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防护坡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46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护坡技术领域,特别是绿化防护坡体结构,包括防护坡主体,所述防护坡主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固定块,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块底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块底面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防护坡主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和防护网,在第一固定块的顶面铺设防护网和若干第二固定块,其中若干第二固定块均与第一固定块相卡接,以达到第一固定块、防护网以及第二固定块位置固定的目的,防护网的存在可以有效的防止土壤流失,并且在防护坡主体外表面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水槽,方便使用者进行浇水,从而解决了现有护坡绿化结构没有土壤防护功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绿化防护坡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防护坡
,特别是绿化防护坡体结构。
技术介绍
人类对矿石、煤炭、石油、水、建筑材料等资源的开采行为以及在进行铁路、公路、水利、矿山、隧道、建筑物等工程建设时,对岩土的开挖堆填等施工行为,产生了大量的裸露急陡岩质边坡,导致了原有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并且人类这些活动常常导致某些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滑坡、崩塌、水土流失等,因此,人类在对环境扰动的同时,努力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也是极其重要的。现在的防护坡大多使用石块或是砖块铺设在坡体的表面,并在石块或者是砖块的缝隙处种植绿化,以达到美化坡体,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整个防护坡建造快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使用者的使用要求,不过目前建造的防护坡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具有以下缺点:(1)、现有的护坡绿化结构没有土壤防护功能,坡面种植槽内的土壤会受到流水侵蚀而流失;(2)、现有的护坡绿化结构没有农药喷洒功能,坡面上的绿化植物会经常被有害虫类影响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绿化防护坡体结构,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绿化防护坡体结构,包括防护坡主体,所述防护坡主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固定块,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块底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块底面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面设置有防护网,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若干所述第二固定块底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卡柱,所述防护坡主体外表面的底端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的防护坡主体靠近通孔外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阻流块,所述防护坡主体的顶面开设有若干水槽,若干所述水槽的内壁均开设有活动槽,若干所述活动槽的内部均卡接有挡板,所述防护坡主体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外表面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喷雾部件。可选的,所述防护坡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网,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块通过固定柱与防护坡主体固定连接。可选的,四个所述卡槽的位置分别与四个卡柱的位置相对应,四个所述卡槽内壁的尺寸均略小于卡柱的尺寸,四个所述卡槽的深度均小于卡柱的长度,四个所述卡柱分别与四个卡槽相卡接。可选的,若干所述通孔均匀分布在防护坡主体外表面的底端,若干所述通孔的直径均相等。可选的,若干所述水槽均匀分布在防护坡主体的顶面,若干所述水槽的位置分别与若干第一固定块的位置相对应,若干所述水槽的宽度均小于第一固定块宽度的五分之一。可选的,所述活动槽的宽度略大于挡板的厚度,若干所述挡板的形状均为网状。可选的,两个所述安装座的位置关于防护坡主体的中线对称,两个所述安装座的高度均相等,两个所述喷雾部件的尺寸与防护坡主体顶面的尺寸相适配。可选的,所述阻流块的顶面与第二固定块的顶面相平齐,所述阻流块与通孔之间留有间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该绿化防护坡体结构,通过在防护坡主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若干第一固定块和防护网,在第一固定块的外表面铺设防护网,在防护网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若干第二固定块,其中若干第二固定块的位置分别与若干第一固定块的位置相对应,且若干第二固定块均与第一固定块相卡接,以达到第一固定块、防护网以及第二固定块位置固定的目的,其中防护网的存在可以有效的防止土壤流失,并且在防护坡主体外表面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水槽,方便使用者对绿植进行浇水,从而解决了现有护坡绿化结构没有土壤防护功能的问题。2、该绿化防护坡体结构,通过在防护坡主体的顶面固定连接若干安装座,在若干安装座的顶面均转动连接有喷雾部件,可以转动的喷雾部件方便使用者进行农药的喷洒,且覆盖面积较广,提升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在防护坡主体外表面的底端开设有若干通孔,若干通孔分别与下水道对应,以达到防护坡主体多余的水分流入下水道,从而解决了现有护坡绿化结构喷洒农药困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护坡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防护坡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护坡主体,2-防护网,3-通孔,4-阻流块,5-第二固定块,6-喷雾部件,7-水槽,8-第一固定块,9-挡板,10-安装座,11-活动槽,12-卡槽,13-固定柱,14-卡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至图6所示,绿化防护坡体结构,它包括有防护坡主体1,防护坡主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固定块8,若干第一固定块8底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3,若干第一固定块8底面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卡槽12,第一固定块8的顶面设置有防护网2,若干第一固定块8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5,若干第二固定块5底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卡柱14,防护坡主体1外表面的底端开设有若干通孔3,的防护坡主体1靠近通孔3外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阻流块4,防护坡主体1的顶面开设有若干水槽7,若干水槽7的内壁均开设有活动槽11,若干活动槽11的内部均卡接有挡板9,防护坡主体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座10,两个安装座10外表面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喷雾部件6。