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物顶升装置,顶升装置包括建筑物下方的千斤顶,千斤顶活塞向下,活塞端部连接顶帽垫块,千斤顶两边设置支撑耳,基础支撑上安装的多层组合垫块形成多层封闭框架式支撑,通过支撑耳和顶帽垫块交替支撑千斤顶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顶升装置成本低,支撑垫块稳定性好,便于装拆,操作简单,顶升过程安全可靠,顶升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物顶升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顶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物顶升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工程施工中,考虑到节约成本或保护建筑物完整性等因素,常使用建筑物的整体顶升技术。工程人员研发了一些便于施工的顶升装置和方法,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建筑物顶升系统和顶升方法》(公开号:CN103572837A)公开了一种顶升系统,包括:两组千斤顶,分别活塞朝下安装于建筑物下方,钢支撑垫块支撑于千斤顶活塞下方,液压泵站接收位移传感器的测量高度并传输至控制台,控制台控制液压泵作业,对两组千斤顶进行交替顶升。还公开了一种顶升方法:在建筑物下安装两组千斤顶,钢支撑垫块垫设于两组千斤顶的活塞下部,第一组千斤顶将建筑物顶升一个行程,在第二组千斤顶活塞下方垫设相应高度的垫块,对第二组千斤顶进行有效支撑;接着,第二组千斤顶顶升一个行程,同时第一组千斤顶收缸,在第一组千斤顶活塞下方垫设垫块,对第一组千斤顶进行有效支撑;然后,第一组千斤顶顶升一个行程,同时第二组千斤顶收缸,在第二组千斤顶活塞下方垫设垫块;如此反复交替循环进行顶升,最终将建筑物顶升至预定高度。现有技术中许多顶升系统的共同点都和上述顶升系统一样,需要两组千斤顶交替顶升,整个顶升系统的千斤顶和辅助材料用量非常大,导致施工成本高。第二,两组千斤顶及其支撑的安装大大增加了工作量。第三、钢支撑垫块重叠支撑千斤顶,相邻的钢支撑垫块之间通过连接杆件连接加固,这种加固也增加了工人工作量。第二和第三都会带来施工效率低的问题。第四、上述专利中没有公开使用连接杆连接相邻两组钢支撑垫块的具体技术方案,无从判断千斤顶的支撑体系是否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而在顶升过程中,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工程技术人员也一直在寻求一种简单且安全可靠的支撑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物顶升装置,成本低,多层组合垫块能为顶升过程中的千斤顶提供稳定支撑,而且施工方法简单,施工效率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具有如下构成:一种结构物顶升装置,包括控制台,由控制台控制的液压泵站,以及液压泵站控制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每个结构物顶升装置包括一个支撑在结构物下方的千斤顶,活塞朝下布置;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千斤顶活塞下方的顶帽垫块,顶帽垫块下部能作用在组合垫块上;千斤顶两侧设置支撑耳;基础支撑上安装的多层组合垫块通过支撑耳和顶帽垫块交替支撑千斤顶工作;每个组合垫块包括左垫块、右垫块、前垫块、后垫块四个独立垫块,四个垫块能各自独立安装,也能相互连接组成一个组合垫块,千斤顶位于组合垫块围合的空间上方;多个组合垫块按照每层一个逐层堆叠并上下连接形成多层封闭框架式支撑,支撑于千斤顶下方;组合垫块的高度等于千斤顶的行程。千斤顶为具有机械保护装置或自锁装置的自锁千斤顶。组合垫块的左垫块、右垫块、前垫块、后垫块上开螺栓孔,各垫块之间螺栓连接,上下层的组合垫块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四个独立垫块围成圆环形的组合垫块,左垫块、右垫块、前垫块、后垫块结构相同,分别为四分之一圆环形;每个垫块包括上下各一块水平布置的圆环形的水平板、位于水平板之间的圆弧形的立板、分别位于两端的端面封板,所有板材焊接相连。四个独立垫块围成方形的组合垫块,各垫块为长条矩形;每个垫块包括两个矩形的水平板,水平板之间的立板为竖直放置的平板,三者焊接成工字钢的形状,或者直接用工字钢,两端面焊接端面封板。支撑耳与千斤顶连接,或通过吊顶钢板与结构物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每个顶升装置,仅需使用一个千斤顶,与现有技术的使用两组千斤顶交替顶升的装置相比,减少了一组千斤顶和其支撑设备和材料,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而且减少了安装千斤顶的工作量,顶升工时少,效率高。组合垫块为可分体可合体结构,不但同层的各垫块之间连接,相邻层的垫块之间也互相连接,能够在千斤顶下方形成多层封闭框架式支撑,这种框架结构强度高,不滑移变形,稳定性好。多层封闭框架式支撑中的各垫块采用螺栓连接,组装和拆卸简单方便,也便于运输和储存,能有效减小施工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本技术的顶升装置操作简单,顶升过程安全可靠,顶升效率高。