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易更换调整块及采煤机摇臂安装结构,调整块上设有轴线前后延伸的油缸连接孔和油缸座连接孔,调整块的相互垂直的侧面和底面作为两个定位面,油缸座连接孔的轴线到底面和该侧面的距离分别与机身上油缸座的座孔到邻近的机身顶面和侧面的距离相等,使用时,调整块固定在油缸座上,调高油缸铰接在调整块上,调整块的两定位面分别靠在机身顶面和侧面上,通过在装与不装调整块以及装不同规格的调整块之间进行转换,平移采煤机调高油缸相对机身的铰接位置,实现对采高和卧底量的调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几乎不需更换传统的采煤机零部件就可满足地质条件不同但相近的多工作面的开采要求,适应性和经济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易更换调整块及采煤机摇臂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调整采煤机采高和卧底量的中间结构件以及采用该中间结构件实现的摇臂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采煤机是综采工作面开采煤炭的主要设备。为了适应不同厚度的煤层,同型号采煤机一般是通过更改摇臂长度、行走箱高度、调高油缸行程等方式来满足不同的采高需求,提高采煤机的适应性。这种方式对于采煤机厂家来说,需要设计、生产更多种类和更多规格的零部件,导致生产成本与管理成本都比较高,而对于采掘企业来说,采完一个面后,在采地质条件相近的另一个工作面之前,也需要更换更多的采煤机零部件,并且这些需要更换的零部件较大,装拆都不方便,调整更困难,不仅改造周期长,而且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易更换调整块及采煤机摇臂安装结构,不需要更换摇臂、行走箱等大体型零部件即可实现采煤机采高和卧底量的调整,从而满足地质条件不同但相近的多个工作面的开采要求,因此无论是采煤机制造企业还是采掘企业,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都明显降低,采煤机的适应性和经济性能得到明显提高。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有:一种易更换调整块,其上设有轴线前后延伸的油缸连接孔和油缸座连接孔,油缸连接孔和油缸座连接孔均为通孔,所述调整块的一个平行于油缸座连接孔的侧面与底面垂直,该侧面和底面用作调整块的两个定位面,且该侧面和底面之间的棱边处倒角,所述油缸座连接孔的轴线到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的距离分别与采煤机机身上的油缸座的座孔到邻近的采煤机机身的顶面和侧面的距离相等。多个不同规格的调整块组成一套调整套件,一套调整套件中,两两调整块之间油缸连接孔和油缸座连接孔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中心距至少之一不相等,所有调整块的油缸座连接孔的轴线到所述底面的距离都相等,所有调整块的油缸座连接孔的轴线到作为定位面的所述侧面的距离都相等。所述油缸连接孔和油缸座连接孔一个位于调整块的左部,一个位于调整块的右部,左部为单耳结构和双耳结构中的任意一种,右部为单耳结构和双耳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油缸连接孔和油缸座连接孔之间存在高度差。一种采煤机摇臂安装结构,包括摇臂、调高油缸、采煤机机身和所述易更换调整块,所述调整块与采煤机机身上的油缸座通过穿销轴铰接,销轴穿过所述油缸座连接孔和油缸座的座孔,所述调整块的作为定位面的底面和侧面分别靠在采煤机机身的顶面和侧面上,所述调高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调整块铰接,并以油缸连接孔的轴线为铰接轴线,所述油缸连接孔相比油缸座连接孔向左或右远离所述采煤机机身,所述摇臂的一端一处与所述机身铰接,另一处与所述调高油缸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调高油缸与所述调整块铰接的一端采用单耳结构或双耳结构,所述油缸座采用单耳结构或双耳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没有安装调整块的采煤机,当采煤机不需要最大采高时,可以通过在调高油缸和机身之间增加本技术的调整块来适应更低一些煤层的采高要求。避免采煤机由于工作面起伏而割到液压支架顶梁,因此调整块还起到了限位块的作用。采煤机上采用本技术的摇臂安装结构时,当矿方根据煤层地质条件,需要调整采高和卧底量时,只要改变调整块的尺寸即可,不需要更换摇臂或者调高油缸,极大地缩短了采煤机改造时间,并节省成本,经济性显著提升,适应性也大大提高。本技术通过增加所述调整块,使得油缸铰接点向着摇臂方向移动,避免了原调高油缸在伸出时调高油缸筒体与机身壳体顶部干涉,减少或避免了对增大采煤机卧底量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所述调整块应用于采煤机时采煤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I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所述调整块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所述调整块的多个实施例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左摇臂;2.调高油缸;3.左调整块;3'.右调整块;4.左牵引箱;5.中间电控箱;6.右牵引箱;7.行走箱;8.