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上水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94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列车上水管接头,包括套接在列车注水管上的第一接头部件和与上水管连接的第二接头部件;第一接头部件包括橡胶管、缓冲和限流片,橡胶管与缓冲部之间设置增压腔;第二接头部件包括圆筒形接头,圆筒形接头的一端伸入至橡胶管内,圆筒形接头的另一端与上水管连接,圆筒形接头的一端与限流片之间设置导流腔,导流腔与增压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实现列车上水时上水管与列车注水管的连接,安装简单,连接可靠,通过橡胶管和缓冲部实现该列车上水管接头与列车注水管的快速锁紧,以及列车上水完成后该列车上水管接头的自动脱落,节约水资源,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车上水管接头
本技术属于上水管接头
,具体涉及一种列车上水管接头。
技术介绍
在客运列车的运行过程中,为满足广大旅客的用水需求,都要在沿线的一些站点对客车进行上水作业。目前,大多数具备上水作业能力的铁路站点的上水方式为:操作人员先将上水管插到列车的注水口处,再返回至供水管道阀门处开启阀门,从而将水输送至列车水箱中,待列车水满溢出后关闭阀门,再回到列车注水管处将上水管拔掉,操作繁琐,且客车的车厢长度在26米左右,对于一些供水频繁的车站,每天需完成上百次的上水作业,这得上水作业是一项劳动强度极大的工作,浪费人力,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出现了多种列车水箱专用的上水接头,但是,现有的上水管接头存在安装繁琐或连接不可靠,容易造成快速接头松弛、脱落等问题,进一步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列车上水管接头,解决现有列车上水管接头安装繁琐、连接不可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列车上水管接头,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简单,实现列车上水时上水管与列车注水管的连接,连接可靠,能够快速锁紧列车注水管,且能在上水完成后自动脱落列车注水管,节约水资源,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列车上水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套接在列车注水管上的第一接头部件和与上水管连接的第二接头部件,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和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包括橡胶管、与橡胶管一体成型且延伸至橡胶管内的缓冲部,以及设置在缓冲部端部的限流片,所述橡胶管与缓冲部之间设置增压腔;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包括圆筒形接头,所述圆筒形接头的一端伸入至橡胶管内,所述圆筒形接头的另一端与上水管连接,所述圆筒形接头的一端与限流片之间设置导流腔,所述导流腔与增压腔连通。上述的一种列车上水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的内径由靠近限流片的端部至远离限流片的端部逐渐增大。上述的一种列车上水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片为圆形限流片,所述限流片的直径与缓冲部靠近限流片的端部的直径相等,所述限流片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供水流过的圆孔。上述的一种列车上水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形接头的外侧壁设置有波纹部和螺纹部,所述波纹部和螺纹部之间设置有环形挡片。上述的一种列车上水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管的内侧壁与圆筒形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上述的一种列车上水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管上设置有锁紧圈,所述锁紧圈位于橡胶管与圆筒形接头的连接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设置有橡胶管和缓冲部,橡胶管的硬度大于缓冲部的硬度,当列车上水时,水流通过限流片周侧流入至橡胶管和缓冲部之间的增压腔,增压腔内的水压使缓冲部收缩并远离橡胶管的内侧壁,缓冲部锁紧列车注水管;列车上水完成后,增压腔内的水量减少,水流压力减小,缓冲部远离列车注水管且靠近橡胶管的内侧壁,实现该列车上水管接头从列车注水管上自动脱落,操作快捷,实用性强。2、本技术设置有圆筒形接头,圆筒形接头的圆筒形接头外侧壁设置波纹部的一端伸入至橡胶管内,圆筒形接头外侧壁设置螺纹部的一端与上水管过盈连接,连接牢固可靠,避免上水过程中该列车上水管接头与上水管分离,节约水资源。