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冷却装置的电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3622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冷却装置的电机,包括机壳、冷却端板、密封圈以及巡回油路,所述机壳的右侧设有冷却端板,所述机壳的右侧固定连接后端盖,所述冷却端板安装在后端盖的外部,所述机壳的外部开设电机油路,所述冷却端板的外部开设巡回油路。该一种带冷却装置的电机,通过在原有机壳的尾部增设冷却端板,较好的解决了传统电机冷却时不够全面的问题,由于冷却端板是安装在后端盖的外部,并将后端盖进行全方位的包裹,从而可以隔绝外部的热源并对后端盖内元器件位置进行散热工作,大大增加了电机产品在高温环境下运行的可靠性,不会出现电机内部的元器件受到高温导致损坏的情况,整体结构简单,冷却效率更高,使用时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冷却装置的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冷却
,具体为一种带冷却装置的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俗称马达,它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而带冷却装置的电机则是可以在特殊高温环境中正常使用的一种电机类型。现市面上的油冷电机大多数都是采用机壳通油的方式来进行冷却,虽然对电机的散热冷却效果较好,也可以满足在一定高温环境下的使用,但在高温环境(如400℃)下使用时,由于温度传感器等元器件装在后端盖内,离机壳冷却范围较远,如不对该位置进行冷却降温,则会导致元器件损坏导致电机不能正常工作,传统的冷却方式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用时较为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冷却装置的电机,解决了现有市面上的油冷电机大多数都是采用机壳通油的方式来进行冷却,虽然对电机的散热冷却效果较好,也可以满足在一定高温环境下的使用,但在高温环境(如400℃)下使用时,由于温度传感器等元器件装在后端盖内,离机壳冷却范围较远,如不对该位置进行冷却降温,则会导致元器件损坏导致电机不能正常工作,传统的冷却方式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用时较为的麻烦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机壳、冷却端板、密封圈以及巡回油路,所述机壳的右侧设有冷却端板,所述机壳的右侧固定连接后端盖,所述冷却端板安装在后端盖的外部,所述机壳的外部开设电机油路,所述冷却端板的外部开设巡回油路,所述电机油路和巡回油路之间相互连通。优选的,所述机壳的外部分别设有进口油道和出口油道,所述进口油道的外部连通电机油路,所述出口油道的外部连通巡回油路。优选的,所述冷却端板的内侧设有插环,所述插环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在后端盖的内部,所述后端盖位于机壳和冷却端板之间。优选的,所述冷却端板的内侧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在插环的外部,所述密封圈嵌合在后端盖和冷却端板之间。优选的,所述插环的外部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垫块,所述垫块呈平均分布形式。(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原有机壳的尾部增设冷却端板,较好的解决了传统电机冷却时不够全面的问题,由于冷却端板是安装在后端盖的外部,并将后端盖进行全方位的包裹,从而可以隔绝外部的热源并对后端盖内元器件位置进行散热工作,大大增加了电机产品在高温环境下运行的可靠性,不会出现电机内部的元器件受到高温导致损坏的情况,整体结构简单,功能性较强,其冷却方式更加的合理化,冷却效率更高,使用时实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出口油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巡回油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端板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垫块结构示意图。图中,机壳-1、冷却端板-2、后端盖-3、电机油路-4、插环-5、密封圈-6、巡回油路-7、垫块-8、进口油道-9、出口油道-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机壳1、冷却端板10、密封圈6以及巡回油路7,所述机壳1的右侧设有冷却端板10,所述机壳1的右侧固定连接后端盖3,所述冷却端板10安装在后端盖3的外部,所述机壳1的外部开设电机油路4,所述冷却端板10的外部开设巡回油路7,所述电机油路4和巡回油路7之间相互连通,通过在后端盖3的外部设有冷却端板10,从而可以隔绝外部的热源并对后端盖3内元器件位置进行散热工作,大大增加了电机产品在高温环境下运行的可靠性,不会出现电机内部的元器件受到高温导致损坏的情况。