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轻量化刹车盘,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轻量化刹车盘包括刹车锅、下盘体、上盘体以及第一筋条,所述下盘体套设于所述刹车锅底部外周,且与所述刹车锅一体成型;所述上盘体套设于所述刹车锅中部,所述上盘体位于所述下盘体上部,且与所述刹车锅外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筋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筋条环绕所述刹车锅中轴线呈放射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筋条设于所述上盘体与所述下盘体之间,且与所述上盘体和所述下盘体一体成型,相邻所述第一筋条之间形成第一风洞;所述刹车锅、所述上盘体、所述下盘体和所述第一筋条均为铝合金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轻量化刹车盘重量较轻,导热效率高,可以有效的散发制动时产生的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量化刹车盘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轻量化刹车盘。
技术介绍
当前汽车制动盘多采用铸铁材质,以灰铸铁HT250为代表通过铸造工艺进行生产。由于受材质和铸造工艺的局限,铸铁制动盘制动鼓重量较重,而且位于簧下,增大了汽车油耗,影响加速性能。且铸铁材质导热系数较低,只有约58W/(m·k),在高速制动或连续制动中,短时间摩擦产生大量热,较低的热导率导致热量无法及时散热,会引发制动盘热衰退,影响刹车效果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刹车盘,旨在解决现有刹车盘重量较重,散热不理想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轻量化刹车盘,包括:刹车锅;下盘体,套设于所述刹车锅底部外周,且与所述刹车锅一体成型;上盘体,套设于所述刹车锅中部,所述上盘体位于所述下盘体上部,且与所述刹车锅外壁间隔设置;以及第一筋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筋条环绕所述刹车锅中轴线呈放射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筋条设于所述上盘体和所述下盘体之间,且与所述上盘体和所述下盘体一体成型,相邻所述第一筋条之间形成第一风洞;所述刹车锅、所述上盘体、所述下盘体和所述第一筋条均为铝合金构件。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洞的内外两端均与外界连通。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洞的外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筋条的内端延伸至所述刹车锅的侧壁。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轻量化刹车盘还包括多个第二筋条,多个所述第二筋条设于所述第一风洞中,且与所述第一筋条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筋条与所述上盘体和所述下盘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筋条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筋条的厚度,所述第二筋条将所述第一风洞分割成两个第二风洞。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筋条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筋条的间距不相等,相邻所述第二风洞的宽度不相等。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风洞的内外两端均与外界连通。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风洞的外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筋条的内端延伸至所述刹车锅的侧壁。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筋条的内端与所述刹车锅的侧壁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筋条之间的两个所述第二风洞相互连通。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上盘体的上方还固设有耐磨片。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轻量化刹车盘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依次贯穿所述上盘体、所述第一筋条以及所述下盘体,所述耐磨片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安装孔通过铆钉铆接。本技术提供的轻量化刹车盘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轻量化刹车盘在使用的时候,刹车锅与轮毂连接进行使用,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跟随轮毂的旋转而旋转,汽车需要刹车时,通过制动盘在轻量化刹车盘上制动,并与上盘体之间产生摩擦阻力控制汽车减速。本技术轻量化刹车盘通过铝合金的材质制成,在汽车刹车时,制动盘制动由于跟上盘体之间摩擦产生热量,上盘体的热量传递到整个轻量化刹车盘,铝合金材质散热效率极高,因此可以实现对轻量化刹车盘的降温,而且轻量化刹车盘在旋转的过程中,第一风洞中不断有空气流通,也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防止轻量化刹车盘热量过高造成制动盘热衰退,防止刹车失灵,保障了驾驶人员的安全;且铝合金材质较轻,降低了制动盘的负荷,减少了汽车的油耗,提高加速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轻量化刹车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轻量化刹车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轻量化刹车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轻量化刹车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轻量化刹车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轻量化刹车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沿图7中B-B线的剖视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轻量化刹车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轻量化刹车盘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刹车锅;2、上盘体;3、下盘体;4、第一筋条;5、耐磨片;6、安装孔;7、通孔;8、铆钉;9、第一风洞;10、第二筋条;11、第二风洞。