3、本技术橡胶管和缓冲部一体成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投入成本较低,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实现列车上水时上水管与列车注水管的连接,安装简单,连接可靠,通过橡胶管和缓冲部实现该列车上水管接头与列车注水管的快速锁紧,以及列车上水完成后该列车上水管接头的自动脱落,节约水资源,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列车注水管;2—橡胶管;3—缓冲部;4—限流片;5—增压腔;6—波纹部;7—螺纹部;8—导流腔;9—圆孔;10—环形挡片;11—上水管;12—锁紧圈;13—圆筒形接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套接在列车注水管1上的第一接头部件和与上水管11连接的第二接头部件,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和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包括橡胶管2、与橡胶管2一体成型且延伸至橡胶管2内的缓冲部3,以及设置在缓冲部3端部的限流片4,所述橡胶管2与缓冲部3之间设置增压腔5;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包括圆筒形接头13,所述圆筒形接头13的一端伸入至橡胶管2内,所述圆筒形接头13的另一端与上水管11连接,所述圆筒形接头13的一端与限流片4之间设置导流腔8,所述导流腔8与增压腔5连通。本实施例中,橡胶管2、缓冲部3和限流片4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本实施例中,橡胶管2和缓冲部3均为橡胶管,橡胶管2的硬度大于缓冲部3的硬度,当有水流通过限流片4周侧流入至增压腔5内时,增压腔5内的水压使缓冲部3收缩远离橡胶管2的内侧壁,锁紧列车注水管1。本实施例中,圆筒形接头13与橡胶管2可拆卸连接,圆筒形接头13安装在橡胶管2远离缓冲部3的一端。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缓冲部3套接在列车注水管1上,圆筒形接头13的另一端与上水管11过盈连接,当列车上水时,水流经过上水管11和圆筒形接头13流入至导流腔8,由于限流片4的阻挡,导流腔8内的水流一部分经圆孔9流入缓冲部3内,另外一部分流入增压腔5内,增压腔5内的水流压力使缓冲部3收缩远离橡胶管2的内侧壁,锁紧列车注水管1;当列车上水完成时,增压腔5内的水量减少,水流压力减小,缓冲部3伸展靠近橡胶管2的内侧壁,该列车上水管接头从列车注水管1上自动脱落,完成一次列车上水工作,操作简单,节约水资源。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3的内径由靠近限流片4的端部至远离限流片4的端部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缓冲部3的内径由靠近限流片4的端部至远离限流片4的端部逐渐增大,便于将该列车上水管接头套接在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列车注水管1上,扩大了该列车上水管接头的使用范围。本实施例中,所述限流片4为圆形限流片,所述限流片4的直径与缓冲部3靠近限流片4的端部的直径相等,所述限流片4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供水流过的圆孔9。本实施例中,所述圆筒形接头13的外侧壁设置有波纹部6和螺纹部7,所述波纹部6和螺纹部7之间设置有环形挡片10。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圆筒形接头13为铝合金接头,圆筒形接头13设置波纹部6的一端伸入至橡胶管2内,圆筒形接头13设置螺纹部7的一端与上水管11过盈连接,保证上水管11中的水流通过圆筒形接头13进入橡胶管2,进行列车正常的上水作业。本实施例中,在圆筒形接头13的外侧壁设置螺纹部7的目的是:加强圆筒形接头13与上水管11连接。本实施例中,在圆筒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列车上水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套接在列车注水管(1)上的第一接头部件和与上水管(11)连接的第二接头部件,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和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可拆卸连接;/n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包括橡胶管(2)、与橡胶管(2)一体成型且延伸至橡胶管(2)内的缓冲部(3),以及设置在缓冲部(3)端部的限流片(4),所述橡胶管(2)与缓冲部(3)之间设置增压腔(5);/n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包括圆筒形接头(13),所述圆筒形接头(13)的一端伸入至橡胶管(2)内,所述圆筒形接头(13)的另一端与上水管(11)连接,所述圆筒形接头(13)的一端与限流片(4)之间设置导流腔(8),所述导流腔(8)与增压腔(5)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上水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套接在列车注水管(1)上的第一接头部件和与上水管(11)连接的第二接头部件,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和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包括橡胶管(2)、与橡胶管(2)一体成型且延伸至橡胶管(2)内的缓冲部(3),以及设置在缓冲部(3)端部的限流片(4),所述橡胶管(2)与缓冲部(3)之间设置增压腔(5);
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包括圆筒形接头(13),所述圆筒形接头(13)的一端伸入至橡胶管(2)内,所述圆筒形接头(13)的另一端与上水管(11)连接,所述圆筒形接头(13)的一端与限流片(4)之间设置导流腔(8),所述导流腔(8)与增压腔(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上水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3)的内径由靠近限流片(4)的端部至远离限流片(4)的端部逐渐增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千方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