不慎损伤液晶显示面板120或是液晶显示模组100的其他构件,造成液晶显示模组100的维修成本提高。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高涨,当液晶显示模组100损坏而需报废时,绿色环保要求不可直接将液晶显示模组100丢弃,而必须要先将冷阴极萤光灯管112进行回收。如此,仍需进行上述繁复的拆解步骤以取出冷阴极萤光灯管112,因而耗费大量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以解决液晶显示模组维修不易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包括一背光单元、一液晶显示面板、一前框以及一后框,而背光单元包括一第一反射罩、一第二反射罩、一光源、一导光板、一前框架以及一后框架。第一反射罩、第二反射罩、光源与导光板皆配置于后框架上,其中第二反射罩是承靠于第一反射罩上,并与第一反射罩形成一容置空间。光源是配置于容置空间中,而导光板是配置于光源旁,且部分导光板是位于容置空间中。前框架配置于第一反射罩上,液晶显示面板是配置于前框架上,而前框是配置于背光单元上方,并与前框架夹持液晶显示面板。后框是配置于背光单元下方,并与前框组装。当后框自前框拆卸后,第二反射罩适于自后框架拆卸,以与第一反射罩分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后框可与后框架夹持第二反射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二反射罩可承靠于导光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反射罩可承靠于导光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二反射罩可与第一反射罩卡合,其中第二反射罩具有一凸部,而第一反射罩具有搭配凸部的一凹部,且凸部是配置于凹部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反射罩与第二反射罩的材质可包括金属或高反射性纸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光源包括一线光源或多个点光源,其中线光源可为冷阴极萤光灯管,而点光源可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导光板可为平板型导光板或楔形导光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背光模组更包括一光学膜片(0pticFilm),配置于导光板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其中光学膜片可包括扩散片(Diffuser Plate)、增光片(Light Enhanced Plate)及/或棱镜片(PrismPlate)。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可为穿透式(transmissivetype)液晶显示面板或是半穿透半反射式(transflective type)液晶显示面板。综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模组中,在将后框自前框拆卸后,由于第一反射罩与第二反射罩是可分离的两个构件,故可将第二反射罩自后框架拆卸而暴露出光源,以方便进行更换或维修光源。借此,可简化液晶显示模组的维修流程,以提高液晶显示模组的维修效率。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图1为现有的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A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液晶显示模组的部分拆解示意图。图3A及图3B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两种液晶显示模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A~图4C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反射罩、第二反射罩及光源的剖面示意图。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液晶显示模组110背光单元112冷阴极萤光灯管114反射罩116导光板118a前框架118b后框架120液晶显示面板130前框140后框200、200′、200″液晶显示模组210背光单元211、211a、211b、211c第一反射罩211a′凸部212、212a、212b、212c、212′、212″第二反射罩212a′凹部214光源216导光板217光学膜片218a前框架218b后框架220液晶显示面板230前框 240后框S容置空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2A及图2B,图2A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而图2B为图2A的液晶显示模组的部分拆解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模组200包括一背光单元210、一液晶显示面板220、一前框230以及一后框240,而背光单元210包括一第一反射罩211、一第二反射罩212、一光源214、一导光板216一前框架218a以及一后框架218b。第一反射罩211、第二反射罩212、光源214与导光板216皆配置于后框架218b上,而前框架218a是配置于第一反射罩211上,其中第二反射罩212是承靠于第一反射罩211上,并与第一反射罩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背光单元,所述的背光单元包括:一第一反射罩;一第二反射罩,承靠于该第一反射罩上,并与该第一反射罩形成一容置空间;一光源,配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一导光板,配置于该光源旁,且部分该导光板是位于该容置空间中;一后框架,而该第一反射罩、该第二反射罩、该光源及该导光板皆配置于该后框架上;一前框架,配置于该第一反射罩上;一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该前框架上;一前框,配置于该背光单元上方,并与该前框架夹持该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一后框,配置于该背光单元下方,并与该前框组装,其中,当该后框自该前框拆卸后,该第二反射罩适于自该后框架拆卸,以与该第一反射罩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新发
申请(专利权)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