所述机壳1的外部分别设有进口油道9和出口油道10,所述进口油道9的外部连通电机油路4,所述出口油道10的外部连通巡回油路7,通过将巡回油路7和电机油路4之间设为串联结构,可以使得冷却油从机壳1和后端盖3板之间流动,从而实现全方位冷却的效果。所述冷却端板10的内侧设有插环5,所述插环5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在后端盖3的内部,所述后端盖3位于机壳1和冷却端板10之间,通过子啊后端盖3和冷却端板10之间采用插接的方式,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安装和拆卸,操作时较为的方便。所述冷却端板10的内侧设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在插环5的外部,所述密封圈6嵌合在后端盖3和冷却端板10之间,通过在冷却端板10和后端盖3之间设有密封圈6,较好的提高了二者之间连接的密封性能。所述插环5的外部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垫块8,所述垫块8呈平均分布形式,通过在插环5的外部设有垫块8,可以提高插环5在使用时的强度和受力程度,实用性较强。工作原理:首先将机壳1套接在电机的外部即可开始进行使用,当电机运行后即可在机壳1的外部进行通油,由于在机壳1的前方设有进口油道9,冷却油就会从进口油道9进入,然后通过在机壳1的外部设有电机油路4,且电机油路4呈螺旋状将机壳1环绕住,随着冷却油在电机油路4内部流动,即可实现对机壳1内部冷却的效果,接着通过在机壳1尾部的后端盖3外安装了机冷却端板2,还可以对机冷却端板2内部的元器件进行冷却工作,机冷却端板2可以对后端盖3进行全方位的包裹,从而可以隔绝外部的热源并对后端盖3内元器件位置进行散热工作,大大增加了电机产品在高温环境下运行的可靠性,不会出现电机内部的元器件受到高温导致损坏的情况,其冷却方式更加的合理化,冷却效率更高,接着冷却油持续流动就会流入到机冷却端板2上的巡回油路7,并在巡回油路7上流动直至从机冷却端板2外的出口油道10流出,如此即可完成整个电机的冷却流程,同时由于在机冷却端板2和后端盖3之间采用密封圈6进行密封,较好的提高了机冷却端板2在应用时的密封性能,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较强。本专利技术的机壳1、冷却端板2、后端盖3、电机油路4、插环5、密封圈6、巡回油路7、垫块8、进口油道9、出口油道10,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市面上的油冷电机大多数都是采用机壳1通油的方式来进行冷却,虽然对电机的散热冷却效果较好,也可以满足在一定高温环境下的使用,但在高温环境如400℃下使用时,由于温度传感器等元器件装在后端盖3内,离机壳1冷却范围较远,如不对该位置进行冷却降温,则会导致元器件损坏导致电机不能正常工作,传统的冷却方式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用时较为的麻烦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在原有机壳1的尾部增设机冷却端板2,较好的解决了传统电机冷却时不够全面的问题,由于机冷却端板2是安装在后端盖3的外部,并将后端盖3进行全方位的包裹,从而可以隔绝外部的热源并对后端盖3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冷却装置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冷却端板(10)、密封圈(6)以及巡回油路(7),所述机壳(1)的右侧设有冷却端板(10),所述机壳(1)的右侧固定连接后端盖(3),所述冷却端板(10)安装在后端盖(3)的外部,所述机壳(1)的外部开设电机油路(4),所述冷却端板(10)的外部开设巡回油路(7),所述电机油路(4)和巡回油路(7)之间相互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冷却装置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冷却端板(10)、密封圈(6)以及巡回油路(7),所述机壳(1)的右侧设有冷却端板(10),所述机壳(1)的右侧固定连接后端盖(3),所述冷却端板(10)安装在后端盖(3)的外部,所述机壳(1)的外部开设电机油路(4),所述冷却端板(10)的外部开设巡回油路(7),所述电机油路(4)和巡回油路(7)之间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冷却装置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外部分别设有进口油道(9)和出口油道(10),所述进口油道(9)的外部连通电机油路(4),所述出口油道(10)的外部连通巡回油路(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应宇彭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航空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