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3323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减少生产成本、制造较薄外形以及产生均一亮度的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所述液晶显示器件中装备了液晶显示面板。并且该背光源包括:多个灯、位于灯上的扩散板,以及位于灯和扩散板之间的中间扩散媒质,用以扩散灯的光,并向液晶显示板照射光。此外,在液晶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中,利用模子模制扩散材料以形成中间扩散媒质,该中间扩散媒质包括分别连接正方型外部带以及所述正方型外部带两侧的间隔。所述中间扩散媒质位于灯和扩散板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及更尤其涉及一种适于 降低生产成本、制造薄外形,以及产生一致亮度的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 法。
技术介绍
概括而言,由于其质量轻、外形薄、能耗低等特性,液晶显示器得到广 泛地应用。因此,液晶显示器被应用于办公自动化设备、音频/视频设备等设 备中。液晶显示器根据施加到排列成矩阵的多个控制开关的信号而控制光 量,从而在屏幕上显示出期望的图片。这样,液晶显示器不是自放光显示器,因此其需要单独的光源,例如背 光源。根据光源的位置背光源大致分为直下式以及侧边式。侧边式背光源的光 源安装在液晶显示器件一侧的边缘处,并且侧边式背光源的光穿过导光板以 及多个光学薄片从光源射向液晶显示板。直下式背光源具有多个直接设置在 液晶显示器件下面的光源,直下式背光源的光穿过扩散板和多个光学薄片从 光源射向液晶显示面板。最近,与侧边式背光源相比,具有改进的亮度、光均匀度以及色纯度的 直下式背光源在LCD电视机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图l示出了应用直下式背光源的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件的示意图。在图1中,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器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ll以及背光单元10。其中,液晶显示面板ll显示图像,而背光单元10将光照射到液晶显示 面板ll。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栅线在液晶显示面板ll上彼此交叉设置。液晶单元在 上部衬底和下部衬底之间排列成矩阵型。此外,将电场施加于每个液晶单元 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在液晶显示面板ll上形成。薄膜晶体管在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栅线的交叉部分处形成。其中,薄膜晶体管TFT响应扫描信号将待施 加于像素电极的数据电压。栅驱动集成电路以及数据驱动集成电路是通过带 载封装TCP电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ll 。背光单元10包括多个灯15、底壳12、扩散板13,以及多个光学薄片l4。灯15通过来自反相器(未显示)的交流高电压辐射,以将光供应到扩散 板13。底壳12制造成容器结构,在其内部空间放置多个灯15,并且反射板在其 内部空间的底部和侧表面处形成。扩散板13与底壳12装配在一起。扩散板包 括多个微珠,并使应用这些微珠分散从灯入射的光。从而,扩散板可最小化 由液晶显示面板与灯之间的距离差异以及这些灯之间的距离差异所产生的亮 度差异。由于扩散板13制造成一种微珠扩散成具有相同折射率的媒质的结 构,所以扩散板13不能聚集光。光学薄片14包括至少一个扩散片和至少一个棱镜片以均一地将从扩散板l 3入射的光照射到整个液晶显示面板11。此外,光学薄片14朝向关于液晶显示 面板ll显示表面的垂直方向衍射光前进路径,以将光聚集到液晶显示面板ll 的显示表面的前表面。灯15可大致分类为冷阴极荧光灯(在下文中,称为"CCFL")、外部电 极荧光灯(在下文中,称为"EEFL"),以及发光二极管(在下文中,称为"L ED,,)。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器件在液晶显示面板11和灯15之间留有间隔,以 减少这些灯15之间的亮度差异,从而加宽这些灯15产生的光的扩散空间,并 且安装多个灯15以縮小这些灯15之间的距离。从而,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 器件存在一个缺点,即它的厚度变厚且生产成本也提高了。此外,在现有技 术的液晶显示器件中,由于存在须维持液晶显示面板11与这些灯15之间距离 和增加这些灯15数量的限制,所以限制了其产生一致的亮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降低生产成本、制造外形较薄,并 产生一致亮度的。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以及其他目的,依照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件包 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源,其包括多个灯,位于这些灯上的扩散板, 以及位于这些灯和扩散板之间的中间扩散媒质,用以扩散这些灯的光,并向 液晶显示板照射光。