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CR脱硝系统的喷氨格栅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4852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CR脱硝系统的喷氨格栅,包括喷氨母管、喷氨支管、喷头和旋流混合器,所述喷氨母管上设置多个喷氨支管,所述喷氨支管远离喷氨母管的一端朝上部设置且连接所述喷头,所述喷头上固定所述旋流混合器;所述旋流混合器包括筒体、支架和旋流叶片,所述筒体为上下中空结构,所述筒体内壁通过支架与喷头连接,所述支架上方的筒体内壁呈圆周阵列式的固定有多个旋流叶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旋流叶片的设置,SCR脱硝系统内的烟气流经所述旋流叶片后,会产生强烈的旋转运动,能够卷吸从喷氨支管的上部喷头喷出的氨气,使得氨气与烟气强烈混合,加强烟气与氨气的混合效果,提高脱硝反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CR脱硝系统的喷氨格栅
本专利技术涉及脱硝设备
,具体为一种SCR脱硝系统的喷氨格栅。
技术介绍
燃煤锅炉是我国能源生产的重要手段,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能源消耗逐年递增,伴随而来的烟气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渐渐凸显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氮氧化物(NOX)作为烟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危害巨大。因此治理烟气中氮氧化物污染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在我国已实际应用在电厂的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和选择性催化还原-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的联用技术。在这三种烟气脱硝技术中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以高脱硝率、几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称为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主流技术。目前,SCR系统主要包括氨储存和输送系统、氨喷射系统、反应器系统、除灰系统及烟气旁路。其中氨喷射系统的设计关系到氨气与氮氧化物的混合效果,是SCR系统是否能够有效工作的关键因素。传统氨喷射系统常用的是喷氨格栅线性控制式,线性控制式喷氨格栅由烟道截面上一系列呈线性排列的有若干个喷嘴的管子组成,各管子的流量可以单独调节来匹配各部位烟气的含量,但上述线性控制式喷氨格栅烟气与氨气混合效果不充分,导致脱硝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高烟气与氨气混合效果和提高脱硝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SCR脱硝系统的喷氨格栅,包括喷氨母管、喷氨支管、喷头和旋流混合器,所述喷氨母管上设置多个喷氨支管,所述喷氨支管远离喷氨母管的一端朝上部设置且连接所述喷头,所述喷头上固定所述旋流混合器。所述旋流混合器包括筒体、支架和旋流叶片,所述筒体为上下中空结构,所述筒体内壁通过支架与喷头连接,所述支架上方的筒体内壁呈圆周阵列式的固定有多个旋流叶片。通过旋流叶片的设置,SCR脱硝系统内的烟气流经所述旋流叶片后,会产生强烈的旋转运动,能够卷吸从喷氨支管的上部喷头喷出的氨气,使得氨气与烟气强烈混合,加强烟气与氨气的混合效果,提高脱硝反应效率。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套环和连接杆,所述套环外侧呈放射性均匀连接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套环的一端与筒体内壁连接,所述套环套设固定在喷头上。优选地,所述套环中心轴与筒体以及喷头中心轴为同一中心轴,保证烟气在筒体内旋转均匀,进而使得氨气与烟气混合均匀,提高氨气与烟气的混合效果。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筒体内壁和套环焊接固定。优选地,所述旋流叶片的底部至顶部呈螺旋状设置。优选地,相邻间的旋流混合器的旋流叶片螺旋方向相同。优选地,相邻间的旋流混合器的旋流叶片螺旋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筒体的顶部开口呈喇叭状向外扩张。优选地,所述喷氨母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优选地,所述喷氨支管远离喷氨母管的一端呈矩阵式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旋流叶片的设置,SCR脱硝系统内的烟气流经所述旋流叶片后,会产生强烈的旋转运动,能够卷吸从喷氨支管的上部喷头喷出的氨气,使得氨气与烟气强烈混合,加强烟气与氨气的混合效果,提高脱硝反应效率。