作为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防护坡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网2,若干第一固定块8通过固定柱13与防护坡主体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两层防护网2可以保护土壤不会被流水从底部以及顶部冲走,同时在进行若干第一固定块8的铺设时,可预先在防护坡主体1的外表面开设若干相对应的孔位,以达到第一固定块8能够固定连接的目的。作为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四个卡槽12的位置分别与四个卡柱14的位置相对应,四个卡槽12内壁的尺寸均略小于卡柱14的尺寸,四个卡槽12的深度均小于卡柱14的长度,四个卡柱14分别与四个卡槽12相卡接,尺寸相适配的卡柱14和卡槽12能够达到第一固定块8和第二固定块5相卡接的目的,一方面防止第二固定块5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位置移动,另一方面便于第一固定块8和第二固定块5的重复使用,且能够达到固定防护网2的目的。作为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若干通孔3均匀分布在防护坡主体1外表面的底端,若干通孔3的直径均相等,在布置时,在防护坡坡主体1的底面设置有排水道,且若干通孔3的位置分别与排水道的位置相对应,以达到防护坡主体1内部多余的水流排放到排水道的目的。作为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若干水槽7均匀分布在防护坡主体1的顶面,若干水槽7的位置分别与若干第一固定块8的位置相对应,若干水槽7的宽度均小于第一固定块8宽度的五分之一,使水槽7的存在能够为第一固定块8内部种植的绿植进行灌溉,同时尺寸较小的水槽7能够减少水流对第一固定块8内部土壤的冲刷,同时水槽7的存在还能对雨水进行一定程度收集,通过直接对绿植根部进行灌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绿化防护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坡主体(1),所述防护坡主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固定块(8),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块(8)底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3),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块(8)底面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卡槽(12),所述第一固定块(8)的顶面设置有防护网(2),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块(8)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5),若干所述第二固定块(5)底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卡柱(14),所述防护坡主体(1)外表面的底端开设有若干通孔(3),所述的防护坡主体(1)靠近通孔(3)外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阻流块(4),所述防护坡主体(1)的顶面开设有若干水槽(7),若干所述水槽(7)的内壁均开设有活动槽(11),若干所述活动槽(11)的内部均卡接有挡板(9),所述防护坡主体(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座(10),两个所述安装座(10)外表面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喷雾部件(6)。/n

【技术特征摘要】
1.绿化防护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坡主体(1),所述防护坡主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固定块(8),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块(8)底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3),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块(8)底面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卡槽(12),所述第一固定块(8)的顶面设置有防护网(2),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块(8)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5),若干所述第二固定块(5)底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卡柱(14),所述防护坡主体(1)外表面的底端开设有若干通孔(3),所述的防护坡主体(1)靠近通孔(3)外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阻流块(4),所述防护坡主体(1)的顶面开设有若干水槽(7),若干所述水槽(7)的内壁均开设有活动槽(11),若干所述活动槽(11)的内部均卡接有挡板(9),所述防护坡主体(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座(10),两个所述安装座(10)外表面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喷雾部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绿化防护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坡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网(2),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块(8)通过固定柱(13)与防护坡主体(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绿化防护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卡槽(12)的位置分别与四个卡柱(14)的位置相对应,四个所述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穗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汐岸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