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446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包括壳体、接口单元、降压单元和温湿度传感单元;接口单元分别与降压单元、温湿度传感单元连接,降压单元与温湿度传感单元连接;接口单元、温湿度传感单元设置在壳体上,降压单元设置在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传输线上增加温湿度传感单元,可实现在连接电子设备后,既不影响线材的功能使用,又同时能对环境中的温湿度进行实时检测,有效解决了小型化的电子设备无法自带温湿度传感器的问题,且由于增加的温湿度传感单元是设置在电子设备外的,因此不会受到电子设备自身发热的影响,不仅能够保证温湿度测量的准确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而且电路原理简单,适用性广,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温湿度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正向着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发展,为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体验。由于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和温湿度息息相关,因此,温湿度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在生产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各大厂商纷纷在市场上推出了各式各样的集成了温湿度传感器的电子设备,旨在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温湿度传感器,顾名思义,是一种能够用来测量空气中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一般主要由湿敏元件和热敏元件构成。然而,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其内部电子元件的运作会向外散发出热量,导致电子设备本体的温度偏高,这直接影响了电子设备内的温湿度传感器,导致温湿度传感器测得的数据不准确,误差较大;而且,目前电子设备小型化、轻薄化的趋势使得电子设备的体积越做越小,电子设备内部已经没有多余的空间能够集成温湿度传感器,即小型化后的电子设备已经无法再自带温湿度传感器,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变差。有鉴于此,如何针对现有产品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改良,以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包括壳体、接口单元、降压单元和温湿度传感单元;所述接口单元分别与所述降压单元、温湿度传感单元连接,所述降压单元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单元连接;所述接口单元、温湿度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降压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进一步地,所述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中,所述降压单元包括LDO芯片;所述LDO芯片的VIN端和ON/OFF端并联后与所述接口单元的VCC端连接;所述LDO芯片的VOUT端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单元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中,所述降压单元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LDO芯片的ON/OFF端通过所述第一电容接地;所述LDO芯片的VOUT端通过所述第二电容接地。进一步地,所述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中,所述LDO芯片的GND端接地。进一步地,所述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中,所述温湿度传感单元包括温湿度传感芯片;所述温湿度传感芯片的VDD端与所述LDO芯片的VOUT端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芯片的SCL端与所述接口单元的DM端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芯片的SDA端与所述接口单元的DP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中,所述温湿度传感单元还包括第三电容;所述温湿度传感芯片的VDD端通过所述第三电容接地。进一步地,所述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中,所述温湿度传感芯片的VSS端接地。进一步地,所述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还包括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连接在所述温湿度传感芯片的VDD端与所述LDO芯片的VOUT端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温湿度传感芯片的SCL端与所述接口单元的DM端之间;所述第二电阻连接在所述温湿度传感芯片的SDA端与所述接口单元的DP端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中,所述LDO芯片的VOUT端与所述第一电感之间连接有正电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通过在传输线上增加温湿度传感单元,可实现在连接电子设备后,既不影响线材的功能使用,又同时能对环境中的温湿度进行实时检测,有效解决了小型化的电子设备无法自带温湿度传感器的问题,且由于增加的温湿度传感单元是设置在电子设备外的,因此不会受到电子设备自身发热的影响,不仅能够保证温湿度测量的准确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而且电路原理简单,适用性广,实用性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口单元、降压单元和温湿度传感单元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口单元、降压单元和温湿度传感单元的具体电路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口单元、降压单元和温湿度传感单元的另一具体电路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壳体1,接口单元2,降压单元3,温湿度传感单元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包括壳体1、接口单元2、降压单元3和温湿度传感单元4;所述接口单元2分别与所述降压单元3、温湿度传感单元4连接,所述降压单元3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单元4连接;所述接口单元2、温湿度传感单元4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降压单元3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口单元2具有七个端口,分别为VVC端、DM端、DP端、三个GND端和一个空置端。具体的,所述接口单元2为USB接口,即可为Type-A、Type-B、Type-C等类型的数据接口。所述壳体1一般为塑料材质,为了保证温湿度传感单元4的正常工作,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可供所述温湿度传感单元4穿设的开孔。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传输线插入到电子设备后,数据传输功能和温湿度检测功能均开始工作;具体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单元4检测到的温湿度数据会通过所述接口单元2传输给电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接口单元、降压单元和温湿度传感单元;/n所述接口单元分别与所述降压单元、温湿度传感单元连接,所述降压单元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单元连接;/n所述接口单元、温湿度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降压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接口单元、降压单元和温湿度传感单元;
所述接口单元分别与所述降压单元、温湿度传感单元连接,所述降压单元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单元连接;
所述接口单元、温湿度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降压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单元包括LDO芯片;
所述LDO芯片的VIN端和ON/OFF端并联后与所述接口单元的VCC端连接;
所述LDO芯片的VOUT端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单元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所述LDO芯片的ON/OFF端通过所述第一电容接地;
所述LDO芯片的VOUT端通过所述第二电容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LDO芯片的GND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温湿度检测功能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传感单元包括温湿度传感芯片;
所述温湿度传感芯片的VDD端与所述LD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锡林李本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台德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