2、通过将套环中心轴与筒体以及喷头中心轴设置为同一中心轴,保证烟气在筒体内旋转均匀,进而使得氨气与烟气混合均匀,提高氨气与烟气的混合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SCR脱硝系统的喷氨格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旋流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阅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SCR脱硝系统的喷氨格栅,包括喷氨母管1、喷氨支管2、喷头3和旋流混合器4,所述喷氨母管1上固定并与其连通的多个喷氨支管2,所述喷氨支管2远离喷氨母管1的一端呈矩阵式朝上部设置且连接所述喷头3,所述喷头3上固定有所述旋流混合器4。参阅图2,所述旋流混合器4包括筒体41、支架42和旋流叶片43,所述筒体41为上下中空结构,且筒体41的顶部开口呈喇叭状向外扩张,所述筒体41底部内壁通过支架42与喷头3连接,所述支架42上方的筒体41内壁呈圆周阵列式的固定有多个旋流叶片43,所述旋流叶片43的底部至顶部呈螺旋状设置,相邻间的旋流混合器4的旋流叶片43螺旋方向相同或者相反,在本实施例中,相邻间的旋流混合器4的旋流叶片43螺旋方向相同。通过旋流叶片43的设置,SCR脱硝系统内的烟气流经所述旋流叶片43后,会产生强烈的旋转运动,能够卷吸从喷氨支管2的上部喷头3喷出的氨气,使得氨气与烟气强烈混合,加强烟气与氨气的混合效果,提高脱硝反应效率。所述支架42包括套环421和连接杆422,所述套环421外侧呈放射性均匀焊接固定所述连接杆422,所述连接杆422远离套环421的一端与筒体41内壁焊接固定,所述套环421焊接套设在喷头3上外壁。进一步的,所述套环421中心轴与筒体41以及喷头3中心轴为同一中心轴,保证烟气在筒体41内旋转均匀,进而使得氨气与烟气混合均匀,提高氨气与烟气的混合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喷氨母管1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图中未示),用于控制氨气流量的输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根据脱硝要求,调节喷氨母管1上的流量调节阀控制氨气流量,并得喷氨支管2的上部喷头3喷出氨气,同时SCR脱硝系统内的烟气流经该喷氨格栅并进入呈矩阵式的多个筒体41内,当烟气流经所述旋流叶片43后,会产生强烈的旋转运动,能够卷吸从喷头3喷出的氨气,使得氨气与烟气强烈混合,加强烟气与氨气的混合效果,提高脱硝反应效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示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CR脱硝系统的喷氨格栅,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氨母管、喷氨支管、喷头和旋流混合器,所述喷氨母管上设置多个喷氨支管,所述喷氨支管远离喷氨母管的一端朝上部设置且连接所述喷头,所述喷头上固定所述旋流混合器;/n所述旋流混合器包括筒体、支架和旋流叶片,所述筒体为上下中空结构,所述筒体内壁通过支架与喷头连接,所述支架上方的筒体内壁呈圆周阵列式的固定有多个旋流叶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CR脱硝系统的喷氨格栅,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氨母管、喷氨支管、喷头和旋流混合器,所述喷氨母管上设置多个喷氨支管,所述喷氨支管远离喷氨母管的一端朝上部设置且连接所述喷头,所述喷头上固定所述旋流混合器;
所述旋流混合器包括筒体、支架和旋流叶片,所述筒体为上下中空结构,所述筒体内壁通过支架与喷头连接,所述支架上方的筒体内壁呈圆周阵列式的固定有多个旋流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R脱硝系统的喷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套环和连接杆,所述套环外侧呈放射性均匀连接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套环的一端与筒体内壁连接,所述套环套设固定在喷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SCR脱硝系统的喷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中心轴与筒体以及喷头中心轴为同一中心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SCR脱硝系统的喷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良王远鑫潘存华吴万范范相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大唐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