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背光模块中的背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2842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背光模块的背板装置,其包含本体以及补强结构。其中背板装置的本体具有塑料区域及分布于塑料区域中的多个穿孔区域,该本体还具有第一侧面及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背板装置的补强结构形成于塑料区域,以实质地增加本体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背光模块中的背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轻量化的塑料背 板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应用于平面显示器中背光模块的背板(Back Bezel)使用镀锌钢板或 铝板为其主要材料,请参阅图1。其于背板10的反射面上贴附反射片20后, 再将其它元件,例如多个灯管30、光学膜片40、主框架50等,逐一组装于 反射片20上,以完成背光模块l。然而,此类以镀锌钢板或铝板为其主要材 料的背板10占整个背光模块1重量的极大部分,此对于大尺寸的平面显示器 而言,造成过重的重量,因而有其必要对的进行轻量化。此外,金属背板与背 光模块中的冷阴极管间于驱动背光模块时容易产生寄生电容,降低冷阴极管的 驱动效率,影响面板亮度及其均匀性。针对前述问题,于现有技术中即揭露背光模块中一种以塑化材料形成的背 板。此种取代前述金属背板的轻量化塑料背板,虽可大幅地减轻背光模块的重 量,但其结构强度却不及具相同厚度的金属背板。尤其是,当应用该塑化材料 于大尺寸平面显示装置时,因其结构强度不足所导致的背板应变量有可能大于 背光模块中其它元件的可承受强度,造成其它元件损坏。而且,以目前塑化材 料的射出成型技术而言,于制作大尺寸塑料背板时,若塑化材料成型中材料流 动长度与厚度的比例过大,塑化材料将难以成型。换言之,当背板厚度不足, 背板则有不易成型的问题。因此,于实际应用中,若欲使背板成型并达到所需 的强度要求,则必须增加大尺寸塑料背板的厚度为二倍以上的金属背板厚度。 然此际增厚的塑料背板相较现有技术金属背板的重量而言,实际平面显示装置 轻量化的效果却十分有限。因此,为克服现有技术大尺寸平面显示装置金属背板重量过大、寄生电容 以及塑料背板强度不足所导致的种种问题,重新设计一种兼具轻量化且符合结构强度要求的背板结构,乃为业界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背光模块中的背板装置, 以于提供必要的结构强度下有效地减轻大尺寸平面显示装置的重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背板装置包含本体以及补强结构。其中背板装 置的本体具有轻量化的塑料区域及分布于该塑料区域中的多个穿孔区域,该本体还具有第一侧面及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背板装置的补强结构形成于 塑料区域,以于轻量化的目的下仍可实质地增加背板装置本体的结构强度。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可于该本体第一侧面上的适当位置锁付或安装支 撑架,以适度补强背板的结构强度。此外,于该支撑架上可安置壁挂孔,以将 包含该背光模块的平面显示装置分离地锁固于墙面上,借以将现有技术的壁挂 架整合于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架结构中。此外,也可于该支撑架上安置锁固孔,用以 整合现有技术各系统元件的连接固定结构于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架结构中,提供至少 一系统元件(例如电源供应器、系统电路板、视频电路板)可分离地锁固于 该至少一支撑架上,进而减少整体平面显示装置的零件数量,以达到减少成本, 减少重量的目的。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背板结构,可以在提供必要的结构强度下有效地减轻大尺寸 平面显示装置的重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 限定。附图说明图1显示传统一背光模块的爆炸示意图;图2A以及图2B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背板装置的正面以及背面的示意图;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一背板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图4A以及图4B显示应用于本专利技术背板装置中支撑架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应用背板装置于一背光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背光模块10:背板装置20:反射片30:灯管40:光学膜片50:主框架100:背板装置110:本体120:塑料区域130:穿孔区域140:补强结构150:支撑柱160:灯管支撑架170:支撑架172:壁挂孔174:锁固孔180:螺孔200:背光模块210:反射片220:侧框架230:光学膜片240:主框架A:第一侧面B:第二侧面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2A以及图2B,图中显示者乃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背板装 置的正面以及背面的示意图。其中,本专利技术的背板装置100主要包含本体110 以及补强结构140,该本体110具有第一侧面A及与第一侧面A相对的第二侧 面B。于本实施例中,本体110的第二侧面B为背板装置100的正面,也即背 光模块的反光面;另一方面,本体110的第一侧面A为背板装置100的背面。如同前述,为符合大尺寸平面显示装置轻量化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背板装置 100也由塑化材料取代现有技术的金属背板。因此,背板装置100的本体110 还具有塑料区域120,特别地是,还具有分布于塑料区域120中的多个穿孔区 域130,用以进一步降低塑料背板100的整体重量,其中附图所显示的穿孔区 域130的矩形轮廓仅例示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例如该穿孔区域也可具 有圆形轮廓。于较佳实施例中,以较佳耐热性质的塑料材料,例如以聚碳酸 酯(Poly Carbonate, PC)构成此背板装置100的本体110更佳。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背板装置100中具有形成于塑料区域120中的补强结构 140,其可形成于,例如,但不限于,第一侧面A,以实质地增加本体110的 结构强度。于实际的应用中,如图2B所示,可视本体110中实际需补强的位 置,将补强结构140配置于塑料区域120的周边区域及/或中央区域,以弥补塑料背板结构强度的不足。此外,补强结构140本身可包含多个实心肋条或空 心肋条,其中该些空心肋条,例如,但不限于以气体辅助射出成型的方式与塑 料区域120—体成型,于本案的较佳实施态样中,于塑料区域120的周缘,以 气体辅助射出成型的方式形成一横剖面上底部宽顶部窄的空心肋条,可有效地 强化背板本体110的结构强度。如图2A所示,背板装置100还包含至少一支 撑柱(Spacer Pin) 150以及至少一灯管支撑架160,设置于本体110的第二 侧面B上。其中,于较佳实施例中,于背板第二侧面B的适当位置设置多个支 撑柱150以及多个灯管支撑架160,分别用以支撑一部件(例如光学膜片等) 以及灯管。请参阅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背板装置的背面示意图。于此实施例 中,本专利技术的背板装置100还包含至少支撑架170,其可分离地固定于本体110 的第一侧面A上,具体而言,支撑架170可利用至少一固定元件组,例如螺丝 (未显示)配合螺孔180的方式(但不仅限于此),将支撑架170锁固于本体 110上。其次,图中所示为二支撑架170,于实际应用时,可视实际背板结构 的强度需求,仅设置单一支撑架或者二支以上的支撑架都可。前述的支撑架170较佳可由金属材料制成,由树脂材料制成也可,用以更 进一步地强化整个背板装置100的结构强度,尤其是强化大尺寸背板装置的结 构强度。请合并参阅图4A以及图4B,图中显示为一实施例中支撑架的剖面示 意图,其中图4A显示"C"型支撑架结构,图4B显示"U"型支撑架结构。具 体而言,图中所示的支撑架170为中空柱体,其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且容置空 间适可作为容纳并整合背光模块中其它电子零件所用的至少一线路。更特别的 是,当背光模块中所使用的连接线路已充满支撑架170内部的容置空间时,图 4B中所示"U"型支撑架结构的两端部(图中虚线区域)还可进一步提供背光 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板装置,用于一背光模块中,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具有一塑料区域及分布于该塑料区域中的多个穿孔区域;以及一补强结构,形成于该塑料区域,以增加该本体的结构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南庆蔡宗光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