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73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盾构隧道管片防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包括转角段连接垫和两条直条段密封垫,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两侧分别通过隔板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连接;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外侧面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的外侧面形成倒角结构,且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外侧面位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的外侧面形成的直角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保证挤压应力及弹性的前提下,减少转角处的转角段连接垫的实体体积,加大密封垫开孔率,使得管片拼装时密封垫能够顺利压入管片沟槽内,避免角部应力集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
本技术属于盾构隧道管片防水
,具体涉及一种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
技术介绍
盾构隧道防水包括管片自防水、接缝防水和手孔防水。管片之间大量的环向、纵向接缝是防水最为薄弱的地方,也是防水设计最为重要的地方。密封垫在管片角部的应力状态复杂,且直接受管片拼装质量的影响,比较容易发生渗漏。因此,对角部密封垫的开孔率进行分析、计算,合理确定转角处的密封垫构造以改善防水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盾构隧道防水密封垫多采用多孔型弹性体橡胶密封垫,其防水原理是通过挤压密封垫与管片管片沟槽产生较大的挤压应力进行防水。但密封垫角部目前多为实心或局部加孔,其截面积明显大于开孔的密封垫直条段,造成盾构隧道管片拼装时密封垫角部堆积严重,错缝拼装时会造成局部的应力集中,导致管片拼装过程中出现破损和角部渗漏。框形密封垫在拼装时角部压缩过大,起“鼓”现象已引起国内外部分从业人员的注意,管片角部起“鼓”的本质问题是由于密封垫实体体积过大,管片拼装时无法顺利压入管片沟槽,因此,部分厂商采取了在角部密封垫打孔的措施,以减小、避免角部应力集中。但是角部直角密封垫的开孔率过大容易导致密封垫内部挤压应力不足、防水能力欠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能够在保证挤压应力及弹性的前提下,避免角部集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包括转角段连接垫和两条直条段密封垫,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两侧分别通过隔板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连接;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外侧面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的外侧面形成倒角结构,且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外侧面位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的外侧面形成的直角的内侧。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内侧面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的内侧面形成直角结构。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内侧面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的内侧面形成倒角结构,且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内侧面位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的内侧面形成的直角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倒角结构为倒圆角、单向倒角和双向倒角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倾斜设置,且所述隔板与与其连接的所述直条段密封垫的夹角为30-70°。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厚度为2~5mm。进一步地,用于安装所述转角结构的管片沟槽的体积为V2,所述转角结构的实体体积为V1,V1=βV2,β为0.87~1。更进一步地,所述转角结构的外形体积为V0,所述转角结构的开孔率k=(V0-V1)/V0。进一步地,所述转角段连接垫内和所述直条段密封垫内均设有开口朝向用于安装所述转角结构的管片沟槽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压缩应力值和所述直条段密封垫的压缩应力值相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通过将转角段连接垫的外侧面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的外侧面连成倒角结构,且转角段连接垫的外侧面位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的外侧面形成的直角的内侧,可以在保证挤压应力及弹性的前提下,减少转角处的转角段连接垫的实体体积,加大密封垫开孔率,使得管片拼装时密封垫能够顺利压入管片沟槽内,避免角部应力集中;(2)本技术中可以将转角段连接垫的内侧面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的内侧面连成倒角结构,也可以连成直角结构;(3)本技术提供的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的转角段连接垫的压缩应力值和直条段密封垫的压缩应力值相当,既能避免密封垫角部挤压应力较大导致管片出现角部破损的情况,又可防止角部挤压应力过小导致渗漏的情况;(4)本技术提供的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的隔板倾斜设置以便于转角模具的脱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的三维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的三维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的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的一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的另一种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的第三种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直角防水密封垫的转角处的立面投影图;图9为直角防水密封垫的转角处的横剖面图;图中:1、转角段连接垫,2、直条段密封垫,3、隔板,4、管片沟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包括转角段连接垫1和两条直条段密封垫2,所述转角段连接垫1的两侧分别通过隔板3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2连接;所述转角段连接垫1的外侧面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2的外侧面形成倒角结构,且所述转角段连接垫1的外侧面位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2的外侧面形成的直角的内侧。本实施例的转角段连接垫1的两侧通过隔板3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2硫化连成一体,并将转角段连接垫1的外侧面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2的外侧面连成倒角结构,且转角段连接垫1的外侧面位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2的外侧面形成的直角的内侧,可以在保证挤压应力及弹性的前提下,减少转角处的转角段连接垫1的实体体积,加大密封垫开孔率,使得管片拼装时密封垫能够顺利压入管片沟槽4内,避免角部应力集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角段连接垫1的内侧面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2的内侧面形成直角结构。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角段连接垫1的内侧面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2的内侧面形成倒角结构,且所述转角段连接垫1的内侧面位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2的内侧面形成的直角的内侧。本实施例中的倒角结构可以为倒圆角、单向倒角和双向倒角中的任意一种,但是不限于倒圆角、单向倒角和双向倒角,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但原理与本技术一致,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进一步地,所述隔板3倾斜设置,且所述隔板3与与其连接的所述直条段密封垫2的夹角为30-70°。隔板3适当倾斜以便于转角模具的脱模,隔板3的倾斜角度根据脱膜要求确定,在保证脱模的前提下也可设置为直角。进一步地,所述隔板3的厚度为2~5mm,具体根据转角段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角段连接垫和两条直条段密封垫,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两侧分别通过隔板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连接;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外侧面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的外侧面形成倒角结构,且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外侧面位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的外侧面形成的直角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角段连接垫和两条直条段密封垫,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两侧分别通过隔板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连接;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外侧面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的外侧面形成倒角结构,且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外侧面位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的外侧面形成的直角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内侧面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的内侧面形成直角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内侧面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的内侧面形成倒角结构,且所述转角段连接垫的内侧面位于两条直条段密封垫的内侧面形成的直角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结构为倒圆角、单向倒角和双向倒角中的任意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直角防水密封垫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昊肖明清何应道薛光桥钟元元刘丽伟王均勇徐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