总之,本技术的顶升装置成本低,支撑垫块稳定性好,便于装拆。使用该顶升装置操作简单,顶升过程安全可靠,顶升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顶升装置前视图(即顶升方法的初始安装状态图);图2:本技术的顶升方法的第(2)步千斤顶顶升图;图3:本技术的顶升方法的第(3)步安装第二层左垫块、右垫块图;图4:本技术的顶升方法的第(4)步千斤顶收缸图;图5:本技术的顶升方法的第(5)步安装第一层前垫块、后垫块图;图6:本技术的顶升装置的组合垫块的实施例图;图7:本技术的顶升装置的支撑耳的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顶升装置的前视图,也为顶升方法的初始安装状态图。由图1可见,每个顶升装置包括支撑在结构物下方的一个千斤顶1,千斤顶1为活塞朝下布置。活塞端部连接一个顶帽垫块2,顶帽垫块2置于基础支撑4上。千斤顶1两侧设置支撑耳5。基础支撑4上安装的组合垫块3通过支撑耳5支撑千斤顶1或结构物。千斤顶1由液压泵站(图中未示出)控制,液压泵站由控制台(图中未示出)控制。顶帽垫块2与千斤顶1之间、组合垫块3与基础支撑4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组合垫块3由左垫块31、右垫块32、前垫块33、后垫块34等四个独立垫块组成,四个垫块之间可以分体,或者相互连接组成一个组合垫块3,千斤顶1位于组合垫块3围合的空间上方,多层组合垫块3之间相互连接并稳定堆叠。每个组合垫块3的高度等于千斤顶1的行程。图6所示为组合垫块3的一个实施例,四个独立垫块围成圆环形的组合垫块3,每个垫块为四分之一圆环形。左垫块31包括上下各一块水平布置的水平板311、位于水平板311之间的圆弧形的立板312和分别位于两端的端面封板313,所有板材焊接而成左垫块31。水平板311为圆环形,水平板311外表面平整但不能过于光滑,便于多层垫块之间稳定堆叠,两块水平板311表面沿圆弧均布螺栓孔,用于左垫块31与上下相邻零件的螺栓连接。立板312与水平板311的连接处位于水平板311的中间部位,而非边缘,这样立板312作为肋板使左垫块31整体更稳定。端面封板313上钻通孔用于四个独立垫块之间进行螺栓连接。右垫块32、前垫块33、后垫块34与左垫块31结构相同。组合垫块3的另一实施例为:四个独立垫块围城方形的组合垫块3,各垫块为长条矩形。左垫块31的两个水平板311为矩形,水平板311之间的立板312为平直板,三者焊接成工字钢的形状,或者直接采用工字钢代替水平板311与立板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物顶升装置,包括控制台,由控制台控制的液压泵站,以及液压泵站控制的千斤顶(1),其特征在于,每个结构物顶升装置包括一个支撑在结构物下方的所述千斤顶(1),活塞朝下布置;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千斤顶(1)活塞下方的顶帽垫块(2),所述顶帽垫块(2)下部能作用在组合垫块(3)上;所述千斤顶(1)两侧设置支撑耳(5);基础支撑(4)上安装的多层所述组合垫块(3)通过所述支撑耳(5)和所述顶帽垫块(2)交替支撑所述千斤顶(1)工作;/n每个所述组合垫块(3)包括左垫块(31)、右垫块(32)、前垫块(33)、后垫块(34)四个独立垫块,四个垫块能各自独立安装,也能相互连接组成一个所述组合垫块(3),所述千斤顶(1)位于所述组合垫块(3)围合的空间上方;多个所述组合垫块(3)按照每层一个逐层堆叠并上下连接形成多层封闭框架式支撑,支撑于所述千斤顶(1)下方;/n所述组合垫块(3)的高度等于所述千斤顶(1)的行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物顶升装置,包括控制台,由控制台控制的液压泵站,以及液压泵站控制的千斤顶(1),其特征在于,每个结构物顶升装置包括一个支撑在结构物下方的所述千斤顶(1),活塞朝下布置;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千斤顶(1)活塞下方的顶帽垫块(2),所述顶帽垫块(2)下部能作用在组合垫块(3)上;所述千斤顶(1)两侧设置支撑耳(5);基础支撑(4)上安装的多层所述组合垫块(3)通过所述支撑耳(5)和所述顶帽垫块(2)交替支撑所述千斤顶(1)工作;
每个所述组合垫块(3)包括左垫块(31)、右垫块(32)、前垫块(33)、后垫块(34)四个独立垫块,四个垫块能各自独立安装,也能相互连接组成一个所述组合垫块(3),所述千斤顶(1)位于所述组合垫块(3)围合的空间上方;多个所述组合垫块(3)按照每层一个逐层堆叠并上下连接形成多层封闭框架式支撑,支撑于所述千斤顶(1)下方;
所述组合垫块(3)的高度等于所述千斤顶(1)的行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物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1)为具有机械保护装置或自锁装置的自锁所述千斤顶(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物顶升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盛,王海洋,梁建博,曹亚飞,董海涛,吴二军,闫洋洋,苟金成,王海,赵殿峰,杨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同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