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0,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轻量化刹车盘进行说明。轻量化刹车盘,包括刹车锅1、下盘体3、上盘体2以及第一筋条4,下盘体3套设于刹车锅1底部外周,且与刹车锅1一体成型;上盘体2套设于刹车锅1中部,上盘体2位于下盘体3上部,且与刹车锅1外壁间隔设置;第一筋条4设有多个,多个第一筋条4环绕刹车锅1中轴线呈放射状间隔设置,第一筋条4设于上盘体2和下盘体3之间,且与上盘体2和下盘体3一体成型,相邻第一筋条4之间形成第一风洞9;刹车锅1、上盘体2、下盘体3和第一筋条4均为铝合金构件。本技术提供的轻量化刹车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轻量化刹车盘在使用的时候,刹车锅1与轮毂连接进行使用,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跟随轮毂的旋转而旋转,汽车需要刹车时,通过制动盘在轻量化刹车盘上制动,并与上盘体3之间产生摩擦阻力控制汽车减速。本技术轻量化刹车盘通过铝合金的材质制成,在汽车刹车时,制动盘制动由于跟上盘体3之间摩擦产生热量,铝合金材质散热效率极高,因此可以实现对轻量化刹车盘的降温,而且轻量化刹车盘在旋转的过程中,第一风洞9中不断有空气流通,空气在第一风洞9中流通时,将其周围的第一筋条4、上盘体2、下盘体3表面的热量带走,达到散热的效果,防止轻量化刹车盘热量过高造成制动盘热衰退,防止刹车失灵,保障了驾驶人员的安全;且铝合金材质较轻,降低了制动盘的负荷,减少了汽车的油耗,提高加速性能。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轻量化刹车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第一风洞9的内外两端均与外界连通。此时第一筋条4与刹车锅1间隔设置,轻量化刹车盘在高速旋转下,一旦制动盘制动会与上盘体2之间产生大量的摩擦热,上盘体2上的热量通过第一筋条4传递到下盘体3,此时第一风洞9中源源不断的有空气流通,其两端与外界连通,空气从第一风洞9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加速上盘体2、下盘体3和第一筋条4与空气的热交换,减少轻量化刹车盘上热量的集中,延长轻量化刹车盘的使用寿命的同时防止过热导致制动盘热衰退。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轻量化刹车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轻量化刹车盘,其特征在于,包括:/n刹车锅;/n下盘体,套设于所述刹车锅底部外周,且与所述刹车锅一体成型;/n上盘体,套设于所述刹车锅中部,所述上盘体位于所述下盘体上部,且与所述刹车锅外壁间隔设置;以及/n第一筋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筋条环绕所述刹车锅中轴线呈放射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筋条设于所述上盘体和所述下盘体之间,且与所述上盘体和所述下盘体一体成型,相邻所述第一筋条之间形成第一风洞;/n所述刹车锅、所述上盘体、所述下盘体和所述第一筋条均为铝合金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轻量化刹车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刹车锅;
下盘体,套设于所述刹车锅底部外周,且与所述刹车锅一体成型;
上盘体,套设于所述刹车锅中部,所述上盘体位于所述下盘体上部,且与所述刹车锅外壁间隔设置;以及
第一筋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筋条环绕所述刹车锅中轴线呈放射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筋条设于所述上盘体和所述下盘体之间,且与所述上盘体和所述下盘体一体成型,相邻所述第一筋条之间形成第一风洞;
所述刹车锅、所述上盘体、所述下盘体和所述第一筋条均为铝合金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刹车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洞的内外两端均与外界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刹车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洞的外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筋条的内端延伸至所述刹车锅的侧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刹车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量化刹车盘还包括多个第二筋条,多个所述第二筋条设于所述第一风洞中,且与所述第一筋条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筋条与所述上盘体和所述下盘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筋条的厚度小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桂山,徐连弟,王昭,张立远,王建东,尤伟华,张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立中东安轻合金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