中间扩散媒质包括由扩散媒质形成的正方型外部带;以及多个间隔, 该间隔由扩散媒质形成并分别连接在正方型外部带的两侧。每个间隔都直接位于每个灯的上方。这些间隔包括直接位于这些灯上面的多个第一间隔;以及位于第一间隔 之间的多个第二间隔。这些间隔包括第三间隔,该第三间隔将在正方型外部带的内部空间的每 个间隔相互连接。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件进一步包括底壳,该底壳将灯容纳到内部空 间并具有被扩散板覆盖的孔部件。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件进一步包括安装在底壳的支撑构件用以支撑 这些间隔中的至少一个或支撑正方型的外部带。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件进一步包括安装在底壳的多个支撑构件,用 以支撑这些间隔中的至少一个或正方型外部带,和这些灯。正方型外部带另两侧直接位于这些灯的上方。灯是冷阴极荧光灯和外部电极荧光灯的任意一种。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为液晶显示面板 提供光的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大量直下式光源;扩散由直下式光源朝 向液晶显示面板发出的光的扩散板;以及中间扩散媒质,该中间扩散媒质位 于扩散板和直下式光源之间,并包括与直下式光源相交迭的扩散区域,以及 没有与光源相交迭的透射区域。直下式光源发出的光首先被中间扩散媒质分散,并被扩散板二次分散。依据本专利技术制造液晶显示器件的方法包括利用模子模制扩散材料,以 形成包括多个间隔的中间扩散媒质,这些间隔分别连接到正方型外部带和正 方型外部带的两侧;以及将中间扩散媒质放置在灯和扩散板之间。附图说明在下面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 的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件的示意图2是表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件的示意图3是示出图2中的中间扩散媒质的平面示意图4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中间扩散媒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是示出图4中的中间扩散媒质的平面示意图6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中间扩散媒质的支撑构件的示意图;以及 图7是表示该支撑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图2至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2是表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件的示意图。 参照图2,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61以及背光单 元60。其中,背光单元60将光照射到液晶显示面板61。液晶单元在上部衬底和下部衬底之间排列成有源矩阵型,以形成液晶显 示面板61。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栅线在下部衬底上彼此交叉排列。薄膜晶体管T FT在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栅线的每个交叉部分处形成。响应来自栅线的扫描脉 冲,TFT将数据从数据线提供给液晶单元。因此,TFT的栅极与栅线连接,T FT的源极与数据线连接。此外,TFT的漏极与液晶单元的像素电极相连接。 在液晶显示面板61的下部衬底上形成维持液晶单元的电压的存储电容。存储 电容可形成于液晶单元与前级栅线之间,并可形成于液晶单元与各公共线之 间。滤色片、公共电极,以及黑矩阵等形成于液晶显示面板61的上部衬底 上,过滤线性偏振的偏振板形成于上部衬底和下部衬底上。此外,设置液晶 分子的预倾角的定向膜形成于上部衬底和下部衬底上。液晶分子由上部衬底的公共电极和下部衬底的像素电极之间的电场驱动,以调节经由偏转板从背 光单元入射的光。背光单元60包括多个灯65、底壳62、扩散板63、多个光学薄片64,以 及中间扩散媒质66。底壳62制造成容器结构,在其内部空间安置多个灯65,并且反射板67在 内部空间的底部和侧表面上形成。这些灯65通过来自反相器(未显示)的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源,其包括:多个灯、位于所述灯上的扩散板,以及位于所述灯和所述扩散板之间以扩散所述灯发出的光,并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照射光的中间扩散媒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晶玟金银珠
申请(专利权)人: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