右摇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更换调整块,如图3、4所示,其上设有轴线前后延伸的油缸连接孔和油缸座连接孔,油缸连接孔和油缸座连接孔均为通孔,分别用于与调高油缸铰接和与采煤机机身上的油缸座铰接。所述调整块的一个平行于油缸座连接孔的侧面A与底面B垂直,该侧面A和底面B用作调整块的两个定位面,它们之间的棱边处可以设置成倒角,使两个定位面能够与相应的基准安装面很好地贴合。所述油缸座连接孔的轴线到所述底面B和所述侧面A的距离L4和L3分别与采煤机机身上的油缸座的座孔到邻近的采煤机机身的顶面和侧面的距离相等。油缸座附近的采煤机机身的顶面和侧面即为基准安装面。所述调整块可以是一块平板。所述调整块主要用于调高油缸与采煤机机身的连接。通常采煤机的左、右调高油缸分别通过左右对称布置的一对调整块连接在采煤机的机身上。多个不同规格的调整块可以组成一套调整套件,一套调整套件中,两两调整块之间油缸连接孔和油缸座连接孔的水平方向的中心距L1和竖直方向的中心距L2至少之一不相等,所有调整块的油缸座连接孔的轴线到所述底面B的距离L4都相等,所有调整块的油缸座连接孔的轴线到作为定位面的所述侧面A的距离L3都相等。一台双滚筒采煤机针对左、右摇臂需要配置两套相同的调整套件。所述油缸连接孔和油缸座连接孔一个贯穿该调整块的左部,一个贯穿该调整块的右部,左部可以为单耳结构和双耳结构中的任意一种,右部也可以为单耳结构和双耳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以满足左、右调高油缸以及左、右油缸座的单耳或双耳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的a和c表示左部为单耳结构,b和d表示左部为双耳结构,a和b表示右部为单耳结构,c和d表示右部为双耳结构。例如,当左调高油缸的连接端和左油缸座均采用双耳结构时,可以采用图4中a所示的调整块,即左部和右部均采用单耳结构的调整块。位于双耳结构上的所述通孔虽然被分隔成前后两段,但仍视为一处通孔。所述油缸连接孔和油缸座连接孔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距为L1,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心距为L2。L1不等于零,L2可以等于零,但L2优选为不等于零,即两处通孔之间优选有高度差。L2的值通常由煤层厚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煤机摇臂安装结构,包括摇臂1或8、调高油缸2、采煤机机身(包含左牵引箱4、中间电控箱5和右牵引箱6)和所述易更换调整块3或3',所述调整块与采煤机机身上的油缸座通过穿销轴铰接,销轴穿过所述油缸座连接孔和油缸座的座孔,所述调整块的作为定位面的底面和侧面分别靠在采煤机机身的顶面和侧面上。所述调高油缸的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调整块铰接,并以油缸连接孔的轴线为铰接轴线。所述摇臂的一端一处与所述机身铰接,另一处与所述调高油缸的另一端铰接。该安装结构相比现有的摇臂安装结构只是增加了调整块,就能轻松改变采煤机的采高和卧底,并且不需要改变摇臂、调高油缸、采煤机机身等原有各相关零部件的结构及尺寸,而且调整块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适应性强。所述调整块通过竖直的侧面A和底面B进行平面定位,可以避免调整块在调高油缸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更换调整块,其特征在于:其上设有轴线前后延伸的油缸连接孔和油缸座连接孔,油缸连接孔和油缸座连接孔均为通孔,所述调整块的一个平行于油缸座连接孔的侧面与底面垂直,该侧面和底面用作调整块的两个定位面,且该侧面和底面之间的棱边处倒角,所述油缸座连接孔的轴线到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的距离分别与采煤机机身上的油缸座的座孔到邻近的采煤机机身的顶面和侧面的距离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更换调整块,其特征在于:其上设有轴线前后延伸的油缸连接孔和油缸座连接孔,油缸连接孔和油缸座连接孔均为通孔,所述调整块的一个平行于油缸座连接孔的侧面与底面垂直,该侧面和底面用作调整块的两个定位面,且该侧面和底面之间的棱边处倒角,所述油缸座连接孔的轴线到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的距离分别与采煤机机身上的油缸座的座孔到邻近的采煤机机身的顶面和侧面的距离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更换调整块,其特征在于:多个不同规格的调整块组成一套调整套件,一套调整套件中,两两调整块之间油缸连接孔和油缸座连接孔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中心距至少之一不相等,所有调整块的油缸座连接孔的轴线到所述底面的距离都相等,所有调整块的油缸座连接孔的轴线到作为定位面的所述侧面的距离都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更换调整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连接孔和油缸座连接孔一个位于调整块的左部,一个位于调整块的右部,左部为单耳结构和双耳结构中的任意一种,右部为单耳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永,杨芸,郭岱,李庆亮,盛永林,李璐,胡璟,胡滔,刘峰,高占峰,杨柳,
申请(专利权)人: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天地上海采掘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